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思考
2017-07-04张明学
张明学
【关键词】 学校;家庭;社会;结合;延续;补充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9—0043—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发现学校教育越来越离不开家庭、社会教育的支撑和配合。孩子的成长实质上是“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这个转化是一个长期持续的演变过程,是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实现的。在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种教育对其影响作用的大小,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由强变弱的,而社会教育则是由弱变强的,是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基础上的扩大和补充。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的教育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校要有方法引领,技术支持,让家校互动起来,促使学校教育全面发展
时代在进步,家长和学校不能相互孤立,各行其事,要紧密地结合起来。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能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家庭教育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者,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存,父母的言行品格、知识对孩子来说就像胎记烙在身上一样一辈子也不会消失。父母的好言行、好品格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言行品格,让孩子受益终身。为此,要使家长尽快转变观念,重视教育,学校的作用不容忽视,因为许多家长不懂教育的规律,需要学校的指导和引领,学校要做大量的工作。
1. 建立家長学校机构,定期召开家校会议,使家长和学校多沟通,做好家长的培训工作;学校可以向家长介绍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教育方法和规律,指导家长学习家教知识,转变观念,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意识和能力。学校也可以了解家长的需求和困惑,有针对性地做好家长的培训工作。如,可以做简报、做讲座、进行宣传等。
2. 定期召开家长会。以班为单位举办家长会,让家长与任课教师及时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教师可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的内容、目标、要求、方法,动员家长主动与学校配合,与各位教师密切联系,培养孩子遵守纪律、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使家庭真正成为孩子全面发展的第一所学校,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和坚实后盾。
3. 积极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做好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家访工作,直接地了解每一位孩子的学习生活,制订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做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贴心朋友,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无缝地联系起来,让教育孩子的工作永远不间断,有始有终,形成家校合力!
4. 请进来。把教育专家、学习优异的孩子家长请进来,让他们谈一谈在家庭教育中的成功经验,供其他家长和教师学习借鉴;或让家长对学校教育献计献策,进行评议,为学校改进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学校应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长期坚持下去。
二、让社会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基石,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续和补充
首先,学校要做好宣传工作。做好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协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教育补充。如,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时,学校可以邀请公安部门的同志每学期定期来给孩子们做一些讲座等。或让政府部门清理整治学校周边育人环境,让学校的育人环境更纯洁,氛围更浓,加强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提高教师的工作地位,使广大群众尊师重教。还应加强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学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关爱下一代的成长,让学校的育人条件更完善。
其次,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打开学生认识社会的窗口,让学生从中汲取成长的营养,积累人生成长的社会经验。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外的参观和展览。如去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去孝和文化中心感受传统文化美德等。学校应尽可能地多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社会教育是一个开放系统,既有适合于学生的教育内容,又有适合于其他层次但不适宜于学生的教育内容。因此,家长应指导学生有选择地接受社会教育内容。家庭在社会教育中也不应该被动等待,而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
总之,教育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不要让学校成为一个孤立无援的阵地,它需要每个人、每个家庭、社会团体的关心和支持。让孩子的成长天地更绚丽多彩,就要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者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网络整体,让孩子无论在哪里,时时刻刻都能受到教育。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 GS[2015 ]GHB0067)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