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开拓的艺术人生
—— 记池州市黄梅戏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勇前
2017-07-04方文章
○ 方文章
王勇前先生
《烟雨杏花村》剧照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发现一位好演员,必须经常看他的舞台演出。我对王勇前的认识了解,缘于我们在两部大戏的创排过程中的友好合作。他主演,我编剧,台上台下交流切磋,推诚相见,知己知彼。戏曲界素有“千旦一生”之说。舞台验证,王勇前的确是当下江南黄梅戏生行演员中难得的人才。曾经在国家、省、市级艺术节(戏剧节)舞台上崭露头角。现为国家一级演员、池州市黄梅戏剧院院长、中国剧协会员、安徽省剧协理事、池州市剧协副主席、池州学院艺术系客座教授、池州市第二批拔尖人才。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王勇前能有今天的成就影响,是他历经舞台岁月风霜的磨砺,自强不息,勇于开拓的结果。水有源,树有根。本文试从他涉足剧坛的源头说起。
一、青阳,艺术的摇篮
王勇前,1962年生于江南佛教圣地九华山下的青阳县,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享有盛名的“青阳腔”就诞生在这里。他的祖籍怀宁石牌,素有“无石不成班”的美誉。他的伯祖父、祖父、父母、岳父岳母分别是怀宁、青阳两地徽调、京剧、黄梅戏班社(剧团)的骨干元老,可谓梨园世家。
1975年,他考进青阳县黄梅戏剧团,拜师学艺,主工文武小生,兼习须生。良好的家庭熏陶,严师的辛勤栽培,使这位天资聪明又肯用功的梨园新苗茁壮成长。他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朝乾夕惕,苦练“四功”、“五法”,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成为该团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曾主演过《天仙配》、《罗帕记》、《双玉蝉》、《秦香莲》、《闹花灯》等大小剧目40多本。他的扮相英俊挺拔,嗓音清纯嘹亮,表演认真细致,唱腔颇有黄梅戏“江南路子”的韵味。尤其让师父和剧团领导都看重的是,他的全面素质,悟性好,可塑性强,是一块值得雕琢的“荆山之玉”,要将这块“玉”作为本团的栋梁之材精心铸造。
一是在专业上对他的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加压,催他奋进。除督促他在小生戏的表演上继续下功夫,还要求他广泛学习钻研其他行当的表演艺术。在日常排练和演出中,有意识地安排他饰演老生戏、小丑戏的角色。为他拓宽戏路,全面发展提供实践的机会。在他塑造的舞台形象系列中,既有风流薄幸的王青云(《泪洒相思地》),又有道貌岸然的吕洞宾(《戏牡丹》),风趣诙谐的王小六(《打豆腐》),机智幽默的杨三笑(《钓蛤蟆》),令观众捧腹解颐。
黄梅戏《女驸马》王勇前饰刘文举 黄新德饰皇帝
《烟雨杏花村》剧照
二是政治上的关心扶持。他在专业上发奋进取的同时,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剧团党支部将他列为入党对象重点培养。经过预备期的考察,及时转正为中共正式党员。经过数年的锻炼,组织上又提拔他担任分管业务的副团长,寄予厚望……
无论从自然生命或艺术生命来说,青阳都是王勇前成长的地方,艺术的摇篮。饮水思源,他至今铭感青阳县黄梅戏剧团当年对他的关怀培养,师父的倾囊相授,为他日后的崛起腾飞练硬了翅膀,积蓄了能量。
二、池州,新的起跑线
杏花村是安徽池州最具知名度的文化名胜之一。2001年,池州市政府拨专款组织创作大型历史传奇黄梅戏《魂断杏花村》(又名《情洒杏花村》简称《杏》剧)。由池州市黄梅戏剧团排演,特邀(聘请)湖北省黄梅戏剧院著名黄梅戏演员张辉加盟,饰演该剧男主角杜牧,目标进京。当年10月该剧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合作论坛——九华山2001》盛会献演,反响热烈。2002年,因张辉在湖北演出活动频繁,难以同时兼顾。池州不得不临阵换将,从本地区贵池、青阳、东至乃至江西湖口、彭泽等县黄梅戏剧团遴选人才,接替张辉。王勇前是这次竞选中的获胜者。
