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储望华钢琴音乐创作的民韵美

2017-07-01

滁州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音乐创作钢琴创作

邢 颖

论储望华钢琴音乐创作的民韵美

邢 颖

以储望华钢琴音乐创作为研究载体,对其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储望华根植于作品中的民韵之美与作曲家人生百态的内在关系,阐述其钢琴音乐创作对中国钢琴音乐研究的贡献与意义,旨在为我国未来钢琴音乐创作的风格与方向,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储望华;钢琴音乐创作;钢琴音乐研究;民韵之美

每一首优秀的钢琴作品的形成都不是作曲家脑海中突然的灵光乍现,每一个作曲家的创作风格的形成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储望华的钢琴音乐创作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民族意蕴,每一首作品的呈现都是储望华先生历经岁月的洗礼所留下来的沉淀,因此,无论是其改编曲、创编曲还是独立创作曲,都包含了储望华对中国民族文化、民族民间音乐的个人情感和见解,以其作曲家、演奏家的双重身份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与研究提供了宝贵范例和经验。本文着重分析储望华人生百态、不同历史时期的沉淀与积累对其音乐风格的影响及民韵美的具体体现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和意义。

一、储望华创作之根基——人生百态

要全面的了解一个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及特点的形成,就不能够忽略其作品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如作品中的节奏特点、织体手法及和声语言等的运用与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而这种联系与其所处的时代与历史背景又有着怎样的关联等,追溯整个储望华本人音乐人生的发展轨迹,储望华所处环境的改变、从少年到老年的心理发展及社会文化氛围对其在思想、情感、心灵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则以其独特的情调、风格、音乐语言及和声色彩等体现于他的钢琴音乐创作中。因此笔者认为,研究储望华的钢琴音乐创作,就离不开对其创作根基的认识和了解——人生历之百态。[1]

储望华并不是像西方音乐史上众多的音乐家一样出身于音乐世家,其家庭没有特别的音乐环境,11岁的储望华能够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主修钢琴凭借的基本上是自身的音乐灵性和感悟。在其14岁那年,他完成了二胡独奏曲《村歌》,就是这部处女作使其成为第一届全国音乐周公演的最小作者,这些学习经历和成就为储望华坚定走钢琴音乐道路奠定了基础。

特殊的社会时代带给储望华挫折和痛苦的同时,也赋予了他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内涵和印记。笔者在此主要指文化大革命这一时期对储望华钢琴音乐创作的影响。“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成为文革时期的政治发展形势,而一直被视为“舶来品”的钢琴艺术在此时遭到了封杀,因此,能够创作出一些既符合政治需要标准,又使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成为储望华、殷承宗等一批优秀音乐家的创作目标。著名钢琴协奏曲《黄河》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探究《黄河》的创作历史和背景,我们不能否认其是文革时期政治需要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文革”早已被否定,而储望华与殷承宗、盛礼洪、刘庄合作留下来的《黄河》却成为中国钢琴音乐卷上不朽的杰作,它是储望华钢琴音乐创作的经典代表作之一,至今仍活跃在各大钢琴音乐赛事上,享誉海内外。

改革开放的到来为中国打开了走向世界的大门,储望华也就此踏上系统学习作曲理论、拓展自身音乐才能的国外求学之路,求学之路的艰辛没有消弱储望华的创作欲望,反而是其能够“西学中用”,把西方的作曲技术运用到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中来。通过自身的音乐才华和努力,储望华被美国传记中心聘为终身顾问,并颁发“卓越贡献音乐家”证书, 但储望华并没有因此迷失于音乐带给他的“迟到的春天里”,用其本人的话:“中国的作曲家必须保留自己民族的风格,即使吸收西方的创作技法,也还是中国的东西,即如西方华人聚居的地方流行一种柠檬鸡,虽借鉴西式做法,仍然是中国的菜肴……”。[2]

因此,笔者认为,研究储望华钢琴音乐风格,理清社会氛围、时代背景、个人生活经历等如何具体体现于他的钢琴风格、情调、和声色彩及音乐语言,我们应该从上述的人文角度、历史角度及发展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储望华的一些钢琴作品。

二、中国民韵风格的形成——不同历史时期的沉淀与积累

储望华以自己鲜明的创作风格和个人特质构成了近代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者进行钢琴创作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和范例。储望华音乐创作风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跨越了漫长的半个世纪,每个阶段的积累和沉淀造就了储望华钢琴音乐的华夏情怀。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简要论述:

