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质同心玉雕、牙雕造型及工艺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2017-07-03陈国良

上海工艺美术 2017年2期
关键词:牙雕象牙玉雕

陈国良

异质同心玉雕、牙雕造型及工艺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The Same Delicacy in Different Types

陈国良

玉牌套牌《四大美女》

Jade carving and ivory carving are called as “special technology” among the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categories, which boast a wide range of shapes and complex and diverse processes. Classical works, which are hand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make full use of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show amazing beauty on the basis of refined materials.

“玉”,石中瑰宝,被誉为石之精华,玉的质地异常坚硬,密度紧实,打磨后温润透亮,韵味悠然,是完美高雅的象征。“玉不琢不成器”,雕刻后的玉,利用天然色彩,呈现出巧夺天工的艺术效果,精美异常。

“象牙”,稀世珍宝,质坚且韧,色泽淡雅统一,能表现特别精致的雕刻工艺。

玉雕与牙雕在中国工艺美术品类中称之为“特种工艺”,造型十分丰富,工艺复杂多样,是我们工艺百花园中两支瑰丽的奇葩,历代传世的经典作品,充分利用材料特性,因材施艺表现出令人惊叹的美感,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我的从艺生涯中有幸经历了这两种工艺雕刻的学习过程,年复一年,投入了相当长的时间。入行之初,首先进入了上海玉石雕刻厂象牙车间,由牙雕细花工艺入手学习雕刻技艺。作为上海牙雕的特色——细花工艺,表现题材极其丰富,山水、花鸟、瓜果、草虫几乎无所不包。细花的设计追求匠心巧思,工艺上要求自然生动,制作上需要随机应变,表现上手法多样,追求栩栩如生的视觉效果。多年来置身其中,让我感受到了象牙材料的独特美感和雕刻表现的丰富技艺,艺术与工艺的魅力让人如痴如醉。日久月深,付出有了回报,我参与雕刻的作品获得了国家级奖项,牙雕《三借芭蕉扇》1983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作品奖;《野牛斗狮》1984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为保护大象,联合国颁布了国际野生动物保护法,禁止象牙交易。不久上海玉雕厂的牙雕车间也随之关闭。为顺应未来发展,我转型进入了玉雕行业,开始了玉雕生涯,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

由于有着多年的牙雕工艺基础,在适应了玉雕工具后能够顺利转型,随着时间的投入,对玉雕的工艺体会有加。首先,对玉料特性的理解和表现是第一位的,天然玉材变化丰富,品质差异很大,玉料上的纹理瑕疵变化各异,需要扬长避短,去疵显优,突出材料的美。相比之下象牙材料的变化就比较单一。其次,在工艺表现上玉雕造型更是要求提炼概括,避免雕刻繁复琐碎,呈现出精巧而不失整体的视觉效果。再有,玉料的皮色状态,色彩变化都需要设计者能够巧思独运,善加利用,构成趣味。这一特点与牙雕的设计要求显然不同。同样,牙雕工艺上丰富的表现手法也能够被玉雕所吸收,尤其在线条上的灵动与细腻表达上更是值得参考。我原有的牙雕技艺常常潜移默化地融入进玉雕表现之中,在山水、花卉、佛像等题材的雕刻上追求精致和变化。我设计和雕刻的玉雕作品多次获奖,:2005年玉雕山子《渔樵耕读》获第六届西博会银奖; 2006年《和合二仙》获百花玉缘杯铜奖,并获上海工艺美术精品奖; 2008年套牌《四大美女》获百花玉缘杯金奖;《童子拜观音》2015年获中国玉石雕刻百花奖金奖;2016年《红楼玉语》获第八届上海玉石雕刻“玉龙奖”特别金奖,并获“最多件和田子料雕刻的《红楼梦》”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并获得了“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和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特级玉雕大师等多个称号 。多年的从艺经历,我对不同材料特性及工艺表现积累了深刻的体会,深切感受传统工艺的博大精深,古代工匠创造的工艺技艺来之不易,大有可学。

玉雕和牙雕制作工艺各有不同,玉质坚硬难以用金属刀具雕刻,古人用切、磋、琢、磨的方法来制作玉器,通过反复耗时的切割、磋磨形成了不同的造型,可见加工的艰难。今天制玉已经能够用电动设备和金刚砂制成的工具切割打磨,雕刻效率大大提高了,然而加工的原理仍然无法脱离切割和磨制。从红山文化时期的玉雕“玉龙”、“飞鹰”,到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琮”、“玉佩”;从清宫造办处制作的“玉壶”、“炉瓶”,到海派玉雕创作的现代玉雕精品,玉雕以玉质高雅和雕工精美,融入了中国诗书画的审美意境,表现出独特的造型趣味,这在世界众多的艺术造型样式中堪称独特。

