APP下载

运用布鲁姆教育理论指导教师备课

2017-07-04熊静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布鲁姆学习者价值

熊静

【摘 要】 分析当今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高职教师的教学状态,运用布鲁姆理论指导教师备课授课,提高高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关键词】 高职教学;布鲁姆教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 G64.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02

本人在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员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三年,听过200余人次的教师授课,可以说教学质量是参差不齐的。究其原因,除了极个别的教师付出的努力不够外,更多的是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不够,对先进的教学理论掌握得不够,导致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不够。

一、当今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通过相关资料的查找和阅读,以及和对我校高职生学习状况的观察,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下归纳:

1、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和普通高校不同的学习状态,这从学生的来源就能都看出其特殊的一面。高职学生一部分来源于中专、技校或者职高,统称为三校生,他们参加的是单考单招的考试;一部分来源于自主招生,也就是通过招收学校的面试笔试进入高职;一部分是通过高考,大多数人的分数低于三本的录取线。从生源上看,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弱,没有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

2、对待学习的态度大多数学生也是保持着“不得不”的态度。因为过往的经历,让他们对学习没有信心,在初高中升学的重压下,教师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可能关注他们这些还没有学会就已经翻篇了的学生的感受,因此他们没有学习成功的体验,在失败中挣扎,但是又没有办法不上学。所以从情感的角度上,他们中的多数是不愿意学习的。

二、职业学校教师的授课状况

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或是博士生,他们对专业知识研究很透彻,理论基础知识扎实。或者是企业的技术能手,他们动手能力强,对行业了解全面。这些人在自己的领域都是佼佼者。在他们看来教学就是他们的老师怎么教他们,他们就应该怎么教学生,很少有人会在怎么才能教会学生上进行思考,与受过师范院校训练,对教育教学有一定研究的人士相比,因为缺少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他们对学生在学习上会出现困难理解较少,或者知道有困难,应对的方法较少。我在督导室工作多年,主要任务是听课,发现教师上课中存在如下情况:

1、某老师,科技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所教课程是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上课地点在机房。该教师专业基础扎实。授课思路清晰,逻辑性强。但是在授课的过程中,自己讲的多,对学生的关注少,不太注意学生是不是学会了,是不是跟得上老师的节奏,虽然讲课过程中也穿插学生上机操作,但从学生操作的效果上,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充分,课后做学生调查,一半的学生感觉讲得快,跟不上老师的讲课速度,1/4的学生认为跟上老师的速度有些吃力,1/4的学生感觉比较好,认为上课内容基本学会了。

2、某教师,大学本科毕业,有企业工作经历,所教课程是电工与电子电路分析,本次课是实验课,上课地点在实训室。教师简单讲解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后,开始讲解实验内容和步骤,用去一节时间,一直把实验步骤讲解完,才让学生做实验。学生记不住那么多步骤,还得问教师,教师就在每个实验台前接着讲,教师很辛苦,学习效果也不好。

三、布鲁姆的教学理论

1、布鲁姆理论提出的背景:上世纪70年代,美国学校教育体制只注意培养少数尖子学生而牺牲大多数学生,布鲁姆认为,学校教育不应该只是一少部分学生能够在学校学到所教授的知识,更不应该有这样的思维定式:1/3的学生能够掌握教师教授的知识,1/3的学生的情况一般, 1/3的学生根本学不会。布鲁姆认为绝大部分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只要有符合每一个学生思维能力成长要求的方法,给学生反复学习的时间,绝大部分学生完全可以达到教学所设定的目标。

