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繁殖与栽培技术
2017-07-03胥文锋岳继贞
胥文锋 岳继贞
(确山县乐山林场 河南 确山 463200)
泡桐繁殖与栽培技术
胥文锋 岳继贞
(确山县乐山林场 河南 确山 463200)
泡桐是我国的特产树种,也是一种优良生长迅速的落叶乔木,其具有良好的经济与药用价值,在我国分布较广。本文通过对泡桐的生长习性及材质分析、高效栽培方法以及其经济上和药用上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使其避免病虫害发生的同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泡桐;高效栽培;应用
泡桐作为我国的特产树种,为强阳性树种,对热量要求较高,具有很强的耐旱性、生长迅速、叶大而密的特点。泡桐对土壤肥力、土质疏松程度、土层厚度均有较高的种植要求。泡桐不适宜在排水不良好、易涝地方生长,喜深厚疏松肥沃土壤,土壤酸碱度以6~7.5较适宜。本文总结了泡桐的繁育与栽培技术。
1 泡桐的繁育
我国泡桐的栽培历史较为久远,如《尔雅》、《本草纲目》等古书中都有对泡桐的介绍,通过我国劳动人们对泡桐栽培技术的不断尝试,人们对于泡桐的性状、栽培、材性以及加工利用等多方面均有详细的记录。泡桐的繁殖较为容易,可以采用分蘖、分根、播种以及嫁接等方式实现泡桐繁殖,现今人们最常运用的是分蘖、分根两种繁殖方法。
1.1 泡桐品种。我国泡桐品种有两大类:一是传统形泡桐,其开花为紫色,叶片较小,生长较为缓慢,现今不作为泡桐栽培的推广品种;二是新品种泡桐,包括豫杂一号和豫杂二号,因其花开颜色较白,被称为“白花桐”,叶片较大,生长速度较快,根系较为发达,是我国目前泡桐栽培的优良品种。
1.2 种根的处理。泡桐种子虽然能够发芽繁殖,但是因为栽培时间较长,因此,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常用1年生或者2年生的种根进行栽培繁殖。选择柔软有弹性并且肉厚出苗率强的种根作为栽培材料,在栽培前要将种根裁成15~20cm,种根挖掘后立即栽种成活率最高,同时也要应用甲基托布津或者生根剂蘸水进行种根杀菌处理。
1.3 苗圃地选择与整地。选好苗圃地是培育优质壮苗的基本条件之一,在选择苗圃地时,应当全面考虑,为苗木生长创造最良好的基本条件。泡桐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在南方旱地育苗,稍有坡度利于排水),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质地疏松,酸碱度适中,地下水位1.5m以下的壤土或沙壤土。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苗圃地还应当尽可能的远离大树和避免重茬。
苗圃地要在秋末冬初进行深翻深耕。深翻在泡桐育苗技术中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因为它符合泡桐根深、要求通气性良好的特性。泡桐苗的细根和吸收根大部分分布在距地表45cm深的土壤内,有的根深可达1m以下,所以耕翻深度最好要超过50cm。深翻后,要敞垡越冬,以便土壤风化,增加积雪,冻死越冬害虫。第2年春季解冻后将地耙平,每亩施入5000kg左右的优质农家肥作为底肥,并撒入敌百虫等进行土壤处理,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然后浅耕细耙,整平土地,根据土壤、气候条件、水源与计划育苗的密度选择苗床形式作床。
现在泡桐埋根育苗,一般采用两种苗床:一是平床,这是应用比较早,比较普遍的一种床式。二是高垄苗床,是后来改进的一种苗床形式。按预定行距(一般1m)作垄,种根埋于垄的顶面中部,每垄埋1行,这种苗床的优点是:加厚了土层,集中了肥力,春季可以提高早期地温,使苗木提前生根出土,便于排灌。高垄苗床的缺点是:前期容易返碱,中期培土不便,风蚀严重,干旱严重,而又没有灌溉条件以及盐碱较重的地方不宜采用这种苗床形式。
2 栽培时间和技术的选择
泡桐栽培的最佳时间是春季解冻之初,利用大地解冻时较好的墒情,进行耕地耙耱保墒,同时再施入充足的底肥。泡桐栽培最为适宜的是水茅洒湿地皮,根据栽培面积施用二铵或者尿素化肥,泡桐行距最佳为90cm,株距80cm。如果无法分辨正副种根时,可以采用挖窝斜栽的方式进行,种根与地面的距离为2cm,将封口压实并在表面形成凸起的堆,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凸起上方,等到30d后挖出一株种根查看情况。泡桐种根栽培过程中种根会在土壤里自行愈合,并吸收土里的养分发芽出土,一般等到在种苗出全长到50cm时,窝追化肥尿素并根据条件进行最少一次的浇水,1年泡桐种根就可以生长到4m左右。
泡桐栽培也可以选择育苗栽培,在空园、田间地头以及小块地都可以利用合理耕地实现泡桐栽培。育苗栽培是在土壤中挖掘30cm的苗床,在苗床内将种根以斜栽或者立栽方式进行栽培,浇水后在种根上方覆盖10cm的土壤并用塑料薄膜将土壤进行覆盖,在种根出现白点发芽时要及时进行移栽,移栽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同时在移栽过程中要保证墒情较好。由于泡桐栽培时间、土地肥沃程度以及土壤条件都存在差异,都会导致泡桐幼苗的生长情况出现较大差异,因此,当泡桐生长到1m时,要在7~8月份的雨季进行一次窝追尿素,在土地上冻后将地皮表面上面的桐苗用刀砍掉,并将土地封存保留泡桐根部,当第2年发芽达到1m左右时进行1次窝追尿素,当年泡桐就可以长到4m左右。
3 泡桐病虫害防治
泡桐主要病虫害包括炭疽病和地老虎两种。泡桐炭疽病表现为幼苗叶白或者有黑斑点,发病几率在4%左右。地老虎是对泡桐幼苗伤害最大的虫害。防治地老虎的方法有3种,第一,在备耕前就需在种植地上洒防治地老虎的虫药或者黑矾。第二,在泡桐幼苗出土后,查看泡桐幼苗的生长情况,如果出现幼苗死亡就需将死亡幼苗的浮土挖开,清除里面的地老虎。第三,当幼苗生长到20cm左右时,喷洒1次农药,查看幼苗叶片的生长情况,如果叶片被虫蛹伤害时可以进行人工除虫。
4 泡桐栽培管理
4.1 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打开上面的塑料薄膜,避免因长期塑料覆盖造成烧芽危害的发生。
4.2 泡桐出苗前后都需要进行1~2次的疏松除草。
4.3 泡桐幼苗在出土之前如果未出现严重的土地干旱现象,无需进行浇灌,避免因浇灌过度造成土地板结现象的发生,不利于泡桐幼苗顺利出苗。
4.4 成材泡桐在进行大面积栽培过程中应避免因种植过密,导致泡桐幼苗无法有效吸收营养现象发生。
4.5 泡桐的成材林在夏季生长期时不能进行整枝修剪,避免修剪过后泡桐树身流水过多,导致泡桐树木出现难以愈合的伤口。泡桐最佳修剪期是在冬季树体休眠期。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省商丘地区林业局.泡桐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0.
[2]申艳普,张兆欣,李文娟,等.泡桐栽培造林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6(9):291~292.
[3]李默涵,朱改俊,马小芬,等.泡桐栽培与管理技术[J].科学种养,2015(12):117.
[4]何国景,冉占杰.泡桐栽培管理技术问题研究[J].农家参谋,2016(2):7,17.
[5]胡智勇.泡桐栽培管理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4(15):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