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的学理分析与实践原则

2017-07-01王丹李建伟

职业教育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应用要点翻转课堂

王丹+李建伟

摘要:翻转课堂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让学生先进行微课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于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内化和升华的一个充分体现教学信息化、教学个性化和教学高效化的教学流程。在实际应用中,翻转课堂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即:促进两个“高效”和一个“衔接”的实现;促进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关键词:翻转课堂;学理分析;实践原则;应用要点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6-0054-06

萌芽于19世纪早期的西点军校,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的哈佛大学,发展于科罗拉州林地高中,繁荣于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融合了最新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理念,实现了“知识传授……在课外观看‘教学视频来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时间……通过完成练习或家庭作业”来完成,充分体现了“学习选择性和自主性,学习过程的自觉参与性,以期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1]。目前,翻转课堂在我国业已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一个充斥技术资源和诱惑的时代,我们十分需要在技术工具面前的清醒”[2]。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不断吸纳国外的先进经验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前提之一。但是,若只是停留于简单的经验介绍和盲目的借鉴、照搬,只会造成在使用率上升和使用幅度扩大的同时,负面效应也随之扩大,最终导致消声匿迹。因此,在翻转课堂不断“升温”的同时,首先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学理分析,深刻理解其内涵,而后分析其实践原则,以期更好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一、翻转课堂的学理分析

概念的界定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真正的科学‘运动是通过修正基本概念的方式发生。[3]”经过粗略梳理,国内外学者对翻转课堂概念的界定已有二十余种。国外的概念多数为对翻转课堂实施的表象性描述,国内的概念更多是对前者的演绎和丰富。如国外最早对翻转课堂的定义来自美国经济学家莫林·拉赫(Maureen J Lage)和格林·普拉特(Glenn J Platt),认为翻转课堂就是在传统教室里发生的事情现在发生在课堂之外[4]。国外一个颇有影响的定义来自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布莱恩·冈萨雷斯(Brian Gonzalez),认为翻转课堂即颠倒的教室,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5]。

沃尔夫冈·布列钦卡(Wolfgang Brezinka)认为在教育科学中首先还是涉及到质的规定性概念,因此,比较适合经典的定义程序[6]。按照该程序,首先需要明确翻转课堂高一级的种概念,而后确定其区别于其他属概念的特征,最后在定义描述中使用非循环、更明确、肯定的术语。

(一) 翻转课堂的种概念

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的转化过程是:从教学理论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策略,再到教学方法,再到教学实践[7]。目前,国内外对翻转课堂概念的说法不一,主要有理念说、模式说、方法说和流程说。

对于教学理念的来源,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学理念是从先进的教学理论中演绎出来的有关教学活动的理性认识,是‘教学应该怎样以及何以需要如此的理想化认识,反映着人们对教学实践的价值期待和理想追求”[8]。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学理念的形成,源于人们改造教学实践的愿望,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是稳定的观念体系[9]。首先,从产生来看,翻转课堂源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了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而对它的解读和分析是事后的理论概括和反思。其次,教育工作者并未因采用翻转课堂而形成对教学的某些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稳定的观念体系。目前,翻转课堂更多只是停留在教学实践的层面,因此,理念说的观点不成立。

一般认为,教学模式由理论依据、教学目标、实施条件、实施程序及教学评价等五个要素构成,具有整体性、操作性、稳定性、个性和开放性的特点[10]。教学模式的构建有两条途径:一是演绎途径,即从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理论出发,推演出一定的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形成教学模式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以指导教学实践;二是归纳途径,即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大量教学活动进行分析、概括,提炼出教学模式中的一些要素,形成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以丰富教学理论[11]。翻转课堂模式说源于2011年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在多年翻转课堂实践的基础上出版的专著《翻转你的课堂:时刻惠及课堂上的每位学生》(Flip Your Classroom: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其中,將为满足学生补课需要的翻转课堂界定为传统式翻转课堂模式,而将经过改良的建立在掌握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翻转课堂界定为翻转掌握式教学模式(the Flipped-Mastery Model)[12]。那么,若翻转掌握式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的命题成立,则会和一系列与模式相关的论点相矛盾。首先,从构建的角度,该模式产生于实践,故不属于演绎途径,同时又没有丰富教学理论,又不属于归纳途径。其次,从理论依据的角度,经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翻转课堂的理论依据不只局限于掌握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建构主义、元认知、协作学习等多种理论都可以成为其理论基础。那么,基于不同理论或混合理论的翻转课堂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样式,从而破坏翻转课堂作为模式的稳定性。再次,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无论是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对翻转课堂的评价都略显牵强,因此,目前还没有形成适合翻转课堂的有效评价方式。最后,与目前流行的教学模式相比,该模式在理论上过于单薄,操作程序过于简单,评价方法不够完善,影响幅度不够深远。因此,模式说的观点不成立。