2、核心思想:分解与综合。将教育目标进行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前两个教学目标分类分别是在1956年和1964年完成的,后一个教育目标分类因故没有编制,由他人继续研究完成。布鲁姆的核心思想是将各个领域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在认知领域,按照人的认知过程,将课程分解成许多教学任务,每一个教学任务又由小的教学目标来完成。进行诊断性测验:在小的教学目标完成前和完成后进行诊断测量,了解学生掌握目标的情况。反复教学:通过小的教学目标完成后的诊断测量,了解学生掌握目标情况,如果成績低于所规定的掌握水平,就应当重新学习这个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然后再测验直到掌握。通过这样的反复教学,使绝大部分的学生掌握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内容。以此类推,不断推进整体教学目标的完成。在此过程中,大的综合目标也要进行诊断测量,并反复教学,保证学生的分解目标和综合目标的学习质量。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1.知道(知识)(knowledge)是指认识并记忆。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这种知识是特定知识,如:术语和事实;处理特殊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的知识:序列、分类、标准、方法等;一般或抽象的知识:原理、理论、知识框架等。与这一层次目标相关的概念如:回忆,记忆,识别,列表,定义,陈述,呈现等。

2.领会(comprehension)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包括(1)转换: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2)解释: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3)推断:估计将来的趋势或后果。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说明,识别,描述,解释,区别,重述,归纳,比较等。

3.应用(application)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应用,论证,操作,实践,分类,举例说明,解决等。

4.分析(analysis)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 分析,检查,实验,组织,对比,比较,辨别,区别等。

5.综合(synthesis)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涉及具有特色的 表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可实施的步骤,根据基本材料推出某种规律等活动。它强调特性与首创性,是高层次的要求。 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组成,建立,设计,开发,计划,支持,系统化等。

6.评价(evaluation)这是认知领域里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这个层次的要求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或观察的现象作出评判,而是理性的深刻 的对事物本质的价值作出有说服力的判断,它综合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

1.接受或注意:指学习者愿意注意某特定的现象或刺激(选择性注意)。它分为三个亚类:

①觉察(awareness),指学习者意识到某一情境、现象、对象或事态。与“知识”不同的是这种意识不一定能用语言来表达。例如,形成对服装、陈设、建筑物、城市设计、美好的艺术品等事物中的美感因素的意识。

②愿意接受(willingness to receive),指学习者愿意承受某种特定刺激而不是去回避。例如,增强对人类需求和社会紧迫问题的敏感性。

③有控制的或有选择的注意(controlled or selected attention),指自觉地或半自觉地从给定的各种刺激中选择一种作为注意的对象而排除其他的无关的刺激。例如,注意文学作品中记载的人类价值和对生活的判断。

2.反应:指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反应,表示出较高的兴趣。它包括三个亚类:

①默认的反应(acquiescence in responding),指学习者对某种外在要求、刺激作出反应,但是还存在一定的被动性。例如,愿意遵守游戏的规则。

②愿意的反应(willingness to respond),指学习者对于某项行为有了相当充分的责任感并自愿去做。例如,对自己的健康和保护他人健康承担责任。

③满意的反应(satisfaction in response),指学习者不仅自愿做某件事,而且在做了之后产生一种满意感。例如,从消遣性阅读中获得乐趣。

3.评价或价值化:价值评价是指学习者确认某种事物、现象或行为是有价值的,学习者将外在价值变为他自己的价值标准,形成了某种价值观、信念,并以此来指引他的行为。它包括三个亚类:

①价值的接受(acceptance of a value),即接受某种价值。例如,始终渴望形成良好的演讲和写作的能力。

②对某一价值的偏好(preference for a value),指不仅学习者接受某种价值,而且这种价值驱使着、指引着学习者的行为,同时,这种价值被学习者所追求,被学习者作为奋斗目标。例如,积极参与展示当代艺术成就的准备工作。

③信奉(commitment),指个体坚定不移地相信某种观念或事业,自己全力以赴地去实现这种他自认为有价值的观念或事业,并且他还力图使别人信服这种观念、参与这项事业。例如,献身于作为民主之基础的观念和思想。

4.组织:指学习者在遇到多种价值观念呈现的复杂情境时,将价值观组织成一个体系,对各种价值观加以比较,确定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它们的相对重要性,接受自己认为重要的价值观,形成个人的价值观体系。包括两个亚类:

