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风景走近一点
2017-07-03周童
周童
“从前的日色变得很慢/车,马,邮件都慢……”木心的一首《从前慢》仿佛具有让人沉静的神秘力量,引人时时回望那些镌刻在文化记忆深处的风景。古人似乎比我们更懂得欣赏,那些亭台楼阁、飞檐斗拱,那些斜巷横桥、粉墙黛瓦,轻轻地勾画出传统文化的审美脉络。
对于美的执着追求,使过去的中国人怀中满是寻求风景乃至创造风景的逸致,且不说那些意趣遄飞的山水虫鱼画,即便是寻常人家的一架盆景也流溢着他们把山水丘壑携之于家、藏之于室的独特情致。
和所有古老民族一样,中华民族过去对自然十分敬畏,抑或者说崇拜,他们善于寻找和发现美,去赞美、歌颂她,人们与自然走得近也就更能领受风景与创造风景。那时候,诗人会从容踱步,偶爾兴致上来提笔留下百世春光;农夫们会拉长了喉音,将浸润着勤劳与智慧的歌谣,放逸在碧川绿野间;老人则坐在村口做闲活儿,被虫吟鸟唱逗起了兴致,练几嗓子地方戏,比画几下,只为能与这风景来一场应和映衬。
然而谁又曾料想到,如此风景竟会在物质富庶、科技进步的过程中,被渐渐从我们的身边剥离,依依地消逝于视野的那头?正如比尔·麦克基本在《自然的终结》中所描述的那样:老祖宗留下的基业之上,工业的灰尘浓烟取代了使人心安的鸟鸣花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是啊,当我们眼中的风景不再是天蓝蓝海湛湛、山青青水灵灵,而代之以人造的花木、电子的物种时,你的心中还能有所谓的人类改造自然、创造生活的快慰吗!
“人是精神动物,不光是肉体动物。”周国平的话是切中肯綮的。这就读懂了,为什么总有人躺在21世纪的富裕生活中,尽情地获取着生理上的享受,却常常会觉得活得并不充实以至并不幸福。很简单,因为他们缺失了精神!裹挟于发动机的轰鸣和汽车的尾气中,还有谁能吟出“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心语?浸身于华灯璀璨迷离了夜的眸子的氛围中,还有谁能咏出“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忠言?活着不光是为了面包,更需有精神,有心问的风景。
还是比尔·麦克基本的眼光敏锐:“我们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已经终结了自然,从每一立方米的空气、温度计的每一次上升中都可找到我们的欲求、习惯和欲望。”诚然,欲望的尽头没有风景,只有毁灭。
或许该是我们淡褪一下欲望,让远去的风景走近一点的时候了。
文章着意于思考当代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活物化、精神沦丧的问题,可以说这本是一个常谈不新的问题,但本文作者却能巧妙地从文化体味的视角切开,用独特的文化情蕴,浸染阅读的思绪。从娓娓道来,将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趣与因之而来的领受美、创造美的生活滋味呈现于读者的眼前,到锐利审视,将现实社会追求物利、精神失落的浅薄揭示开来,并进而将针砭的锋芒对准人们内心那无尽的“欲”。小作者行文思路明晰,文笔清丽,材料细节的抓取,精干利索,富于表现力,显示出一定的文思功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