作为人才引进,他由青阳县黄梅戏剧团正式调入池州市黄梅戏剧团。这是他生命途中关键的一站,艺术生涯中柳暗花明的转折点。有人认为,这是他命中注定,碰上了好时机。笔者不赞成这种宿命论的观点。天上不会掉馅饼;机遇再好,若无能力把握,也会错失良机。令人钦佩的是,王勇前是靠顽强拼搏来赢得这次机遇的。作为《杏》剧文本的作者,我亲眼见证了当年颇有悬念的竞争过程。
主办方导演要求应试者,必须在二十天时间内熟悉剧本,背熟杜牧台词,学会唱腔,迅速投入排练。合格者留下,否则走人。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又值酷暑炎天,热气灼人,形势逼人。人生能有几回搏?王勇前抱着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决心,自我封闭二十天,废寝忘食,汗水洗澡,凭着过硬的实力、毅力,经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超负荷考验,顺利通过初试关,进入剧组。
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为演好这个角色,王勇前在排练过程中挤出一切时间,背诵杜牧《泊秦淮》、《江南春》等诗文名篇,不断加深理解,用心体味诗意;同时学习书法基本知识,坚持用毛笔练习书写杜牧《清明》诗。经过三年时间的反复排练、打磨,在表演上和气质上逐步接近人物的“神似”。他与女主角“鹤娘”(汪菱花饰)的对手戏由生到熟,配合默契。
2003年,《杏》剧赴湖南长沙参加第七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荣获剧目金奖,男女主角表演一等奖,暨编、导、音乐、舞美设计奖等多项奖项。
2004年,《杏》剧进京汇报演出,荣获文化部、中国剧协、中国戏曲学会、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组委会联合颁发的优秀剧目展演成功奖;第九届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奖。
同年,王勇前获得国家二级演员技术职称资格,受聘上岗。他戒骄戒躁,乘胜前进,勇于开拓,再创佳绩。
2006年,由池州市文化局、安徽天方茶业集团联合策划创作,池州市黄梅戏剧团排演了大型历史故事剧《雾里青传奇》(简称《雾》剧)。演绎的是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访,与茶乡石台才女吴丽清邂逅的一段风流逸事。王勇前主演乾隆一角。他继续坚持从人物出发,突破行当的局限,灵活运用戏曲程式。在表演上既有须生的稳健庄重,又有小生的潇洒飘逸,较好地塑造了乾隆“这一个”风流天子的艺术形象。《雾》剧荣获第四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金黄梅奖”,第十届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奖。2007年,该剧舞台录像由安徽音响出版社制作DVD光盘在全国发行,迄今已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放50多次,创江南黄梅戏原创剧目上央视的最高纪录。
2009年元月,王勇前应邀参加了安徽省花戏楼第二届“盛世黄梅”迎新春演唱会,向全国播放。同年3月,他应邀参加上海“迎世博”展演活动,与著名黄梅戏演员黄新德、吴琼在上海东方艺术大剧院联袂演出全本《女驸马》。他饰演的刘文举,传承了前辈艺术家王少舫的表演神韵,受到市委领导和广大观众的好评。
2013年,《雾里青传奇》经过反复修改锤炼,参加安徽省第十届新剧目汇演,荣获优秀剧目奖;王勇前再次主演乾隆,经过七年的艺术积淀,显得更加娴熟老练,从容自如,荣获表演一等奖。
2015年,池州市黄梅戏剧团继《魂断杏花村》晋京之后,再接再厉,又推出了同类题材的大型原创剧目《烟雨杏花村》(简称《烟》剧)。二者编剧不同,剧情题旨各异,而剧中主人公都是晚唐诗坛领袖杜牧,仍由王勇前担纲主演。虽然他塑造的杜牧形象,已经得到观众和专家的嘉许,但他对十年后的再塑杜牧,依然怀着求变出新的进取之心。在唱腔、表演诸方面都经过全新的艺术打造,别开生面。诗人的形象气质本色自然,杜牧的戏成为全剧的看点。《烟》剧荣获第七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金黄梅奖”。他荣获表演一等奖。
屡获嘉奖,原因何在?笔者采访时,曾问他有哪些成功经验。他说,经验微不足道,唯有坚持学习,不断开拓。对此感受最深。
