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票房与中国体育电影的长期缺失
2017-07-03学周
文/学周
10亿票房与中国体育电影的长期缺失
文/学周
回望刚刚过去的五月,大多数中国观众印象最深的,可能不是《加勒比海盗5》以及众多“尴尬”缠身的国产片,而是一部印度体育励志片,以及它带给这个市场的变化和惊喜。《摔跤吧,爸爸》用实力证明了,唯有好的电影,才能直达人心。而它的成功又恰恰衬托出了,中国体育题材电影的长期缺位。
事实上,在好莱坞乃至世界各地,体育电影都是重要分支,承载了最贴近人们生活的艺术升华。在中国体育产业进入爆棚发展的当下,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作为体育薄弱的印度能拍出如此伟大的体育电影,而作为体育大国的中国却鲜有成功的体育片问世。
体育总局人事司副司长李业武在观看电影后谈道:“这是一部非常贴近教练员、运动员生活的好影片,作为一个体育人,我感觉非常亲切,从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一名摔跤运动员对摔跤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根植于内心的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和情怀。在我们国家也有无数这样的教练员、运动员,我们渴望能看到更多反映他们成长经历和精神的优秀国产体育影片,为体育改革和体育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体育正能量。”
眼下,《摔跤吧!爸爸》的成功,已经让不少电影人在蠢蠢欲动了。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的中国银幕将会有一大波体育类题材涌现。国产体育电影要想出现世界级作品,不能简单地照样学样,跟着《摔跤吧!爸爸》后面就大拍体育片,要沉得住气。体育片投资大、周期长,对演员要求高,51岁的阿米尔汗为了拍摄此片增重再减肥,女演员桑亚·玛荷塔在片中的摔跤镜头不足1分钟,但是参与训练长达9个月。
体育题材始终被国际电影界偏爱,它能同时传达出激情、鼓励、团结、希望,超越自我,达成梦想,以及旺盛的永不服输的生命力。这是其他题材很难做到的。而《摔跤吧!爸爸》将这一切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其实中国并不缺好的体育故事,但问题是体育还不是一种主流化的生活方式,在电影人的概念里,体育并不重要,也就缺少了那颗用心去挖掘体育故事的动力。因为电影从业者不关心体育故事,也因为体育从业者,没能力去驾驭电影这样的艺术或者商业手段,久而久之,体育电影就在中国没落甚至销声匿迹了。
让我们一起静静的期待,中国体育电影大片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