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艺术与教育实效
2017-07-04孙前胜曲宗霞
孙前胜++曲宗霞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不少班主任都觉得而今教育学生不仅越来越难,而且收效远远低于期望。其实,问题的核心是班主任应该掌握好批评这一武器,讲究批评艺术,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批评学生前,应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是提高教育实效的前提
1.以身作则的人格魅力,是批评教育学生的先决条件。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言传不如身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到。所以,在学生面前,我很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对事物的分析评价力求客观公正。我常常带领学生在全校大扫除中埋头苦干,与他们打成一片,共同劳动,共同完成任务。这不仅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还提高了学生的劳动热情,就连本班的“土匪帮”也干得“不亦乐乎”。我想,班主任也是班里的一员,是“带头兵”。试問,如果在学生劳动期间班主任不到场或者站在一边指手划脚,那有什么资格去批评学生不参加劳动呢?所以,班主任只有在行动上“先发制人”,在批评犯规学生时才能理直气壮,以理服人,让学生心悦诚服,自觉接受批评教育。
2.以事实为依据,是批评教育学生的必备条件。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上,否则,“理不正则言不顺”,根本无法有效教育学生。经常犯错的学生往往精于避责,犯错之后总是百般狡辩。如果老师没有亲眼看到,没有事实根据,这些人都会矢口否认。所以,在当班主任的每一天,我都尽我所能去注意学生的言行举止,从各方面掌握学生的行为动向,有时甚至会为了一个小小细节,花上大半天的时间去弄清楚。我曾教过一个学生叫李勉伟,性格较内向,偶有迟到现象,批评他时总是低头无语,一副唯命是从的样子,开学前几天表现还算不错,每天都能准时到校上课。第四天开始,他每天总要旷课一二节,追问原因,便说肚子痛上厕所,当然,次数多了引起了我的怀疑。于是我打电话到他家询问,他母亲说他身体很健康,也从没听说肚痛这回事。那么他为什么要说谎呢?在上课期间我去巡堂,再次发现他的座位是空的,估计又是“肚子痛”到厕所去了,我随即到男厕所查看,原来他是在厕所抽烟。在事实面前,他不得不承认错误。经说理教育,表示要戒掉不良习惯,做回学生的样子。
3.了解学生,才能增强批评教育的实效。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也包括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这样,批评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我想,没有学生会特意跟老师过不去,也没有学生喜欢受到批评。那些违规违纪的学生之所以会违规,都有一定的原因。我们应了解分析原因,而不是一味责骂埋怨。我班有个学生好动,散漫,经常无故旷课,经了解才知他父母在开陶瓷厂,无时间管束教育才导致他自由散漫的习惯。针对这样的家庭状况,我与他长谈了半天的时间,并启发他要利用家庭的良好条件来发展自己。在有理有据的说服下,他接受了我的建议,决心改过自新。批评学生,还要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而不能“一刀切”。比如对于性格内向、自尊心强、善于思考类型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直接把问题摊开,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思考、自觉改正;对于脾气暴躁、行为容易受情绪左右的学生,应采用商讨的方式,等等。
二、批评学生时,应对症下药,先扬后抑,这是提高教育实效的关键
1.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用“表扬式”批评。任何人不可能只有缺点、不足而没有优点和长处,而人们往往更愿意听到别人说自己的长处而不愿意听到别人说自己的不足,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如果开门见山地指出学生所犯的错误,学生会感觉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从而采取不配合甚至反抗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批评。如果这样,则只会令原本不严重的事情变得严重起来,这也有违于我们的初衷。我曾教过一个叫陈晓明的学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学习成绩蛮好,但很有傲气。在一次座位编排后,第二天他便塞了张纸条给我:“凭什么我得坐在最后,人又长得不高,一点也不公平……”针对这样的学生,有的同事叫我不要睬他,有的叫我狠狠地批他一顿。但我想,这样做有可能会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更会影响他的学习情绪。思虑再三,我主动找他谈心,交谈中,我首先肯定了他的直率和坦诚,表扬他能够对老师说出内心真实的感受,还鼓励他以后要继续发扬这一优点。而后,才有理有据地分析他的偏激想法。他欣然接受了批评,也敞开心痱和我交流有关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实践告诉我,这种表扬式的批评,是非常奏效的教育方法。
2.找准切入口,进行“治疗式”批评。班主任批评学生时,即使自己说得非常正确,也常会遇到学生的顶撞和对抗,这主要在于没有找准批评的“切入口”。所谓“切入口”,就是学生最不能占理的“薄弱点”,只有攻破这个“薄弱点”,学生才会认错,并减少戒心,消除抵触情绪,教师才能施加进一步的教育,“乘胜追击”达到预期的效果。
3.进行“期望式”批评,为学生的改错留一片空间。批评学生时,有时要点到即止,给学生留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即使是该学生的违规行为会触犯到教师本人的权益,也必须制怒,必须宽容。如果贸然怒斥甚至辱骂学生,结果不仅事与愿违,也有损教师自己的形象或人格。我教过一个学生叫陈文铨,有一次上课时发现他在看小说,我当场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回答不了,就问他上课怎么可以看小说,他说:“我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你管不着。”我随即“反击”:“你不想读可以不来,父母辛苦赚钱就是让你读书的。”他说:“我是交了钱的,我为什么不能坐在这里?”听了他这么说我顿时气愤不已,虽然我还能继续把课讲完,但内心却久久不能平复。下课后我把他带到办公室,心中有千百种念头,真想立刻把他直接交给学校处理算了,最后想到他还是个接受教育的学生的时候,心中的怒气平息了许多。当我耐心地跟他讲道理后,该生产生了深深的负疚感,主动进行自我检讨。此后,每次遇到都特别尊敬我。这件事也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为学生留下一片改错的空间,他们才会不断去鞭策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不留余地的批评最终只会把学生逼上“绝路”,我们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三、批评后,还应继续关注、追踪或补偏救弊,这是巩固教育效果的预后措施
常常有老师在批评学生后,就觉得事情告一段落,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批评之后还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对学生进行适当安抚,消除师生感情隔膜。因为毕竟现在面对的都是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必须防止受批评的学生有过激的行为。当然,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并不是光跟学生讲好话,无原则地解释和调解,而是要在坚持正确批评的前提下化解误会,使学生心理上能够接受,从而强化批评教育的效果。◆(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