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2017-07-01韦东水
韦东水
摘 要: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兴趣、志向得到充分的发展。基于新教材的实际特点,教师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都要随之发生变化。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观念;教学方法
由于历史原因,初中地理教学一直是处于边缘化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为了教而教,教学方法方式极端陈旧;如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本人认为,初中地理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以自我为中心观念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中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教师则可以在教过两三年以后便轻车熟路了。课改后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只占50%,师生互动中产生的内容要占到40%,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生成的内容约占10%。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很自然的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紧迫感,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时代的列车所淘汰,如果不学习就适应不了新的教学。为此,我彻底的改变了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热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用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到把地理课上新、上活,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摈弃中心主义,改变师生关系
新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中心主义的倾向。师生交往已经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叠加,现在的交往意味着对话、参与师生关系的构建。当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之后就很容易把心里的困惑提出来,从而锻炼培养了自己的钻研精神和自信心。例如在讲到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人种》问题时,学生对种族优劣论的认识并不透彻,我没有将问题的实质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查找历史,得出了结论;认識到了种族优劣论是违反历史事实的,依据有:属于黄种人的中国人创造了长达5000年的人类文明的历史,印第安人在美洲创造了辉煌的古玛雅文化和印加文化,而黑种人中世纪时曾在尼日尔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贝宁文化,这些都比所谓的欧洲文明要早很多年。
同样的问题以前学生即使是想到了也会因为害怕老师的批评而不敢说出来;现在,他们可以大胆的直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非常有利于教师及时洞察学生的所知所想,及早解决学生思想能力及知识上存在的问题,实现师生之间行为到心理上的沟通,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这种交往使教师的角色定位取向发生了变化: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双方的平等,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三、开创新意,改变课堂组织形式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可以简称为教师的“一言堂”,他同现代的教育价值取向背道而驰,也就是我们要逐渐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教学,使其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组织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角色体验式
首先要为学生创设好一定的问题情境,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去体会和理解各种地理问题。例如在学习《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时可以让他们扮演市民、农民、工人等不同的角色,到情境中去体验;在学到“北京的四合院时拆还是留?”时,可以让他们扮作市民、游客、地产上等角色,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立场上解决相应的地理问题,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只有把抽象的地理事物及其思想内涵变成学生身边实实在在的人与事,这样学生才能在体验中理解和掌握其本质,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2、小组合作式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或抢答。形式从传统的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的单向、双向交流与合作改变为多向交流与合作,并在合作中求得共同的发展。例如:在讲述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宗教》一目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调查与讨论的形式,安排学生查阅资料、查找历史、集体比较。他们查到了很多相应的知识,很容易的就掌握了世界三大宗教中的发祥地、影响等知识。
3、人机对话式
逐步地将地理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借助鼠标参与教师设计的各种与课程有关的活动,并获得知识实现自主学习,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的整合。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改变陈旧的评价方式
教学中我把学生的日常听课、发言情况都作为考核评定的一部分,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老师并不是真理的化身,所以我一直正确的对待学生对老师的质疑,同时也注重了学生的切身体验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研究、探讨、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并不完全是知识本身的科学性与否。 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是最宝贵的财富,老师要为最大限度的保留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努力。让他们去热爱地理,成为具备综合素质完整的社会人才。恰当的评价方案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
五、循循善诱,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者,现在我们要逐渐的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向现在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转变。例如在宗教、发展中国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学生知之甚微,我就要求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来探讨和研究。在讲到地球的运动这样抽象的知识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思维不够成熟,我让学生做实验,通过实验获得认识;在讲到地球的公转与自传时,鼓励学生自觉的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就很容易掌握知识的主旨。以此来培养学生查找、搜集信息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就是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地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
如近年来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乡村人口大规模的向城市迁移的现象,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示意图”,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模仿途中的不同角色。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乡村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是:(1)乡村人多地少,人口急剧增长导致乡村的劳动力过剩;(2)城乡差别,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城市的生活、教育、文化、交通等条件比乡村好。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更能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就是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通过教学实践,营造探究式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核心,处理好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总之,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活用新教材,构建“主动参与、合作竞争”的学习新模式,以适应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参考文献:
[1]欧阳唯能.从“精彩的问”到“有效的问”——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与优化实践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4.12.
[2]刘英丽.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途径分析[J].学周刊,2015.12.
[3]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P105-114,13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