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经伤椎置钉单椎间复位固定治疗的远期效果观察
2017-07-01普伦庆王晓曦马刚
普伦庆+王晓曦+马刚
【摘要】 目的:观察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经伤椎置钉单椎间复位固定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6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全部采用经伤椎置钉单椎间复位固定方案治疗,随访4年,观察患者治疗的远期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72.32±2.2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4.32±12.23)ml。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发现,患者各项指标都得到明显改善,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结果与术后1周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神经系统分级改善明显,并且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经伤椎置钉单椎间复位固定治疗方案适用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关键词】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置钉单椎间复位固定; 远期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7.0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7-0037-03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具有较高的致残率,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手术方式的不同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1-2]。给予微创理念,笔者所在医院对收治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置钉单椎间复位固定方案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2010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6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18~58岁,平均(38.86±8.45)岁;受伤至手术治疗的时间为0.5~6.5 d,平均(4.5±0.5)d;骨折原因:车祸伤14例,高处坠落伤12例,重物砸伤8例,其他2例;骨折AO-ASIF分型:A型20例,B型10例,C型6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B级6例,C级7例,D级15例,E级8例。
纳入标准:患者资料齐全,受访程度高,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18~60岁,无明显骨质疏松症状;均为单个椎体骨折,具有不稳定性,后凸畸形大于15°,椎体前缘高度压缩大于50%或者椎体内占位大于50%[3-4]。
排除标准:生命体征不稳定及合并严重脏器疾病患者;完全爆裂性骨折患者;病理因素所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经伤椎置钉单椎间复位固定方案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将伤椎对准腰桥,胸部和双髂前上棘垫高,将患者腹部悬空,缓缓用力将伤椎从后向前压,实施手法复位,然后进行床边侧位透视,进一步观察患者伤椎的形态,从而确定进针的位置和角度。36例患者均实施伤椎及其骨折终板相邻椎体的双侧椎弓根钉固定处理,采用后正中入路方式,将螺钉按照常规进针点拧入伤椎及损伤终板相邻的正常椎当中,进针方向包括冠状位和矢状位两种方式,冠状位外偏15°~20°,具体的角度需要按照手术前对患者的检测结果而定,矢状位进针时要保证正常椎与椎体平行,伤椎螺钉拧入时需要向正常终板方向倾斜5°~10°,然后安放纵向连接杆,抬高床头侧,将固定撑开。对于伴有神经损伤的患者,需要先将椎板切除进行减压,并探查椎体后缘的骨块,如果没有复位成功,则需要使用“L”型薄形骨冲进行打压,以确保复位成功。将患者骨折处椎间关节突和关节软骨切除,形成宽0.5 cm、深1 cm的骨槽,然后将开窗减压切取的骨片植入固定节段椎间关节突关节内。对于没有进行开窗减压的患者,则需要使用骨片刀在患者邻近椎板和棘突表面切削少许骨片植入到关节突关节内。为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所有患者的手术都由同一组医生完成。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术中及手术后都进行常规的正位、侧位X线复查,术后复查频率为每3个月1次。患者疼痛情况按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标准评价,分数越高,表示疼痛情况越严重;椎体压缩程度以压缩率为判定指标,后凸角以患者伤椎上下阶段的cobb角度为评价的标准。神经功能按照Frankel分级标准进行分级评价,A级最差,E级最好。椎间隙高度越高越好,伤椎滑移距离越短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患者改善情況比较
对患者手术情况进行统计,手术时间为60~112 min,平均(72.32±2.23)min,术中出血量60~460 ml,平均(114.32±12.23)ml。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发现,患者各项指标都得到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结果与术后1周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情况
手术后,患者的神经系统分级改善明显,末次随访患者神经功能分级如下:B级2例(5.56%),C级3例(8.33%),D级5例(13.89%),E级26例(72.22%),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手术后,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切口浅表感染及切口延迟愈合各1例,经过对症治疗之后均痊愈。对患者随访4年,随访的过程中,2例患者术后矫正度丢失大于10°,1例患者螺钉出现松动情况,并伴有腰背部疼痛情况,通过检查发现,患者骨折段发生骨性融合情况,通过手术方式将固定物取出,同时给予外固定治疗1个月,患者的症状消失。
3 讨论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6]。该病病情严重,治疗难度比较大,主要的治疗目的就是促使患者脊髓神经功能修复,防止患者发生继发性损伤,这主要是因为胸腰椎骨折会受到纵向重应力的作用,从而发生轴向旋转压缩,致使脊柱平面不稳定[7]。由此需要尽早解决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的情况,使椎管正常力线恢复[8-9]。过去临床上主要采用单纯的后路复位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术,虽然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将伤椎椎体复位,但是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10]。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的盛行,经伤椎置钉单椎间复位固定术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手术治疗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等优点[11]。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患者手术时间平均(72.32±2.2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4.32±12.23)ml。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发现,患者各项指标都得到明显的改善,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末次随访结果和术后1周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的神经系统分级改善明显。末次随访,患者神经功能分级如下:B级2例(5.56%),C级3例(8.33%),D级5例(13.89%),E级26例(72.22%);术后检查,有4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均痊愈。对患者随访4年,2例患者术后矫正度丢失大于10°,1例患者螺钉出现松动情况,并伴有腰背部疼痛情况,通过对症治疗症状消失。说明对创伤性胸腰椎患者采用经伤椎置钉单椎间复位固定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近期效果优良,而且远期效果也比较理想[12]。
综上所述,经伤椎置钉单椎间复位固定治疗方案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等优点,适合用于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远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魏富鑫,钟锐,崔尚斌,等.经伤椎置钉单椎间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9):760-764.
[2]徐剑锋,谢学义,李金生,等.经伤椎单侧置钉并椎体内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6,27(7):1093-1095.
[3]林伟鹏,邹仲兵,叶劲,等.经皮长尾可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8):63-67.
[4]朱淑平.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术后卧床患者腹胀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9):97-98.
[5]肖斌,李健,蔡厚洪,等.经后路单侧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16,45(22):3049-3051,3054.
[6]王福贵,娄颜伟,陈伟,等.经伤椎单侧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J].江苏医药,2014,40(13):1548-1550.
[7]薛燚,邵益民,张永良,等.经伤椎椎弓根双侧置钉单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5,12(6):42-44.
[8]何立文,王荣生,石裕明,等.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骨折[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2):44-47.
[9]梁磊,刘文德,吴一凡,等.微创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修复单纯前中柱损伤的急性胸腰椎骨折: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临床试验方案[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48):7267-7272.
[10]崔尚斌,魏富鑫,劉少喻,等.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B型胸腰椎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10):990-994.
[11]曾金才,朱立帆,朱晓东,等.经伤椎单、双侧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3):283-286.
[12]邹辉,黄俊武,吴陈欢,等.经伤椎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18例疗效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