与玉不同,象牙属有机材料。象牙的质地紧密,硬而兼韧,其成分主要是由一种有机磷酸钙构成的类似骨质的特性,因为富含弹性硬蛋白,质地十分细腻,色泽乳白略黄,感觉温润而高雅。象牙加工可以用金属刀具进行雕刻,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有了软轴电动工具,雕刻的速度和精细度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产生了许多工艺佳作,从上世纪70年代家喻户晓的北京牙雕《嫦娥奔月》,到中国赠与联合国的大型牙雕《成昆铁路》;从广州牙雕的镂空牙球,到上海牙雕的《红楼梦》、《西厢记》等许多工艺精品,巧夺天工的独特表现,形象地诠释了“鬼斧神工”的工艺高度。

尽管玉雕、牙雕的制作工艺大相径庭,但隐藏在工艺背后的造型观念和造型方式是相通的,对美的表现是一致的,在其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和借鉴也无时不在。因此表现在创作上,题材相近、造型相通、审美相同,体现了中国人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玉雕中的炉瓶造型,大量吸收青铜器的造型,追古铄今,结合配饰,将古蕴意趣与雕刻工艺完美呈现,创造了玉雕特有的艺术语言。牙雕中的炉瓶造型显然是受到玉雕的影响,但在纹饰表现上利用开光雕刻,形成对比,别具一格。闻名遐迩的清宫玉器《翠玉蝈蝈》,以构思巧妙,工艺精致为人们所熟知,与牙雕中的《白菜草虫》在造型表现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传统人物题材的表现上,玉雕、牙雕也同样表现出一定的相通性,无论人物的形象表现,还是衣纹的处理都可以看到对线条的深刻理解。作品的整体是线条、局部是线条,轮廓是线条、结构也是线条,这种提炼概括的线条语言和对线条美的理解,体现出“以形写神”的美学高度,可见玉雕和牙雕在审美观念上是相通的。

中国传统的玉雕、牙雕鲜明地显示了中国工艺美术重视材料和设计意图,鲜明地显示出工艺创造的能力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认识。如果说上海的牙雕细花表现了非凡的工艺技巧,对自然变化的表现达到了极致,那么玉雕则是要求整体和概括,用最合理手法呈现玉质材料的美,雕工“太过”则会琐碎,“太简”则难以表现出丰富的工艺情趣,合理把握材料特性方能显示出作者的功底所在。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认为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着两种不同的美感或美的理想:“错彩镂金”与“初发芙蓉”。一是追求“雕缋满眼”的繁华,一是欣赏“自然可爱”的清雅。“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彩镂金”。在诗歌、绘画、工艺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这样的表现,繁华和简约是两种不同的呈现,表达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把握。复杂多变的牙雕工艺呈现了“雕缋满眼”的丰富表达,而因材施艺的玉雕则往往追求“芙蓉出水”般的新雅含蓄。宗白华先生也说:“中国向来把 玉作为美的理想。玉的美,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这两种美同样迷人,同样的精彩。

纵观今天的玉雕、牙雕在题材上丰富多彩,工艺上复杂多样,画面上体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意境,以一种工艺极致的方式融入了对心物交融,移情自然的艺术追求,沿续着中国传统审美情趣和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脉络发展,将传统的雕刻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然而不管如何表达,工艺最终需要通过制作呈现,制作过程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此时,雕刻的体会,艺术的修养和从业的经历,最终需要汇成自己的雕刻功力和艺术语言。因此,特别需要具有追求精致的工匠精神,创造工艺技艺的价值,这种追求是工艺美术的灵魂,工而精以致极,精致是也,需要用志不分,倾心之至。我的经历告诉我,艺无止境,艺术相通,要达到“技进乎于道”的工艺境界,只有不断学习。我从牙雕起步,归宿于玉雕领域,牙雕玉雕尽管工艺不同,但本质相通,都是生长于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同根同源,虽然材料异样,但精神同在,可谓“异质同心”,能够相互借鉴、吸收,从而产生更新、更美的好作品。

和田籽玉:《童子拜观音》

和田籽玉《皓月禅心》

猜你喜欢

牙雕象牙玉雕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一根象牙筷
粉色象牙梦
当代猛犸牙雕的再生与发展
玉雕青松献祖国
象牙长啊长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当代猛犸牙雕的再生与发展
象牙战争
玉雕器皿价值低估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