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

2017-07-04曾东槐

师道·教研 2017年6期
关键词:活动课数学知识活动

曾东槐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类型

1. 数学故事类活动课

结合有关数学知识的教学,通过故事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历史、数学知识、增长知识,激发学习热情。数学故事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收集,可由老师讲,也可以学生自己讲。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介绍“韩信分油”的故事:据说,有一天两个人正在路边为分油的事发愁,这两人有一只10斤的篓子。其中装满了油,还有一只能装3斤油的空葫芦和一只能装7斤油的空罐,现在要把这10斤油平分成兩份,每份5斤,他俩没有秤,只能就这三种容器倒来倒去,怎么也分不开,这时恰巧韩信骑马路过,了解了他们的困难之后,便马上念道:“葫芦归罐罐归篓,二人分油回家走。”便匆匆走了,两人得到启发,按照韩信的办法,果然很快就把油平分成两份了。

2. 游戏类活动课

将数学知识、数学活动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如“背乘法口诀”活动课,“一站到底”活动课。

3. 操作类活动课

操作是智力的起源,这类活动课通过让学生拼、摆、折、画、量、说等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抽纸牌”计算活动课;这就叫“宴几”(七巧板)、折叠与展开、观察物体、三角形的分类。

4. 思维训练类活动课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趣味题、思考题等形式组织的知识延伸或提高的活动课,以此发展学生的思维。

5. 主题实践类活动课

结合某个或某些主体单元,以知识点为线索设计并开发主题式实践或综合应用活动课,也可以是以数学为主轴,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同时带动基它学科解决问题,即以活动为线索设计并开发主题实践活动课。如:一年级结合《100以内的加减法》的主题单元,开发了练习计算的主题研究活动课“小脚丫走天下”;二年级结合《生活中的大数》主一主题单元开发了主题研究活动课“1万有多大”;三年级结合《小数加减法》、《两位数乘法》的知识单元设计“旅游中的数学”;四年级结合《小学四则运算》这一主题单元开发了主题实践活动“出租车的学问”;五年级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主题单元,开发了“包装中的学问”主题实践活动课;六年级结合《百分数的应用》设计“买房中的学问” 主题实践活动课。

二、小学数学活动课开发途径

数学活动课内容开发,主要有三个基本途径:

1. 对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进行反思,了解其设计目的,挖掘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及学习过程中能够体现类似内容的素材,进行开发和利用。

2. 在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外,把教材上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中的某些内容适当地加深和拓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围绕一个专门的知识疑点、重点、难点,深入学习,充分发挥数学才能解答一些数学问题。

3. 研究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的数学知识、技能和素质,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知识来解决,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用处与妙处,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力。

三、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模式

数学活动课的一般模式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手操作为中心,教师成为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但在数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我们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问题——探究——反思。数学活动课教学模式。

一般来说,数学活动课要经历以下的教学流程:

学生主体:发现问题——实践活动——探索交流——反思评价——运用拓展

教师主导:创设情境——组织设计——引导帮助——总结提升——评价激励

它们有相对的灵活性,既可以贯穿整节课之中,也可以体现在某个活动或教学环节之内。在此模式中,教的活动包括组织教学活动、促进思维展开、唤醒学生潜能等;学生的活动包括观察、操作、猜测、联想、推理、交流等。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依据活动课开发理念,创造性地教学,丰富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形式。

责任编辑韦英哲

猜你喜欢

活动课数学知识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