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铁路客车配线工艺的安全性

2017-07-01王彦腾

中国科技博览 2017年18期
关键词:配线防护客车

[摘 要]铁路客车配线工艺,直接影响到铁路车辆的运行安全,由于受到车体尺寸误差、车辆运营环境的影响,需在工序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工艺及车电配线作业规范,才能铁路客车运行安全,本文在深入调研原调整工艺方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提升。

[关键词]客车 配线 防护 固化 工艺

中图分类号:U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8-0330-01

车电作为铁路行业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行车安全,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在现行的铁路客车车电部分,对车电的预布线工艺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存在许多弊端。近几年来,铁路客车在运行过程中不时发生因配线不规范、配线保护不到位的火灾事故,因此铁路客车配线的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配线前的工作准备

1.1 线缆检查

工作人员准备配线作业时,应首先检查电缆外皮有无伤痕,颜色、光泽是否良好。线缆上面严禁粘附水分、油脂等有损性能的异物。严禁任何人踩踏电缆,线缆不得出现缠绕、划伤、扭拧、破裂等异常损害现象,同一根线缆的两接线端之间不允许剪接或焊接。

1.2 配线图与下料线缆确认

在进行外观检查之后就要校对所配电缆是否符合工艺配线表及设计配线图中规定的线号、线型、根数要求。所配电缆都是由技术人员分析完电气原理图后指定的专用电缆,有下料人员统一下料。由于电器元件各功能不同、电流大小不同,电压等级不同,所以下料时所使用的电缆的线型、路径也不同。一般分为电源线、控制线、信号线等。

1.3 线号、色标确认与对标

工作人员对线缆外观确认后,首先要确定的就是线型、线径。如果这两样最基本的出现问题,那配线的安全性根本无从谈起。其次,要确认的线号。线号就像一个标签,每一根电缆的身份证。不同的电缆有不同的线号。线号上的字体一般是仿宋体,字迹间距为1.5-2mm,热缩后字高不小于2mm。不同的电缆所使用线号的颜色也不同,一般规定动力电缆u相为黄色,v相为绿色,w相为黄绿相间色,110V、600V直流正线为棕色,直流负线为蓝色。信号线一般采用白色,传统的线号只有一个数字,例如:U850(LJB1-LJB2)。一看线号,就知道这根电缆是从低压分线箱1到低压分线箱2的、仅看线号就知道电缆的来龙去脉。如今车辆特别是动车、地铁由于線缆种类繁多,采用这种多信息的线号有效避免了接线的错误,节约了校线时间。

1.4 线束与下料表对标

车辆采用1:1下线法。顾名思义,简单的讲就是按照车的1:1模型在木板上标准每个设备点,按照每个设备点之间的长度进行下线的一种方法。它形象的标注了线缆的起点和终点,并对线缆到设备件所需要的的长度进行了规定。如果许多电缆的起点和重点都相同,就把这些线缆放在一起形成了线束。按照这种下料法思路比较清楚,有效的控制线缆的长度,不会造成过多的浪费。而且配线时节省了时间,且不容易出错。不同去向的线缆形成不同的线束。配线作业由过去的一根线缆一根线缆的作业模式,改成了一束电缆一束电缆的配线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配线工艺优化

铁路客车配线主体工作一般分为车上配线、车下配线两部分。

2.1 车上配线预组

配线又分为车顶线槽配线车内侧墙配线和车内顶端配线[1],车顶线槽为客室两侧模块化线槽。由车下预组、配线成模块后安装。安装时要严格按照尺寸进行安装、模块化线槽安装在车内地板安装完毕后进行,线槽整体预组后只能从车辆端部进入车内。模块化线槽由预组区域搬运至车端,然后由外端门依次送入车厢内,首先抬升线槽,调整安装角度,根据线槽定位将线槽放入安装座上,固定住线槽。由于模块化线槽较重较长,所以搬运时要保证线槽有可靠的支撑点,不允许线槽严重变形而损伤线缆。线槽一般分为大小两格,分别走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按照配线表中的规定将线束敷设在相应的线槽内,对于同一线槽格内的配线要捆扎成一个线束,然后根据配线施工图对局部设备出现位置进行调整,调整完毕后,将线束预组固定在线槽内。

2.2 车下配线工艺改进

线槽内线缆按线径大小、出线口位置和方向进行排布,逐层布放,尽量减少交叉,线槽内固定间距为300mm左右,出线盒分线位置要追加固定点。注意扎带切口不得有锐棱,且不得朝向相邻线缆以免伤线,不得使用斜口钳,一定要使用扎带枪,线束的弯曲半径不可过大,以免和其他装置产生动态相磨,影响设备检修或拆装。线缆应考虑设防水弯,线缆在穿过物体时采取紧固防护。线缆进入设备箱处进行防水处理.分线箱扣盖应严密不翘曲,不进水,分线箱进出线防水密封件连接可靠,所有分线箱往车上上线出应加橡胶护套,以保护电缆。

2.3 配线工序措施优化

不同车型车下配线方式也不尽相同,就铁路客车车下配线而言,车下配线多时采用走空腔布线,对电缆出入线槽,线管及穿过金属隔板的孔、口加以防护,所有各孔、管应加护套,夹布胶管或带护套的金属软管保护电线电缆的规定。

2.4 配线作业清洁

在进行车下配线作业前,所有线槽或者线管都应用高压风吸尘器将内部杂物清理干净,保证内部不得有油水,焊渣,及其它可能损伤线缆的异物,对于看不见的空腔内部,应用球状的棉织物来回拖动几次,保证里面没有杂物,线槽内部扎钉处和对接处均应贴好隔音垫,或者其它有效措施,要保证导线长度要合理,线槽内导线应用尼龙扎带捆扎并防护,不能松散。

三、效果体现

通过对上线运营的车库运行情况跟踪调研,2014年6月至今未接到售后关于配线及线缆挤压接地损线的质量反馈,有力地保障了动车组的安全运营,消除了质量及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了公司产品质量,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高铁市场,维护了公司良好声誉。

四、结束语

施工工艺的改善提升工作,是基于现有的施工工艺基础上,在长时间的验证、优化后,形成的体系改进,旨在简化施工流程,提升内在效益,本次对铁路车辆配线的工艺提升工作,优化了施工工艺流程,细化了调整方法,同时也为后续此类问题的解决积累了工艺经验。

参考文献

[1] 董恒,李艳蓉.铁路客车预布线工艺设计与研究[J].铁道车辆.2007,45(11).

作者简介

王彦腾,山东青岛人,1961年出生,本科学历,工程师,现就职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专业方向为动车组总装检修工艺。

猜你喜欢

配线防护客车
关于无配线车站码序设计方案优化研究
ZD6型道岔转辙机配线技术的改进与应用
客车难改下滑颓势
金龙客车的不凡履历
客车市场进入寒冬?
基于Cruise的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匹配
木结构建筑的鉴赏与防护
低温冻害对浙中地区枇杷生产的影响及防护对策探讨
浅谈如何强化灭火救援战斗中的安全防护
50Hz轨道电路配线测试工装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