①价值的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 of a value),即通过使价值特征化,使各种价值能够联系在一起。例如,试图识别所欣赏的某一艺术客体的特征。

②价值体系的组织(organization of a value system),指学习者把各种价值(可能是毫无联系的价值)组成一个价值复合体,并使这些价值形成有序的关系。例如,制订一个根据活动的要求来调节自己休息的计划。

5.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指学习者通过对价值观体系的组织,逐渐形成个人的品性。各种价值被置于一个内在和谐的构架之中,并形成一定的体系。个人言行受该价值体系的支配;观念、信仰和态度等溶为一体,最终的表现是个人世界观的形成。达到这一阶段以后,行为是一致的和可以预测的。这个领域也包括两个亚类:

①泛化心向,指一种在任何特定的时候都对态度和价值体系有一种内在一致的倾向性。例如,根据事实随时准备修正判断和改变行为。

②性格化,指外在价值已经内化为学习者的最深层的、整体的性格,包括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等。例如,形成一种始终如一的生活哲学。

动作技能领域教学目标:

1.反射动作。

2.基础性基本动作(这两种动作是自然形成的,教学中不设定此目标。)

3.知觉能力:对所处环境中的刺激所做的观察和理解,并做出相应调节动作的能力。

4.生理能力:动作的耐力、力量、灵活性、敏捷性(学习高难度动作的基础)。

5.技能动作:熟练完成复杂动作的能力。

6.有意活动:传递感情的体态动作,即身体语言(姿势、手势、面部表情)。

从布鲁姆各个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分解,我们不难看出,其分解的方法都是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将教学得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通过实现小的教学目标来保证大的目标实现。这是布鲁姆思想的核心。

四、指导教师备课在阶段进行改进

作为督导员,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促进教师授课水平的提高,无论是督的方法也好,还是导的方法,都应该是达到这样的目的。

1.大力宣传布鲁姆的教育思想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认识决定行动,认识到位了,行动才能自觉。

所以有必要向教师宣传讲解布鲁姆理论,尤其讲解其分解教学目标的思路,以及教学的方法。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运用布鲁姆的教学思想,将所授的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完成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后进行一定的考核,当然考核也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是提问,可以是笔答等多种形式,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掌握后进行下一个教学目标的学习。

2.运用布鲁姆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听课后及时反馈

在听课的过程中,对运用了布鲁姆思想和方法的教师及时肯定,例如听了某教师的两节课,讲授Flash动画制作,该教师对本次教学的目标非常明确,并且将动画制作按照动作进行分解,第一个动作相对简单,教师一步一步讲解制作步骤,同学练习,到学生中间指导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做出来后,教师在讲解难度大些的动画,学生练习、教师指导,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后,教师再继续讲……,两节课结束前,学生基本掌握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那么在听课后的反馈中,我非常肯定了该教师的教学方式,并将该课作为观摩课在教师中推广。

3.对个别教师进行指导

个别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对教学的方法没有掌握,讲课时对学生关注不够,也不懂得如何提高学生的在课堂上学习效果,作为督导员,对个别教师进行特殊的辅导,一起备课,不断试讲,不断听课,每次听完课都进行交流,讲解布鲁姆教学思想,指出其不妥之处,以及改进方法。在每一次指导之后都能看到年轻教師的进步,一个学期下来,年轻教师的成长是明显的,他们除了关注自己本专业的学科外,还有意识的关注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发展,并自觉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参考资料:

1、百度文库/教育专区/高等教育/教育学。

2、徐爱萍.高等教学督导制度的路径选择.《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年9月

3、龚芸.对高职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职教论坛》2010(9)

4、蒋咏民、杨明.职业学校教师的授课技巧.《职业》2011(14)

猜你喜欢

布鲁姆学习者价值
布鲁姆-特内教学提问模式在超声医学科教学读片中的应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基于“数字布鲁姆”理论的空间形态构成知识更新与慕课建设
基于混淆布鲁姆过滤器的云外包隐私集合比较协议
一粒米的价值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给”的价值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在五年制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