教学模式体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模式的实现。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过程的设计原则与流程框架,教学方法强调对教学工具、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强调有效连接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一个教学模式可以包含多种教学方法。由于翻转课堂体现出某些现代教学方法的特征,如注重以学生为本,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发展学生智能为中心,充分体现出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等,因此,国内很多教育工作者将翻转课堂纳入教学方法的范畴。从方法的本质和教学的特性角度,成为教学方法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在形式上表现为联系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结构的操作规范或规则体系;第二,在内容上指向特定的教学目标,能够与教材有机融为一体,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重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匹配;第三,在操作过程中,教育对象的不同决定同一教学方法使用的差异,因此,教学方法在使用中表现出灵活性、多样化的特征。翻转课堂在现实中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先学后教”的程序。教学方法是用来培养人的方法,“而人无法依靠‘程序来培养”[13]。因此,方法说的观点不成立。

就目前翻转课堂的发展现状而言,翻转课堂是一个教学流程,即“作为特定的教育价值观的具体化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四者在动态交互作用中融为一体”[14]。那么,就可以解释现在关于翻转课堂的很多提法。例如,因其可以体现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因此带有教学理念的某些性质;因其是一个教学流程,实施过程中带有浓重的程序色彩,因此颇具教学模式的风格;因其“先学”主要通过微课程(以下简称微课)实现,而微课的设计中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不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展示法等,而“后教”同样可以吸纳多种教学方法,因此,又能彰显出现代教学方法的优势。

(二)翻转课堂的特征

要清楚认识翻转课堂的特征,要从把握翻转课堂的本质入手。本质是事物中比较一贯比较稳定的方面,具有客观性。它不能被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只能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依靠抽象思维把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过程,是从现象到本质,是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认识过程。由此,可以得出认识事物本质的一般途径:首先,确定研究目标的基本组成要素;而后,借助现象分析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最后,通过抽象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通过以上对翻转课堂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与传统课堂的基本组成要素相同,都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介。微课这一“新生事物”属于教学媒介的范畴,其引发了课堂活动中各种因素的重组,即翻转课堂借助科技的力量,使人类学习在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下,极大地实现了学习原始化的回归,即将人的学习回归到学习的原始发生处,回归到人的生存、发展之域。

综上分析,翻转课堂是一种综合现代教育技术,个别教学和班级授课优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让学生先进行微课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于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内化和升华的一个充分体现教学信息化、教学个性化和教学高效化的教学流程。

二、翻转课堂的实践原则

经过几年的教学应用,国内外学者认为翻转课堂在使用中有两个限度。其一,年龄的限度——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还小,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以及学习自觉性较差,不适宜实施翻转课堂教学[15]。其二,课程的限度——“翻转课堂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也许不是最佳的教学方式”[16]。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缺少足够的知识储备,不能有效地完成课前学习,教师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合作学习表面化,课堂讨论形式化,最终翻转课堂有其型而无其实。

产生这两种限度的主要原因是:其一,微课中涉及的学习内容严重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难以通过自学达到先学的目的;其二,仅将翻转课堂的应用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其他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不应该从简单的实际应用来判断翻转课堂的使用限度,更应该从翻转课堂作为教学流程的本质特征,翻转课堂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关系,翻转课堂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特点等三个方面探讨翻转课堂的实践原则。