回顾三十多年来的舞台实践,他深深体会到演员拼的是文化,而非单纯的演艺技巧。在同等资历的演员中,谁的文化底蕴厚实一些,其创造的人物形象就能在同中见异,高人一筹。从艺以来,他一直没有放松学习。业余时间,以书为伴,研读文学经典,从中国传统戏曲、西方话剧名著中汲取营养;从现实生活、当代文艺作品中学习借鉴。学以致用,撰写论文。曾经在《黄梅戏艺术》、《池州学院学报》等专业刊物上先后发表了《规范程式塑造乾隆》、《钟馗的形象塑造》、《刍议戏曲的跨行当表演》等多篇文章,检验、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他不放弃一切学习机会,通过参加韩国国际文化交流论坛、赴香港参加“古道戏情”文化交流等活动,开阔了眼界,增添了文化学养。
竞技路上,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不断的超越。他认为,表演上的超越,同样离不开学习(充电)。积蓄了能量,才有资本向新的目标发起冲刺。他从不满足于已有的奖杯光环,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表演上的不足(局限),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要以严凤英、王少舫等前辈艺术家为榜样,学习他们继承创新的进取精神,向形神兼备、德艺双馨的最高境界刻苦攀登。每次创排新戏,他都视为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向编、导、作曲、同行师友,虚心请教,博采众长,化为己用。他两次主演杜牧、乾隆角色,在表演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突破,没有重复自己,再次得到专家观众的肯定认可。
三、 院长、演员一肩挑
疾风识劲草,路遥知马力。如果说《杏》剧当年一炮打响,是王勇前由县团上升到市团的开门红,那么进团以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则步步见证了他的专业实力。他清白做人,认真演戏,在本团也有良好的群众口碑。2011年,由于池州市文化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市黄梅戏剧团体制改革,知人善任,经过组织考察,民意测验,竞聘上岗,王勇前当上了团长。2016年,池州市黄梅戏剧团改称市黄梅戏剧院,王勇前任院长。
在社会转型期,戏曲专业表演团体都面临种种挑战冲击,大环境并不乐观。王勇前由一名前台演员成为剧团的管理者,甚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经过认真的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他提出了坚持改革,兴利除弊,加强管理,出人出戏的整改方案,在市主管局的支持下,大刀阔斧,付诸实施。
池州市黄梅戏剧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健全了院(团)领导班子,大胆启用新人,使班子成员专业化、年轻化。建立了《考勤绩效考核奖惩制度》、《演出排练练功制度》、《剧目生产计划》。严明纪律,整肃团风。对个别沾有不良习气又不听劝告者,坚决清退,不留隐患。改革用人制度,引进有用之才,补充队伍。重整旗鼓,激励士气,共渡难关。
光阴荏苒,转眼已过八年。王勇前率领的团队栉风沐雨,艰苦创业,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适合自身发展、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发展之路,稳步推进,前景看好。
(一)舞台新人辈出
数年来坚持不懈地抓艺术生产,抓传、帮、带,实战练兵,一批青年演员得到锻炼,脱颖而出。热心的观众看到,该院演出的《女驸马》、《罗帕记》、《闹花灯》等大小传统经典剧目,已由青年演员挑梁主演;在创作(改编)的《雾里青传奇》、《小辞店》等大型剧目中,青年演员亦担任了重要角色,生旦净丑,多是新秀。他们在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安徽省新剧目展演等重大戏剧活动中,都有不俗的成绩,展现出长江后浪催前浪,一辈新人趱旧人的喜人局面。
(二)剧目异彩纷呈
