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籽对临床护士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2017-07-01董艳平
董艳平
【摘要】 目的:探讨耳穴埋籽对临床护士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干预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加强营养、适当锻炼等常规抗疲劳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通过观察疲劳症状的缓解情况来评价耳穴埋籽对慢性疲劳的作用效果。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耳穴组护士疲劳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籽能够明显改善慢性疲劳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临床护士; 慢性疲劳综合症; 耳穴治疗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7.0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7-0148-02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Burrowing Seed in Auricular Points on Clinical Fatigue Syndrome of Clinical Nurses/DONG Yan-p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17):148-149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ear burrow seed o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of clinical nurses.Method:Sixty clinical nurses with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In the control group,routine anti-fatigue methods such as strengthening nutrition and exercising were adopted.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effects of ear burrowing on chronic fatigue were evaluated by observing the alleviation of fatigue symptoms.Result:After one month of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fatigu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ear acupoi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Auricular seed embedd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chronic fatigue,which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Key words】 Clinical nurses;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uricular therapy
First-authors address: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China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护士作为其中一员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护理工作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极易产生持续性疲劳,并且不因休息而缓解。慢性疲劳综合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以长期疲劳为突出表现,同时伴有低热、头疼、肌肉关节痛、失眠和多种精神症状的症候群,实验室检查和常规体检一般无异常发现[1]。有研究表明,女性CFS发病率高于男性[2];就职业特征而言,以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医务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电脑软件设计人员及长期生活不规律的人多见[3]。洪燕珠等[4]对当地部分教师、医护人员2958例进行调查,慢性疲劳患者782例,占26.44%。通过调查发现越是繁忙、患者病情复杂的科室,护士患CFS的机率就越高,由此造成情绪低落、睡眠质量下降等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也是造成职业差错的危险因素,因此如何有效改善临床护士CFS具有重要的意义。耳穴治疗(auricular therapy,AT)是在耳廓穴位上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本研究使用耳穴埋籽进行干预,并予常规抗疲劳方法进行比较,现将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调查江苏省中医院心脏科、普外科、呼吸科、急诊室、ICU、肿瘤科、血液科、手术室共225名护士,其中有60例患有CFS,患病率为26.6%,选取此60例纳入本研究。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CFS的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23~42岁;(3)在接受本疗法期间没有在任何场所接受过与本次研究有关的物理治疗或药物治疗;(4)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次临床研究。排除标准:(1)可以用原发病解释慢性疲劳症状者;(2)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妇女;(3)有重要脏器严重合并疾病,如严重心、肺、肝、肾损害者。脱落、剔除标准:(1)不能坚持治疗,中途自行终止或改用其他疗法;(2)随访期间因各种原因失访,无法判定疗效者。60例均为女性,年龄25~42岁,从事护理工作2年以上,病程0.5~3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疲劳程度等方面标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加强营养、适当锻炼等常规抗疲劳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根据中医辨证选穴及现代医学理论选穴两种原则,选取肝、肾、心、脾、脑五穴。耳穴穴位定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734-92耳穴名称与部位》[5]。本研究成立操作小组,普外科护士长任组长,组员由护师及以上级别共13名护士组成,由推拿科主任中医师集中培训,考核通过后方可操作。
