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克笔
——也说心理暗示
2017-07-03张得乐
张得乐
派克笔
——也说心理暗示
张得乐
朋友送了一支派克牌钢笔,包装精致,笔体颜色庄重,拿在手里很有质感。正在写作业的儿子看见了,非要“试着用一下”。平时儿子的字写得无神,而且拖沓耗时,谁知一用派克,字写得整齐了,速度也快了。“派克笔就是好。”儿子说,“我一用作业就好多了。”我真想笑,“派克笔”真这么神奇吗?“我每次见到大书法家吴三大爷爷写字时用的是半秃的旧毛笔,但写出很好的字。”我告诉儿子,“这多半是心理暗示的功劳。”
心理暗示是心理学术语,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时,心理受到影响。一般情况,人都会受到心理暗示。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每个人的特质不同,受到的心理暗示有强弱之分,但是心理暗示效果的好坏(正负)无法由人的显意识控制,因为它是人的一种本能。心理暗示分为自我暗示与他暗示两种。但是生活中人们习惯用“心理暗示”表示“他暗示”,于是生活中出现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并列的情况,其实,这两个是包含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自我暗示是指自己的显意识不断重复,迫使潜意识接受显意识的思考内容从而得到改变。
心理暗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日常所说的狭义的语言文字系统的暗示和自我暗示。如当我们讲自信积极时,要在前面加一个“我”字,“我勇敢,我成功!”第二个层次是动作语言、表情语言的暗示和自我暗示,如微笑;第三个层次是环境语言的暗示和自我暗示。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暗示。
随后又给儿子讲了一则经典的心理暗示案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雅克布森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次“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几天后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每人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各方面都很优秀。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预言”发生了作用。校长、老师们见到罗森塔尔之后,都赞不绝口,专家就是专家,只跟学生见一面,就能预测学生的发展潜力,而且还预测得那样准确。
听了这话,罗森塔尔告诉老师们:其实,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进而解释道:这是因为心理学家的话,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随后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它表明: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非凡的人,其中,家长、教师对他们的期望起着重要作用。
在心理暗示中,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暗示者在被暗示者心目中的威信。这就要求心理暗示的实施者应具有较高的威望,要具有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
关于“权威”的心理暗示,有人做过实验,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第一组在朗读前,主试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作品,这就是一种暗示。对第二组,主试不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是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6%,第二组的记忆率为30.1%。这说明权威的暗示对学生的记忆力发生了影响。
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比如,电视广告对购物心理的暗示作用。在无意识中,广告信息会通过特定的诉求方式进入人们的潜意识。当人们购物时,人的意识就受到潜意识中的广告信息影响,左右购买倾向。
心理暗示的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增加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消极的心理暗示却会对被暗示者造成不良影响。
随着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逐渐发展和辩证思维的初步发展,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加深刻,自尊心明显增强,他们对外界的评价特别敏感,十分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所以更容易产生暗示。这就是本文开头上小学四年级儿子的“派克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渴求的就是赞美。”其实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一样,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得到别人的赞美和期待。相反,人们经常给孩子不好的评价,贴上不好的标签,就会对他们的心灵产生负面的影响。有关少年犯罪儿童的研究也表明,心理暗示的作用巨大: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良期望的影响。他们因为小时候偶尔犯过的错误而被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使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滑向犯罪的深渊。
所以心理暗示应具有艺术性。教师应该注意有意识地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而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注意引导学生变消极的自我暗示为积极的自我暗示。教师可以为学生的活动配上适当的艺术形式,如趣味性的故事等,借助于形式、色彩、韵律和节奏,通过非理性直觉,直接诉诸人的情感,使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受到教育,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如校园文化的打造,让校园内的墙壁、橱窗等成为“不说话的心理暗示老师”;在学生参加重要活动时引导学生“别人行,我也行”等。在现实生活中,家长是孩子最爱戴、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如果家长对孩子有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如孩子犯个小错误就说“你怎么这么笨”等这样负面的言语,时间长了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家长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会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或许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就就会有多大。
——节选自西安出版社出版的《大众心理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