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优质法律人才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7-07-04杨德敏
杨德敏
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5月3日来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全国高校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全面、意义深远,作为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重要阵地,法学院校必须在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贯彻落实,结合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体会,浅析法学院校应如何提升法学教育水平,培养优质法律人才,全面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法治江西建设。
一、多措并举,提升法学学科科研水平
習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高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要充分利用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加强法治及其相关领域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对复杂现实进行深入分析,作出科学总结,提炼规律性认识,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撑。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需要多元的方法和手段来协调运行。法治,即运用法律来进行治理。法律具有确定性和系统性,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利于建立一个规范化、有序化的治理机制。法治建设关键在于法治人才,高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法学教育质量直接关涉到法治人才培养,因此,高校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必须要有正确的法治理论指导,法学院校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方面应当积极作为,法学学科科研水平对培养优质法律人才至关重要,法学院校应注重在科研平台、人才引进、科研激励等方面采取多措并举的措施,提升科研成果质量,为法治中国建设和法治江西建设积极献计献策,为培养创新型法治人才助力。为此,法学院校应坚持:1.努力探索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研究人员的科研积极性。要给予高产科研人员、高水平成果科研人员更多的奖励和支持;2.为科研人员打造更好的科研平台和科研环境,让法学研究人员有更广阔和宽松的科研空间,激发其科研热情;3.加强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引进和培养;4.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鼓励法学院校科研人员参与地方社会经济法治建设研究的积极性;5.应结合所在地方和高校的独特优势,打造更具专业特色的研究阵地,形成品牌效应。
二、特色优先,补强法学学科短板
习总书记指出,法学学科体系建设对于法治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我们有我们的历史文化,有我们的体制机制,有我们的国情,我们的国家治理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有我们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在法学学科体系建设上要有底气、有自信。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突出特色,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努力以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为世界法治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法学学科的建设一方面要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兼顾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为此,要努力加强比如法理学、环境资源法学、财税法学、金融法学、国际法学等相对劣势法学二级学科的建设,着力从国内外引进高水平的法学人才,充实研究队伍,为法学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加完善的学科体系保障,避免学生出现知识结构上的明显不足。江西高校的法学院系,要在全国法学院校中取得更大的影响,必须要进一步优化法学学科体系,提升学科平台,争取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并坚持特色优先,加强同财政、税收、金融、经济等其他学科的合作和交流,建立特色学科,并逐步把特色学科发展成优势学科,促使其为培养优质法律人才开辟新径。
三、知行合一,夯实法律实践教学
习总书记强调,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法学专业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做好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同时,深入了解法律实际工作,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励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既要着眼长远、打好基础、建好制度,又要立足当前、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
法学实践教学是培养法学人才尤其是法律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助力学生打通理论和实践隔阂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学生从学法向用法升级的必备环节。近年来,江西高校法学院系已经在优化法学实践教学方面持续发力。一批法学教师在实务部门挂职回来,给学生带回来了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一批实战经验丰富的法律实务界人士也在法学院系担任兼职教师,给学生传递一线的法律职业技能知识。但也存在师生参与法学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实践形式大于内容等不足。为此,应当进一步推进法学院系继续强化与实务部门、实务界人士的沟通与合作:1.完善财务制度、职称评定制度、年度考核制度等激励制度,鼓励教师参与法学实践教学活动,着力提升法学院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2.为学生法律实习搭建更多、更优质的实习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从学校到社会之间有一个良好的过渡,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适应法律职业工作;3.推动建立校内外联合培养卓越法律人才机制,建立由法学院校教师和校外法律实务专家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编写教材、联合建设实习实践基地、联合指导学生实习实践的工作机制;4.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各项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也是法律实践的重要渠道,我们将努力探索更加丰富和多元的社会服务形式,让学生在社会服务中得到实践锻炼。
四、德法兼修,优化法律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两个重要手段,现代国家治理并不是单纯的自上而下的统治,而是全民参与的共同治理。在法治中国建设背景下,法学人才和法律人才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法学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以德树人、德法兼修,既要为学生搭建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体系,也要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为此,法学院校应当注重: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要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3.要狠抓学风、考风建设,对违规违纪的学生要予以严肃处理;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学生的学习、工作有机结合。
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法学是训练逻辑思维的重要学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
总之,我们应抓住机遇,抓好教学、科研、育人等各中心环节,进一步提升江西高校法学学科在全国的地位,培养优质法律人才,为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作者系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法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