池州是戏曲之乡,与安庆同为黄梅戏的摇篮。如何充分开掘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着意打造具有池州特色的戏曲作品,一直是该院艺术生产的打炮戏、压轴戏。上演的剧目中,既有家喻户晓的黄梅戏,又有”戏曲活化石”池州傩戏,古色古香的青阳腔、目连戏,还有充满乡土气息的罗城民歌、综艺节目。根据社会不同类型观众的审美需求,安排演出,保证质量,常演常新。
已列入国家首批非遗名录的池州傩戏,曾多次走出国门。2015年,该院排练的《孟姜女》、《钟馗与小鬼》等傩戏傩舞节目,参加了第26届澳门国际文化艺术节,载誉归来。今年在市文广新局领导的有力支持下,争取到文化强省项目。即在原有基础上,挖掘整理创排一台傩戏傩舞节目。8月份,文学剧本已经北京、省、市专家论证通过,投入排练,观众正拭目以待。
(三)市场逐步拓宽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该院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谋发展的宗旨,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变守株待兔为主动出击,变待价而沽到送戏上门,逐步打开局面。仰仗国务院《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带来的东风时雨,创造条件,争取多上项目;把握时机,四面寻找市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民生工程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进社区、对外文化交流等多种渠道,见缝插针,开展演出。不断拓宽演出阵地,扩大社会影响。每年演出场次均在200场以上,观众逾20万人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逐年提高。
群雁高飞头雁领。剧院能有今天健康有序的发展,自然离不开领军人物王勇前。他台上是演员,要塑造人物,把戏演好;台下是院长,要抓管理,谋划全院的油盐柴米。责任感、危机感、紧迫感始终伴随着他,不敢有丝毫的疏忽懈怠。他唯有谦虚谨慎,以身作则,任劳任怨,才能取得领导的支持,群众的信任,剧院才有团结向上的凝聚力,勇于开拓的创造力。
《雾里青传奇》王勇前饰乾隆
黄梅戏《女驸马》王勇前饰刘文举 吴琼饰公主
王勇前与白燕升合影
王勇前与妻子詹柳青 女儿王冉冉
他认为,剧院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关键是人才。所以他自当上团长之日起,即不遗余力地坚持人才战略。在全团上下树立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信念,努力营造知人善用、人尽其才的管理理念和良好氛围。在调整充实领导班子,各部门科室负责人的人选任诸方面,都落实体现了任人唯贤的人才策略。在培养青年演员人才方面,根据他们各自的专业特长特点,安排重要角色,尽量为他们参加省、市艺术节(戏剧节)等各类赛事活动提供展示艺术才华的实践平台,为他们获奖、评职称创造有利条件。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使其安心工作,免除后顾之忧。唯有如此,才能留住现有人才,引进新的人才。这也是该剧院的基本队伍能保持相对稳定、不断迈进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严于律己,爱团如家。一事当前,总把剧院的利益放在首位。2015年,他获得了国家一级演员专业技术职称,受聘上岗。近几年,常有外地剧团用高额待遇聘请他去担任主演,都被他婉言谢绝。即使在本团没有演出任务的空档期,他也不愿擅离职守去捞外快挣大钱。他知道团长带头走穴,将导致军心不稳、队伍松散的不良后果。团兴我荣,团衰我忧。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促使他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金钱诱惑。他依旧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率领他的团队同心协力,为戏曲事业的传承发展而不断斫柴添薪,不负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