1.2.2 操作方法 根据美国疾病防治中心(CDC)公布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6],疲倦感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充分休息后不能缓解,活动量较健康时减少50%以上,并且未患有任何能引起疲劳的疾病。另外,患者必须在11项症状中存在8项,或是存在6项再加上三个迹象中的两项,即可诊斷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症状:排除其他原因的头痛;发热;咽喉炎;记忆力下降;颈部或腋窝部淋巴结疼痛;多发性非关节炎性关节痛;肌肉酸痛无力;不能缓解疲劳的睡眠障碍;轻度劳动后倦怠感持续超过24 h;健忘、抑郁、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精神神经症状;突发性疲劳。将诊断明确的30例试验组行耳穴贴压,先常规75%酒精消毒,待干后用0.5 cm×0.5 cm胶布将耳穴材料准确固定于上述右侧耳穴,用拇指和食指按压耳穴,使之产生酸、麻、胀、痛、热的感觉,每次按压30~60 s,每6小时按压1次。每3天更换1次,10 d为一疗程,中间休息1 d,共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采用疲劳量表14(FS-14)评价,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系英国kings College Hospital心理医学研究室的Trudie Chalder及Queen Marys University的G.Berelowitz等许多专家于1992年共同编制的。此量表由14个条目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疲劳的轻重,请受试者仔细阅读每一条目后,根据最适合本人的情况选出“是”或“否”。正向评分题(除第10、13、14项)即回答“是”计为1分,回答“否”计为0分,第1~8条8个条目的分值相加即得躯体疲劳分值,将第9~14条6个条目的分值相加即得脑力疲劳分值,而疲劳总分值为躯体及脑力疲劳分值之和。反向评分题,第10、13、14项为反向计分,即回答“是”计为0分,回答“否”计为1分,其他11个条目都为正向计分。躯体疲劳分值最高为8分,脑力疲劳分值最高为6分,总分值最高为14分,分值越高,反映疲劳程度越重。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由研究者本人采用统一语言指导研究对象填写问卷,不使用暗示性语言。由操作组成员于第30天疗程结束后将材料取下,对60位参与者行FS评分,并登记入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疲劳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FS-14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FS-14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试验组安全性分析
本研究中试验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从表2可以看出,试验组在经过治疗后健忘、体倦、乏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较治疗前有较明显改善,FS-14评分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疲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耳穴埋籽对缓解慢性疲劳有一定疗效。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疲劳引起的一种长期疲乏无力状态,属祖国医学中“虚损”“虚劳”“五劳七伤”等范畴[7]。CFS是以精神、情绪刺激及不良生活习惯和脑力、体力活动过度为刺激源,表现以疲劳为主的多组织多器官功能紊乱的非特异性的综合征。护士是患慢性疲劳综合症的高发人群之一。由于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工作中接触的都是老弱病残,压力较大,不能有效释放压力,会导致失眠、烦躁等慢性疲劳症状,影响护士身心健康,对护理安全也有一定隐患。
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上通于耳,全身各脏器皆系于耳,耳部存在与人体全部器官对应的反射区,这些反射区通过经络系统与对应的器官相联系,刺激、按压这些反射区,就可以对相应的器官产生治疗作用[8] 。刘继芳[9] 认为,饮食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长期的精神心理压力及房事不节等造成的肝、心、脾、肾、脑功能失调是本病的关键;肝郁气滞、心主失养、脾肾不足是本病的基本发病机制。《素问·示从容论》曰:“四肢懈惰,此脾精之不行也。”《内经》也认为,肝藏血,血养筋,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最容易导致筋骨懈怠乏力,不欲动作的症候表现。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发病关键。通过耳穴埋籽刺激上述耳穴可通调五脏气机,使气血运行通畅,调整机体平衡以消除疲劳。
临床上,耳穴治疗又被称为“绿色疗法”,其治疗方法简便易操作,无毒副作用,依从性高,而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对改善护士疲劳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
[1]韦玲利,池少明,邱创臻,等.针刺联合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40 例[J].河南中医,2016,36(5):901-903.
[2]袁萍,梁伯衡.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3,30(2):70-74.
[3] Nisenbaum R,Jones J F,Unger E R,et al.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of the clinical course of chrollic fatigue syndrome [J].Health Qual Life Outcomes,2003,1:49-57.
[4]洪燕珠,周昌乐,张志枫,等.慢性疲劳患者中医常见证候要素研究[J].中医杂志,2009,50(12):1114-1116.
[5]梁繁荣.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60.
[6]王庆华,刘化霞,许红梅,等.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及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7):369.
[7]陈建国,黄泳.慢性疲劳综合征大学生不同体质下腧穴热敏化现象的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3):233.
[8]陆金英,金惠明.耳穴贴压对大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1,12(15):2061-2062.
[9]刘继芳.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病机分析[J].中医杂志,2000,4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