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脾肾阳虚型疗效观察
2017-07-03高玉洁
高玉洁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脾胃病科,重庆 垫江 4083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脾肾阳虚型疗效观察
高玉洁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脾胃病科,重庆 垫江 4083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蒙脱石散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观察组予自拟止泻汤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1.43%、对照组74.2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泻汤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慢性腹泻脾肾阳虚型疗效较好。
慢性腹泻;脾肾阳虚型;止泻汤;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
腹泻是指粪便稀薄(含水量大于85%),且次数每日大于3次,排便量每日大于200g,病程长于4周为慢性腹泻[1]。临床上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往往欠佳。笔者自拟止泻汤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慢性腹泻脾肾阳虚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0例,均为2010年6月至2014年10月就诊于我院脾胃病科门诊慢性腹泻患者。西医诊断符合《内科学》[1]:大便次数增多,日3次以上,粪质稀薄,偶伴有腹痛。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脾肾阳虚型泄泻:久泻久痢或五更泄泻,伴形寒肢冷、面色白、腰膝酸软、腹中冷痛,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无力。排除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27~76岁,平均(52.03±7.34)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5.21±3.02)年。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25~75岁,平均(51.48±6.89)岁;病程3个月~9年,平均(5.04±2.98)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博福-益普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袋,日3次,饭前1h服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生产)500mg,日2次,饭后1h服用。
观察组口服自拟止泻汤。补骨脂15g,肉豆蔻12g,炒白术20g,茯苓20g,炒白扁豆20g,炒山药20g,益智仁15g,木香10g,黄连6g,乌梅5g,甘草6g。气虚下陷者加党参15g,升麻6g,黄芪30g;阳虚加炮附子6g,干姜10g;兼湿热者加白头翁15g,黄芩10g;纳呆者加砂仁10g,神曲15g;滑泻不止者加炒石榴皮15g,诃子10g。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饭后30min温服。另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用法同对照组。
3 疗效标准
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进行评分,中医症状量化积分参照《中医症状定量化方法初步研究》[3]。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标准,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
4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4周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慢性腹泻属中医“泄泻”、“久泻”范畴。《景岳全书·泄泻》云:“久泻无火,多因脾肾之虚寒也…泄泻不愈,必自太阴传于少阴。”由此可见脾肾两虚常导致久泻不愈,治疗应以补益脾肾为主。止泻汤由参苓白术散、四神丸、香连丸加减而成。方中补骨脂补肾壮阳、温脾止泻,肉豆蔻行气消食、暖胃涩肠,炒白术健脾补气、燥湿止泻,茯苓健脾渗湿,炒白扁豆补脾和中、化湿止泻,炒山药健脾温肾止泻,四者共为臣药;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利,益智仁益肾固精、健脾止泻,乌梅涩肠止泻,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二者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温补脾肾、散寒止泻之功。研究表明,慢性腹泻与肠道菌群失调有着密切关系[4],多数慢性腹泻患者肠道优势菌群发生了改变,故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调整肠道菌群对增强疗效很有必要。
[1]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82-488.
[2] 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78-383.
[3] 李联社,曹贵民,赵广刚,等.中医症状定量化方法初步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46.
[4] 江文明.慢性腹泻173例临床分析[J].内科,2012,7(1):47-48.
R442.2
B
1004-2814(2017)05-0547-02
201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