(一)促进两个“高效”和一个“衔接”的实现

两个“高效”是指学生课前利用微课自主学习高效和课堂集体学习高效。学生利用微课自主学习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精良的微课制作技术和生动的微课录制画面,更取决于微课的设计是否符合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的规律。在学习过程中,“在信息流动方面,过程从自我系统开始,到元认知系统,然后到认知系统,最后到知识领域”——“自我系统确定一个人是否从事或离开某项给定的任务,也决定个人投入到任务中的精力”,元认知系统“负责监控、评价和规范所有类型思维的运作”,认知系统负责对完成任务基本的“有效的信息处理”[17]。所有微课设计必须遵循这一信息流动过程,即:通过激发学生的自我系统,让学生“喜欢学”;通过元认知系统,让学生树立“能学会”的信心;最后通过认知系统,让学生做到“学会了”。课堂集体学习是学生将课前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内化、升华的过程。其中,教师不仅需要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现状精心设计各个课堂教学环节,更需要具备根据学生课堂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的改变而及时调整授课计划,保证教学效果的教学应变能力。一个“衔接”是指通过针对学生微课学习的学习效果反馈,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环节,促使课前教学和课堂教学的紧密聯系。因此,在该部分,学生微课学习效果的反馈是关键和纽带,合理的微课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是保障。

(二)促进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翻转课堂促进教学内容的优化是指在原定教学目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有效地借助信息技术,整合更多的教学资源,选择或改变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使学生以更少的时间和精力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信息技术使教育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得以大幅度提升,使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其二,互动性微课的开发,可促进教学的生成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形成;其三,仿真技术的应用,可增强微课学习的真实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内化质量。因此,表象性翻转课堂虽然具有翻转课堂的形式,但是并没有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国家课程标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以下简称《分类体系》)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教学维度体现了国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求[18]。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流程,根本上是基于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做中学”理念,因此,与实现“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具有先天的契合度。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人“不断地追求自身的完善”,“包含四个层面的内涵,即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和自由发展”[19]。

与传统课堂教学流程相比,翻转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翻转课堂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流程,学生必须在教师帮助下学会自学——这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我国学生而言更是弥足珍贵——进而可促进学生的完整发展;第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微课向学生展示世界文明的精华,从而可使学生摆脱地域和民族的狭隘性,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第三,微课教学突破了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的界限,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进而可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第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突破了课堂教学中整齐划一的学习方式,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由发展。

总之,促进两个“高效”和一个“衔接”的实现可以保证翻转课堂顺利进行,促进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是翻转课堂的实践精髓;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是翻转课堂在教育价值上的集中体现。

三、翻转课堂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一)注重翻转课堂对高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彰显

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是:普遍不适应单一的讲授教学方法,很难在“满堂灌”的模式下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普遍对单一的书本知识兴趣低,对探索性的知识和实践类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普遍厌烦统一的规约性学习,喜欢灵活的个性化学习。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基本组成要素相同,都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介。翻转课堂的差异性表现为教学媒介中包括一项新型的电子媒介——微课。这使得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发生了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变化:借助微课,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情境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使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习的差异化、个别化;借助一些通讯平台,师生之间的交流可由传统课堂上的问答式变成个性化辅导式;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授课时间不再是教师照本宣科的独角戏,而是在师生互动、教师引领下的知识内化过程。

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中包括两个关键点:其一,课外真正发生了深入的学习;其二,高效利用课堂实践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与观点的相互碰撞能够深化学生的认知[20]。学生在课下观看微课就是在观察,完成与微课相关的教学任务和各种形式的在线辅导就是参与部分工作和交流工作信息,课堂教学是对全部工作任务的全方位提升与经验交流。因此,翻转课堂更符合人类学习的原始状态,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由夸美纽斯提出,后经赫尔巴特、凯洛夫等多位教育家不断完善的班级授课制在现代已经发展到了极致。但是,仍然不能克服其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创造性等弊端。翻转课堂使个别教学和班级授课的优点得以最大限度地集成化表现出来。翻转课堂的出现,不仅能够发挥班级授课制原有的诸如“扩大教育对象,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集体的形成”[21]等一系列优势,而且其构建的“‘课前知识传授,课堂中知识内化的新型教学流程”,“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目的[22]。

(二)注重实质性翻转课堂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

按照应用深度,可以将翻转课堂分为以下两种,即表象性翻转课堂和实质性翻转课堂。

表象性翻转课堂是指机械地将传统课堂的一部分通过微课的形式记录下来,由学生在课下自学,课上主要是承接学生自学的教学内容,并完成相应的各种作业。其主要特点是并没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只是将传统教学流程借助微课进行了前置安排,是一种为了翻转而翻转的程式化教学流程。这种翻转课堂的价值在于微课能够重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补课、复习,不利于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

