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17-07-01钱发飞��
钱发飞��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2016年,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中国制造水平,推进中国制造2025。培育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的必要条件。现代学徒制是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劳动者的重任,必须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现代学徒制与当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目标。在现代学徒制中,学生具有双重身份,由中职学校的教师以及企业的师父进行“双导师”教育。学生既要学习通识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技术技能操作。与传统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对于学生的培养更加专业化、系统化。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信念。当代工匠继承了传统工匠专注敬业、一丝不苟、耐心坚持、精益求精的优秀品格,同时在检查仪器、计算数据、打磨工具、制作产品等方面制定了更加严格标准。“工匠精神”依赖于师傅的言传身教,是在漫长的工作实践中逐渐磨练出来的。因此,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顶岗实习为形式的现代学徒制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体制基础。
二、现代学徒制中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
当前,中职教育以综合素质为基础,职业能力为本位,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较为欠缺。随着我国电子类制造业由中低端逐渐向高端转型发展,中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要更加强调“工匠精神”的培育,让工匠精神的培育根植于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大力推广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模式,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办学机制,形成政府及社会各力量全方位支持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一)在现代学徒制中,学校是培育“工匠精神”的主要力量
1.开设思想品德及职业道德课程,让学生了解职场中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充分发挥政教、团委的德育功能,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对学生存在的思想品德问题应及时纠正和引导。开展“大国工匠”“先进模范个人事迹”等专题教育;通过举办学校技能节、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开展“立品为先,习能为本”的校训教育;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组织学生观看影片以及辩论赛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
2.把专业课教学作为培育“工匠精神”的主阵地。中职学校要把“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教学中。通过调研行业企业,分析本专业岗位群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将其整合到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之中。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制定“工匠精神”的培育计划。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工匠精神”,培养和塑造“专注敬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耐心坚持”的工匠精神内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教育时,逐步将“工匠精神”内化到相关工作任务之中。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品格,教师要执行严格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对于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都要精心打磨、专心雕琢。富有“工匠精神”的老师是学生崇拜的对象,可以通过个人魅力来影响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带头实践“工匠精神”,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采用项目教学模式,进行理实一体化的专业实训是学校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项目教学的显著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这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炼出若干个项目任务进行专业实训,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教师先下达项目工作任务,明确相关的要求;然后学生把项目工作任务分成若干个步骤,并按照步骤逐步完成。专业实训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在学生的主动探索,因此要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则起指导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任务中,学生切身体会到只有坚守岗位、刻苦钻研、耐心仔细、认真负责,才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将这些隐形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优秀品质,逐渐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勇于创新、遵章守纪,具有顾客意识、团队意识、学习意识”的职业素养。
以电子技术基础的实训项目《电子温度计装配与调试》为例,先对参加实训的学生进行分批,每批实训学生不超过24人,同时按照学习情况及个人志愿进行分组,以3人一组为单位,指导老师2人以上,这种方式更加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项目教学过程如下:(1)下达项目任务:小组协作,每人都要完成电子温度计的装配与调试。(2)确定任务目标:学生能够读懂原理图,认识装配图,检测元器件好坏,在老师指导下排除电路故障,完成装配与调试。(3)任务决策:集中讲解电子温度计工作原理、装配注意事项和调试方法,项目小组讨论并制定实施方案。(4)任务实施: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准备好组装工具,注意组装与调试细节。例如元件要尽量摆放整齐,布线要美观合理,尽量少跨线,不能有虚焊,参考电压的调试要力求精准。项目团队按照原理图和装配图,分组完成电路的安装和调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5)任务检查:在项目小组相互检查的基础上,教师指导项目组消除电路故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6)任务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评价重点强调学生实训过程中的職业素养。实训过程中指导老师检查各小组的安装和调试情况,严格按照产品安装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对不合格的项目小组进行技术指导,甚至要求返工,确保每个小组都能高质量地完成任务。通过对比发现,学生专业实训时的学习态度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兴趣也有较大提高。可见,采用项目教学模式的理实一体化专业实训潜移默化地培育了学生的“工匠精神”。
(二)在现代学徒制中,企业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力量
学校实训设备的配置源于企业,但又跟不上企业生产设备的先进程度。同时,在专业领域,师傅具备熟练的实操技能和精湛的工艺,学校教师离企业师傅还有不小的差距。仅依靠中职学校的力量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有些力不从心。在现代学徒制中,企业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力量。参加实习是学生踏入社会前提升职业能力的最佳机会,学到技术的同时还能增加收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明显提升。要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深入企业学习,领悟企业文化,提高职业素养,潜移默化中培育“工匠精神”。近年来,我校与河源市华德高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对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了探索。
1.用“企业文化”熏陶学生。该公司在宣传栏展示近两年优秀员工笑脸照及其先进事迹,经常组织员工开展户外活动,锻炼员工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意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首先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组织学生集体学习实习规范,使學生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在顶岗实习中,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例如,要求学生不准迟到、早退,养成爱岗敬业、遵章守纪的工作态度;操作维护设备时要认真细致、专业规范,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对学生生产的产品质量严格把关,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设置“质量、技能之星”勉励学生。该公司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等手段,培养了一批专业、专心、专注的专家和技术工人,扎根基础、扎根专业领域,深耕细作,精益求精。学生在专业师傅的指导下参加顶岗实习,企业师傅通过小班制教学,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经过师傅的帮、传、带,学生的潜能得到较大的发掘。师傅熟练的实操技能和精湛的工艺,以及耐心细致、严谨求实的高尚品格,对学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和触动。每月对实习生的产品质量和操作技能进行评比,评选出“质量之星”和“技能之星”进行奖励。定期到实习生宿舍检查,将宿舍内务管理情况纳入业绩。公司每年评选出优秀实习生,奖励他们参加“我和父母一起去旅游”活动。这些措施极大地勉励了学生,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精湛的工艺,生产出性能优良、工艺精致的产品,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3.打开“上升通道”激励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强调完成实习后要接受企业的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将不能顺利毕业,表现优秀、技术熟练、严谨踏实、勇于创新的学生将被录用到基层管理岗位上。在激励政策下,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目标更加明确,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显著提高,力求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企业效益。实习考核重点考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工作是否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独具匠心的精神以及刻苦钻研、学而不倦的工作作风。该企业的基层管理岗位对实习生完全放开,从不按资排辈。一批操作技能突出、生产工艺优秀、具有团队意识和学习意识的实习生,在顶岗实习结束后通过竞聘走上基层管理岗位。
近年来,经过学校的培养和企业的顶岗实习,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毕业前的《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的综合考核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按教师的要求,多次修改自己设计的电路装配图,仔细地检测元器件质量,合作探究电路故障原因,不断向教师请教,反复尝试各种调试方法,直至解决电路故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工匠精神”。
为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战略转变,中职学校应深入开展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的培育研究,培养一批工作在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责任编辑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