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2017-07-03

共产党员·上 2017年6期
关键词:辽宁国有企业

充分认识重大意义

在辽宁振兴发展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和净化修复政治生态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辽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取得的成绩,明确提出“三个推进”要求,为深入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辽宁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是辽宁打赢扎实推进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的行动指南,是辽宁化解矛盾、排除风险、开拓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对辽宁有效解决体制机制和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对辽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净化修复政治生态,实现浴火重生、再创辉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義。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作为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具体体现,作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的实际行动,抓紧抓实抓好。

深刻领会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思想深刻、总揽全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和实践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应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矛盾和困难的有效良策,是辽宁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稳定经济增长的治本良药,是振兴辽宁工业、培育优势产业、壮大实体经济、厚植发展新动能的根本途径。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辽宁的宝贵财富和优势所在,是辽宁振兴发展最为重要的条件和基础。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举措,是辽宁打造创新驱动先行军、发挥国有企业主导作用和振兴“龙头”作用的客观要求,是辽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推动辽宁振兴发展,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道德品行好、执政本领强、工作作风实的干部队伍最为关键。推进干部作风转变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抓手,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净化修复辽宁政治生态的紧要之举,是凝聚全省力量、战胜困难挑战、创造辉煌业绩的根本保证。要坚持深入学、持续学,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创新方法学,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准确把握总体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辽宁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把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作为辽宁振兴发展的龙头,把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作为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抓手,深入实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净化修复政治生态向纵深发展。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统一起来,做到一以贯之。今后一个历史时期,要把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贯彻、一起落实,做到一张蓝图、一个调子、一个声音,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强化抓落实的系统性协调性,搞好总体设计,细化任务分解,健全推进机制,强化责任担当,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辽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明确主要目标任务

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市场经济意识不断增强,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跨区域对口合作实现新突破,要素资源共享、产业关联互动、协同创新发展开创新局面。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净化修复政治生态成果不断巩固和扩大,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基本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有效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显著提高。工业振兴成效明显,工业体系的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推动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军民融合发展的结构新格局。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2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0%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靠创新驱动提质、靠深化改革增效,实体经济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民营经济振兴生力军作用更加凸显。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振兴成效明显,工业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高,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工业体系,工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比重达到25%以上,化工精细化率达到53%,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0%以上。互联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和移动宽带普及率分别提高到75%、90%。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有效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到75%以上。

——实体经济发展壮大。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型省份加快建设,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升,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组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20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30家,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民营经济振兴生力军作用更加凸显,培育壮大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集团。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市场主体增长12%以上,民间投资增长12%。质量强省战略成效明显,质量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三去一降一补”基本完成。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完成煤炭产能1874万吨、水泥产能2000万吨的退出目标。房地产库存去化周期调整到合理水平,住宅类商品房去化周期控制在12至18个月以内,重点区域房地产库存得到有效化解。各类风险得到有效防控,政府性债务余额规模严格控制在国家核定的限额之内,企业杠杆率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合理下降,社会物流总费用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降低0.5个百分点左右。脱贫攻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成效显著,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主要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围绕做强做优做大目标,推动国有企业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得到落实,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健全有效,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加灵活高效。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突破一批具有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拳头产品、知名品牌,培育一支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人才队伍,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军。全省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年均增长6%以上,重点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利润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打造一批经营规模过百亿元的国有企业,培育一批资产规模或经营规模超千亿元的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统一的国有资产监管法规制度体系和基础管理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全面落实,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企业办社会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得到落实,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实现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显著。

——国有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国有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全省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年均增长6%以上,重点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利润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打造一批经营规模过百亿的国有企业,培育一批资产规模或经营规模超千亿元的国有大型骨干企业。

——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企业科技人才队伍,突破一批具有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拳头产品、知名品牌,国有企业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实体经济发展壮大。

——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统一的国资监管法规制度体系和基础管理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国资监管制度实现全覆盖,国有资本布局明显优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全面落实,国有资产流失和重大风险事件得到有效防范和遏制。

——公司治理机制更加健全有效。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董事会运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和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全面建立。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企业各类人员推动企业发展的责任心切实增强。

干部作风转变取得新成效。思想政治建设全面加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取得明显成效,“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等要求全面落实。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为民、务实、清廉成为自觉行动。选人用人风气更加端正,形成靠工作、靠实绩、靠人品、靠公认的选人用人鲜明导向。各级党组织核心作用、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干部作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巩固提升。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履职能力进一步增强。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有序,党内监督进一步强化,“四风”“圈子文化”等不良风气得到有效治理,思想素质高、道德品行好、执政本领强、工作作风实的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着力解决理想信念不坚定的问题。重点解决理想信念动摇、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宗旨意识淡薄、忽视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党性修养缺失、不讲党性原则等问题。

——着力解决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问题。重点解决对党不忠诚、做人不老实,阳奉阴违、自行其是,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心中无党纪、眼里无国法等问题。

——着力解决顶风违纪搞“四风”的问题。重点解决不收敛、不收手,“钻空子、打折扣、搞变通”等各种隐性、变异的“四风”问题。

——着力解决选人用人上的突出问题。重点解决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挖门子、拉关系,套近乎、攀高枝,收买人心、拉动选票,打招呼、送人情,“带病提拔”等问题。

——着力解决不担当、不负责、不作为的问题。重点解决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不敢负责、不能扛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想事、不干事、混日子等問题。

——着力解决经济数据弄虚作假的问题。重点解决不择手段搞假政绩,“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说一套、做一套,唱功好、做功差,忽悠上级、忽悠百姓等问题。

——着力解决破坏投资营商等软环境的问题。重点解决简政放权措施不到位,权力滥用、设租寻租、利益输送,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执法行为不规范、不合法、不公正,不讲诚信、欺商坑商等问题。

——着力解决侵害基层和群众利益的问题。重点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拖欠群众钱款、克扣群众财物,扶贫领域腐败,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等问题。

猜你喜欢

辽宁国有企业
辽宁赋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读辽宁 爱辽宁
澳门辽宁 携手同行
人生哲理等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辽宁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