(一)在“动荡与稳定”的时局中尝试与探索

“建国初期(1949-1965)的音乐文化生长基本进入了一个单纯的时期”,这是明言先生在他的《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中对中国音乐创作提出的评价,并提出“稳定与动荡的双主题变奏”观念。所谓动荡主要指当时的政治时局,而稳定则指文艺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给音乐家们创造的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3]

在这样的局势下,储望华借鉴民歌主题编写了第一部钢琴改编曲《海淀是个好地方》,随后以京韵大鼓为素材编写的《D大调练习曲》《筝萧吟》及《小白菜》《摇篮曲》等作品相继诞生。从短小结构的乐曲入手成为储望华这一时期钢琴音乐创作的主要特点,这些包含民族风格和意蕴的作品展现了他的音乐追求和审美意味。选用民间民曲作为题材、从自身情感体验出发直接进行钢琴音乐创作,为储望华民韵钢琴作品的成熟及个人创作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江南组曲》(《田间小唱》《纺纱谣》《堤边春柳》《短诉》《荡湖船》)等。

(二)在人生转折处的体验与收获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家庭的变故及情感上的打击给当时的储望华带来了重大影响,“突出政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革命化、群众化、民族化”等一系列政治口号的提出使得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无可避免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储望华的钢琴创作不但没有因此中断,反而因为政治原因从指挥的钢琴伴奏转向了专业的作曲方向,其根据朱践耳纪录片改编的钢琴小曲《翻身的日子》真实的折射出那个时期中国人民的生活现状和审美情趣。[4]

深入百姓基层、从生活体验出发,创作能够反映大众生活、贴近现实的作品是储望华这一历史时期钢琴音乐创作的社会根基,因而革命歌曲的题材内容、质朴自然的手法构成了储望华这一阶段钢琴音乐的主要特点。

(三)在集体的智慧结晶中追寻特色

论述钢琴音乐作品的集体智慧与结晶,就不得不提到文革时期留给后人的艺术精华——样板戏。样板戏的成功离不开这一时期作曲家对其音乐的探索和贡献,而艺术形式的借鉴与综合、作曲家们的分工与合作成为了这一历史时期艺术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笔者将此阶段概括为储望华钢琴音乐创作的集体合作时期。

这一创作阶段是储望华钢琴音乐创作的巅峰时期,也是其民韵风格逐渐成熟的时期,其改编的钢琴独奏曲《甘洒热血写春秋》,与盛礼洪、殷承宗、刘庄集体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与李英海合作的《码头工人歌》等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四)在求学道路上对祖国的思索

改革开放为中国走向世界打开了大门,也为艺术的交流和学习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储望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踏上了出国继续深造的求学之路。储望华1981年考入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在这里,他系统学习了西方作曲理论与技巧,并广泛涉猎了交响乐、室内乐、合唱等其他音乐领域,于1986年成为澳大利亚音乐中心终身常任代表。[5]

上文已经论述,储望华并没有迷失在已有成就所带来的光环中,而是远系祖国的华夏情怀,并将其融入在自己作品的每一个音符中,如这一时期创作的钢琴独奏曲《茉莉花》《钢琴之诗》等。

由此,笔者认为,储望华的民韵钢琴风格的形成是由上述四个时期逐步积淀、发展而来的,我们要研究储望华钢琴创作的特点及学术价值,就不能抛开或孤立的看待其某一时期、某一层面的创作。

三、民韵之美的具体体现——中国创作手法在作品中的揉合

储望华的钢琴音乐创作体裁丰富、风格多样,本文主要以钢琴改编曲的代表作品来具体论述储望华钢琴音乐创作的民韵之美。[6]

储望华的钢琴改编素材主要来源于中国民歌、现代创作的歌曲、根据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改编及戏曲改编四个方面。如根据民歌素材改编的有《解放军的天》(冀鲁民歌)《南海小哨兵》(广东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等;根据中国现代创作歌曲改编的有《红星闪闪放光彩》《浏阳河》等;根据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改编的有《筝萧吟》《二泉映月》等;根据戏曲改编的则有《刘海砍樵》等。

