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神话与中国故事

2017-07-04张艺昊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6期

张艺昊

兰州大学文学院

摘要:中印交流从古至今都非常频繁,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非常久远,本文选取《西游记》为典型代表重点讨论,从斗法、人物形象等角度探寻印度神话对小说的影响。

关键词:印度神话;斗法;密教

印度与中国均为世界四大古国之一,地理上也非常近,因此,从古代就开始有中印文化交流的故事记载。在文学方面,中印两国相互影响,印度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与佛经的汉译和传播如影随形,几乎同步发生。中国古代文人学者大多读佛经,且与高僧交友,如苏轼、王维。于是,印度神话、佛经故事中大量充满智慧、哲理的故事不胫而走。从六朝志怪小说到唐宋传奇、明清小说,在近千年的交流中,我们的文化逐渐染上了印度色彩。

在中国的众多小说、传奇故事中,带有印度神话色彩最浓厚的非《西游记》莫属,且不谈孙悟空与印度神猴形象的诸多相似之处,单是故事情节就有许多雷同的地方。

一、斗法

关于斗法,印度文学中最为明显的是《佛说菩萨本行经》卷中的一段:

“洗钵之水注于泉中,龙即便出水,吐于毒气,吐火向佛。佛身出水灭之。复雨大雹,在于虚空,化成天花。复雨大石,化成琦饰。复雨刀剑,化成七宝。化现罗刹。佛复化现毗沙门王,罗刹便灭。龙复化作大象,鼻捉利剑。佛即化作大狮子王,象便灭去。适作龙象。佛复化作金翅鸟王,龙便突走。”

我们拿这一段与《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与二郎神斗法的故事比较,立刻就会发现,这两个故事几乎一模一样。

《西游记》第六回:“二郎圆睁凤眼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雀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大圣见了,搜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衔。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

《西游记》里托塔李天王站在云端,《佛说菩萨本行经》里佛化作毗沙门王。毗沙门王就是托塔李天王。①

二、人物形象

猪八戒:《西游记杂剧》第十三出《猪妖幻惑》开头即猪八戒作自我介绍,说:“某乃摩利支天部下御车将军”一语道出其与印度密教的关系。这个说法只在杂剧中有,不见于其他文献。黄永武先生注意到这一现象,曾撰文《猪八戒的由来》发表于《南洋商报》,节录于下:

“日前整理敦煌资料,发现一张唐人所绘的图像,是斯坦因氏从敦煌石室中劫走的幢幡,幢幡上绘的是大摩利支菩萨,菩萨的脚踝前,有一头金猪,猪不是被踏作车乘,在唐代画家的笔下,金猪已经是猪头人身的形象,两手架开,奔走飞腾,法力无边,那就是后代传说猪八戒的原型!所以在元代杨景贤所写的西游记杂剧中。猪八戒称是‘摩利支部下御车将军,这‘御车将军在小说家笔下遂变成西行取经挑担的脚夫了。”

摩利支,意为“威光”、“阳焰”等。在佛教的万神殿中,摩利支是天神,所以也被称为“摩利支天”,因属菩萨级别的天神,所以又称“摩利支菩萨”。

另外,在印度密教的金刚乘曼荼罗中,有“二十二天”之说,即二十位护法天神,其中之一叫“金刚面天”,又名“猪面天”,其形象是“赤黑色,猪面,人身,持钩”这也可以是猪八戒的来源之一。金刚面天这一形象也可能是来源于印度教神话中毗湿奴大神化身为野猪拯救大地的故事。

通天河鲤鱼精:《西游记》第四十七回至四十九回,通天河鲤鱼精每年要吃掉一对童男童女,孙悟空和猪八戒变成童男童女去作牺牲,最后请来了观音收服金鱼精。

这个故事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初篇》第145-150章的一则故事在情节上有相似之处:般度族的五个儿子与母亲避难,来到一个叫“独轮城”的国家,住在一个婆罗门家。他们听到婆罗门全家大哭,便问其缘由。原来,这个国家这些年来了一个吃人的罗刹,城中百姓必须轮流送人给罗刹吃,这次轮到婆罗门家,所以全家悲痛。般度五子的母亲为救婆罗门家人,便让自己的第二个儿子顶替婆罗门家人。他去以后,杀死罗刹,使全城人获得解放。

这个故事在印度大史诗中出现,说明他很古老,这个故事也曾随佛教传入中国,从时间上来看,《西游记》受印度神话的影响很深。②

三、咒语

《西游记》中关于咒语的例子很多,第七回,如来用五指山镇压孙悟空,并以“六字真言”贴在五行山顶,这六字为“唵、嘛、呢、叭、谜、吽”,这六个字现在即便是不熟悉佛教的人也耳熟能詳,这个六字真言又恰巧是密宗最重要、最普遍使用的六个字,藏传佛教使用频率也极高。咒语是印度密宗的一大特色,古代印度人认为咒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印度上古时代,大约公元前1000年前,就出现了专业的祭司阶层。《阿达婆吠陀》就是一部咒语专辑,其形成时间在公元前600年以前,已经是非常古老的了。与此同时的中国,不但没有相关著书,连散落的咒语也没有,直到佛教传入中国,道教逐渐成熟起来,有了类似咒语的东西。因此,《西游记》中的咒语,追根溯源,与印度密教息息相关。

四、总结

不论是史学,还是文学作品,亦或是雕塑、绘画等艺术,中国受印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两个优秀文明的碰撞交流融合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探寻两种文化的关系,更学习先人们为我们留下的艺术精华,在这条道路上我们才刚刚起步,相信在未来我们有更大的收获。

注释:

①季羡林《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

②薛克翘《神魔小说与印度密教》

参考文献:

[1]季羡林.《三国两晋南北朝正史与印度传说》《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师觉月《印度与中国千年文化关系》.

[2]薛克翘.神魔小说与印度密教.

[3]张同胜.《试论猪八戒的原型为瓦拉哈》《沙僧的印度血统试探》巴人《印度神话对<西游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