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社团建设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2017-07-01张莺
张莺
摘 要: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其专业社团也越来越成为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舞台,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就业的重要渠道。本文是在本人作为学生专业社团的指导教师并参与组织社团的经历下,阐述了专业社团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专业社团;职业素养;就业力
一、专业社团的发展现状
1.学生专业社团的特征及功能
首先,学生社团是具有共同兴趣、爱好与追求的大学生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学生组织,组织形式具有自发性的特征。其次,具有群体目标的整合性。社团成员往往志同道合,成员个体方向较统一,从而使社团群体方向逐渐走向统一,这是学生社团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最后,具有知识结构的专业性。社团成员在爱好、专长等方面具有某种程度的趋同性,形成专业味较浓厚的特征。
2.学生专业社团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及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完善学生社团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大部分高校都对学生社团建设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但是,目前社团的发展无论在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上都存在不少问题。专业社团运作中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的布局和正确的价值导向,缺少持久的活力,经费有限,严重制约了社团的发展。
二、专业社团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作用
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及对社团的责任感,让学生尝试成功与挫折,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良好品质,这些都是未来从事各项工作所必需的职业道德。
二是有助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专业社团是学生以所学专业或个人爱好为基础,根据专业特点组建的社团,学生来自专业方向相近的各个专业,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專业方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这种交叉影响使社团成员受益匪浅,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延伸出去,起到开阔视野,扣宽知识面,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的效果。
三是有助于锻炼较强的交际能力。专业学生社团可以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创造学生与社会联系的机会,开拓社团与社会交流的渠道,充分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走向社会并服务社会的目的,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增强社团成员的社会适应性和交际能力。
四是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社团内部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活动中可以畅所欲言,平等交换意见,公开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有较浓厚的民主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在开展活动时,从活动的策划到经费、设备、场地等具体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培养了学生公平竞争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强化专业社团建设提高职业素养的举措
一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突显职业性与实践性特点。专业社团的建设首先要解决定位问题。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专业社团应紧紧围绕这一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应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增强专业吸引力、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要参照专业设置和实践教学条件,紧扣专业建设方向设立专业社团,使专业社团的长效发展有现实的依托。
二是专业化的培育,提升专业社团的品质。高职院校应将专业社团建设列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校企合作的框架内。一方面专业社团建设应把握和跟随专业建设的方向,另一方面专业建设应把专业社团作为重要的教学延伸方式予以高度重视。院(系)应在专业教师、课程体系和学科技能竞赛等方面将专业社团纳入到专业建设中。指导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专业社团的品质。院(系)应聘请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担任专业社团的指导教师,同时依托校企合作平台, 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兼任指导教师,充实指导力量。
三是规范化的管理,保证专业社团的长效运行。学校应设立专门领导小组, 并建立由团委组织管理、院(系)专业指导的协同管理机制,从而形成“一体两翼”的专业社团管理体系。在组织管理上归属于团委,依托团委的组织优势,把专业社团纳入到团委的活动体系和资源体系中。在专业指导上依靠院(系)教学部门,充分利用院(系)的教师资源,由院(系)选派相应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由于团委和院(系)各在不同层面对专业社团实施管理,有必要设立领导小组,负责综合协调和考评监督。
四是立体化的保障,拓展专业社团的活动空间。学校应在政策上给予专业社团支持。将院(系)对专业社团的指导纳入对院(系)工作的考核范围,将教师指导专业社团的情况列入教师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中。以文件的形式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的折算办法。与此同时,全校的专业教学资源包括校内外实训基地、仪器设备、活动场地等在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基础上,应向专业社团全面开放,实行备案制。此外,学校要拨付专业社团启动经费,并通过阶段考评,给予优秀社团物质奖励,加上专业社团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的业务收入和赞助收入,可以基本解决经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