储望华钢琴音乐创作的民韵之美除了采用上述这些具有中国风味的音乐素材体裁外,更为可贵的是其探索并运用具有中国腔调和色彩的音乐手段进行钢琴创作。

钢琴独奏曲《茉莉花》创作于2003年,茉莉花是流行于江苏一代的民歌,历经岁月的变迁使得曲调日益优美和完善,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音乐作品,人们仿佛能从歌词“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的韵律中嗅到茉莉的清香与芬芳,而作曲家为了营造歌曲原本的优美意境,在融合现代作曲技法的同时保留中国民歌的原滋原味,在创作这首独奏曲时大量采用了二度音程,如图1所示:

图1 钢琴曲《茉莉花》曲谱

从第七小节开始,高音区开始有了二度音程的频繁出现,这种飘忽的音程色彩,加上五连音的伴奏织体,仿佛给予了听众茉莉芬芳、花香四溢的既视感,在优美旋律的背后,凝结着作曲家对中国江南水乡秀丽隽永的了解,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在展现钢琴色彩和技巧的同时,让人欣赏到了别有一番韵味的东方之美。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二度音程的使用不仅出现在钢琴独奏曲《茉莉花》当中,储望华的钢琴音乐创作广泛采用了此创作手法,如根据民间乐器二胡改编的《二泉映月》等作品中均有体现,这种蕴含在作品中的、用以表现民族意蕴美的巧妙的创作手法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纵观西方音乐的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装饰音的功能自诞生运用发展到现在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的“装饰”定义,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变幻多姿的出现手法(回音、波音、颤音等)大大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成为音乐主旋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储望华钢琴音乐中的民韵之美,笔者认为,装饰音的运用是储望华钢琴音乐民韵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地区的发音、强调及音乐色彩千姿百态、各有不同,而要在键盘上有所体现就必须要有符合该地区特色的音乐强调,而强调的形成就是装饰音的意义所在。如图2所示:

图2 钢琴曲《翻身的日子》曲谱

这首作品中,钢琴模仿的是民乐管子的旋律,而装饰音的运用把当时农民喜悦、俏皮、风趣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装饰音的运用、还是音程的安排,亦或是曲式结构的构思,储望华的钢琴音乐创作的中心都是围绕着突显中国民族风格,以便能在钢琴上奏出中国韵味、表现中国民族民韵之美这一核心进行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储望华以其自身的创作和实践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多元的风格、优秀的作品大大丰富了中国民族钢琴音乐的宝库;其极具中国民族意蕴和审美追求的创作理念为中国民族钢琴音乐的传播和普及做出了光辉典范;而储望华留下来的大量的中国民族钢琴作品,为中国钢琴音乐的演奏、教学提供了宝贵的优秀范例,值得我们后者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8]

[1] 单亦宏.储望华钢琴独奏改编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58-60.

[2] 崔卉.储望华钢琴改编曲艺术特征探析——以《一条大河》为例[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6:7-9.

[3] 谈迪.储望华钢琴前奏曲六首[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4:10-16.

[4] 皮欢.储望华钢琴独奏改编曲《中国民歌七首》的研究与教学[D].成都:四川音乐学院,2016:4-6.

[5] 潘一飞.他的音乐永远属于中国——储望华“华夏情怀”钢琴作品独奏音乐会侧记[J].人民音乐,2002(2):37-38.

[6] 李智.储望华钢琴作品中的“中国风格”[J].音乐创作,2015(8):113-114.

[7] 楚歌.你是否留意——储望华钢琴作品中的二度、装饰音和七和弦[J].钢琴艺术,2008(10):46-48.

[8] 王军.储望华钢琴音乐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33-35.

责任编辑:刘海涛

Discussion on the Beauty of Folk Music in Chu Wanghua’s Piano Musical Composition

Xing Ying

This article collates and analyzes related research literatures in accordance with Chu Wanghua’s piano musical composition. Based on this, it searches for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fe of composer and the beauty of folk music implanted into the compositions by Chu, illustrates the contribution and sense of Chu’s piano musical compositions towards China piano music researches in order to provide orientation on the styles and tendency of China piano music creation in the future.

Chu Wanghua; piano musical composition; piano music research; beauty of folk music

J605

A

1673-1794(2017)03-0072-04

邢颖,宿州学院音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安徽 宿州 234000)。

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7A0477)

2016-12-04

猜你喜欢

音乐创作钢琴创作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钢琴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钢琴
创作随笔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