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2017-07-01张玲玲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

张玲玲

【摘要】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CT或MRI确诊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以及控制血压、降糖降脂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单一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时、治疗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治疗1周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1周时,同时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出血风险,有利于患者病情缓解。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7.0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7-0043-03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急性脑梗死多发于中老年人,致残率、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早期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十分重要。溶栓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方法,但受患者个体因素影响不能进行溶栓治疗时,应尽早进行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临床使用较多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长期临床实践发现,单纯使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只能降低约0.5%的复发率[1]。为提高临床疗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对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CT、MRI确诊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符合文献[2]《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首次发病患者。排除标准:(1)入院前2周已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药物者;(2)伴有活动性出血,或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血小板减少者;(3)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患者;(4)心源性脑梗死者;(5)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过敏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53~75岁,平均(63.75±9.15)岁;发病时间7~35 h,平均(11.05±7.34)h。对照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51~74岁,平均(63.02±8.93)岁;发病时间6~40 h,平均(11.74±7.83)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论证许可,患者均履行知情同意手续。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注射胞磷胆碱钠营养脑神经常规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控制血压、降糖降脂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德国拜耳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J20080078)100 mg口服,1次/d。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次/d;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医药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541)75 mg口服,1次/d。兩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时、治疗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基本痊愈,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评分减少46%~90%;进步,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评分减少或增加<18%;恶化,评分增加≥18%[3]。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3,P>0.05)。治疗1周时,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8,P<0.01);同样,对照组也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1,P<0.01);但治疗1周时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2,P>0.05)。治疗2周时,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优于治疗1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8,P<0.01);对照组亦优于治疗1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7,P<0.01);治疗2周时两组NIHSS评分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2,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77.7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8,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皮肤瘀点,2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皮肤瘀点,1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监测血常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未见异常,未做特殊处理。治疗结束后,复查头颅CT无梗死后出血,肝肾功能正常。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起病急,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24~48 h后病情迅速进展[4]。血栓是发生急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由于血管内皮组织损伤,内皮下组织暴露,大量血栓素与二磷酸腺苷释放出来使血小板呈不可逆聚集,形成白色血栓,导致急性脑梗死发生[5]。在脑梗死发生后的最初几天,由于潜在粥样斑块不稳定,增加了复发发生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成为首选治疗方法[6]。《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推荐在卒中发生48 h内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常见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主要通过抑制体内血小板环氧化酶来阻断血栓素A2合成以实现抗血小板聚集的目的。血小板环氧化酶活化及二磷酸腺苷受体激活是血小板聚集反应中两个独立关键环节[7]。但阿司匹林对二磷酸腺苷刺激血小板激活无抑制作用。氯吡格雷具有这方面作用,它是一种非竞争性二磷酸腺苷阻滞剂,可与血小板表面的二磷酸腺苷受体发生不可逆的结合,竞争性抑制血小板聚集[8]。氯吡格雷还能够阻止活化血小板的因子使血小板的聚集与释放减少,通过改变GPⅡb/Ⅲa复合物形状,打破其受体与纤维蛋白结合,阻止血小板激活[9]。另外,有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可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部位脑细胞的氧饱和度,增加脑血流量和供氧量,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10]。将两者联合应用,可发挥两种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从不同途径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阻止血栓形成或进展,改善血流变状态,缓解局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对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表1中,治疗1周时,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改善,NIHSS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更好。临床实践发现,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可引发消化道黏膜出血,会增加颅内出血可能;应用氯吡格雷可引起腹痛和皮疹。本次研究中,两组均有患者出现皮肤瘀点和消化道反应,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复查头颅CT无梗死后出血,肝肾功能正常。这说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不会增加出血倾向,安全性相当。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状态,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出血风险,有利于患者病情缓解。

参考文献

[1]李葉娥.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7):869.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1,35(2):16-19.

[3]高志强,柏燕燕,孔玉,等.氯吡格雷联合蚓激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4,40(14):1707-1708.

[4]马晓红,程远芳,于小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期脑梗死48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5):50-52.

[5]赵艳艳.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6,36(5):34-35.

[6]蒲应香,邢成文,李玉鹏,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11(2):161-162.

[7]梁炳松,李育英,张岐平,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J].内科,2015,10(6):885-886.

[8]戴京涛,李志贤,孔伟丽,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1):72-73.

[9]陈灏.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防治中的作用对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0):5-7.

[10]史宝柱.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比较[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9):1224-1226.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树”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肠溶阿司匹林不能防止胃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