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2017-07-04王礼云
王礼云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素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课后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0—0105—01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当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树立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數学现象,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文从教学素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课后练习四个角度入手,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的策略。
一、教学素材贴近生活
传统教学中,教师仅依靠教材文本中的案例、素材配合教学,存在脱离生活实际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学生缺乏学习耐心、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应避免单纯依赖教材素材展开教学,而要积极地从身边的生活中选取新鲜、真实的素材案例,使教学素材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如,教学“测量”一节内容时,以纸张厚度、硬币厚度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测量为着眼点,建立学生对毫米测量单位的概念以及了解其应用范围的认知;以身高测量、课本长宽测量、门窗宽度、桌椅高度等学生熟悉物品的测量为例,建立学生对厘米测量单位的概念以及了解其应用范围的认知;学习“千米”时,可举公路常见的距离路标、公路距离的测量为例,这是生活中较为常见但是学生可能忽视或者不了解的内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积极思考。
二、教学内容融入生活
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理解、吸收基本数学知识,同时在生活中能够充分应用,因此,教师还应适时地将教学内容融入生活,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教学“万以内的加法”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设置生活化的问题将教学内容融入生活。例如,“过年了,妈妈要给小明买新衣服,一件毛衣98元,一件羽绒服228元,小明买新衣服一共花了多少元?”
三、教学方式联系生活
教师在选取教学方式的时候,还应综合考虑教材同生活实际的共同点,然后灵活选用教学方式,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运算”这一内容时,可以设置生活情境导入:妈妈炒菜时发现酱油用完了,于是告诉小刚到楼下便利店买,并给了小刚10元钱。1瓶酱油6.5元,便利店店员找给小刚3.5元。同学们,你们认为便利店员找回的零钱数目对吗,你们又是怎么判断的?通过生活化情境初步建立学生“验算”的概念,然后引入课堂。
四、课后练习回归生活
适当的课后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整理和巩固课堂知识,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组织形式。传统练习方式以教材课后练习题、练习题册等题型为主,练习的方式比较单调且缺乏一定的实践操作性,属于“纸上谈兵”式的练习,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此,教师可以积极改进课后的练习方式,将课后练习回归生活,既可达到练习的目的,又可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后,教师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验收和恰当的评价,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评价时以赞扬肯定、激励为主,可以采用生活化的评价方式,联合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给予评价,表现良好的可以给予五角星奖励。
例如,学习“四边形”这一内容之后,可以布置学生一道以“观察身边事物,发现四边形”为主题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在课后留心自己身边的“四边形”,然后在下节课上展开讨论,分享所观察到的四边形信息。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