实质性翻转课堂是指课前借助互动式、启发式、情境化的微课,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上教师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升华。其主要特点是: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变革——从传统的机械式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式个性学习,进而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变革——从传统的讲授法为主转变为针对授课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进而促进教师由教书匠、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设计师、教学的辅导者和参与者。这种翻转课堂的价值在于借助微课突破传统教学的藩篱,扩大传统课堂的外延,进而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在高職教学中要促进实质性翻转课堂的应用,杜绝为了翻转而翻转的程式化教学流程,具体应用中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微课不只是教师的课堂录像,更应是课程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以实现学生自我学习为目标的教学;第二,课前的微课学习不是为了让学生下课学习,上课不学,而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课下自学,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三,高职教学借助翻转课堂灵活多样的形式,既可以实现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的相互补充,又可以促进实践教学的不断升华。

(三)注重翻转课堂对高职学生多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按照实现教学目标的差异,可以将翻转课堂分为以下三种,即以实现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的翻转课堂,以实现培养学生过程与方法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翻转课堂,以实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主要教学目标的翻转课堂。

目前,我国高职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更多的是侧重知识维度的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而对其他维度的教学目标涉及较少。翻转课堂由微课教学和课堂教学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教学目标都应是三维教学目标,而且两者应该是前后相继、逐渐递进的关系。根据《分类体系》中的相关内容,在知识维度上,微课教学应侧重于回忆、理解、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应侧重于分析、评价、创造;在技能维度上,微课教学应侧重于反射动作、基础动作、知觉能力、体能,在课堂教学中应侧重于技巧动作和有意沟通;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上,微课教学应侧重于接受、反应、价值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应侧重于组织和性格化。此外,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即使是最复杂的过程也有可能在无意识的情境下学会,智力活动的难度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活动涉及的步骤,也就是内在的复杂性;二是参与者对活动的熟悉程度[18]。因此,微课教学中应通过适时增加对教学最终目标的现场展示与全景描述,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例如,翻转课堂能够提升高职教育实践课程的学习效果。实践课程是高职院校遵循行业或岗位(群)的工作实践过程,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或体验为核心,通过对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有目的有计划的整合,培养学生形成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观念,并能将之付诸实现的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通过翻转课堂中的微课环节,可将行业或岗位(群)的工作实践全过程真实地展示给学生,可以提高学生对实践学习目标的熟悉程度,同时,还可为学生提供模仿与复习的媒介,成为课前学习与课后反馈的标尺,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献:

[1]张旸,蒙泽察.“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的价值、限度与共生[J].全球教育展望,2013(7):10-17.

[2]叶澜.课堂教学过程再认识:功夫重在论外[J].课程·教材·教法,2013(5):3-13.

[3](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13.

[4]Maureen J Lage,Glenn J Plait,Michael Treglia. Inverting the Classroom: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J].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000(6):30-43.

[5]未来的课堂:颠倒的教室[EB/OL].[2011-10-10].http://www.jyb.Cn/ad/news/201110/t20111010_456993.html.

[6](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判断和建议[M].胡劲松,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17.

[7]赵蒙成.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评析[J].外国教学研究,2002(9):15-19.

[8]段作章.教学理念的内涵与特点探析[J].教育导刊,2012(11上):15-18.

[9]刘庆昌.论教学理念及其形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91-97.

[10]宋成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2.

[11]卢家楣.论情感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2006(12):55-60.

[12]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13]Jonathan Bergmann,Aaron Sams.Flip Your Classroom - 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 [M].USA,2012:4.转引自: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14]程广文.论教学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12(1):17-25.

[15]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12.

[16]王晓波,牟艳娜.慕课——多元在线教育形态的创新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2):27-30.

[17](美)罗伯特·J·马扎诺,约翰·S·肯德尔.教育目标的新分类学(第2版)[M].高凌飚,吴有昌,苏峻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5,49,47,12.

[18]黎加厚.新教育目标分类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95-200,2.

[19]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J].教育研究,2005(5):3-8.

[20]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5-16.

[21]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13.

[22]王忠惠,朱德全.“翻转课堂”的多重解读与理性审视[J].当代教育科学,2014(16):30-33.

On the Flipped Classroom: Academic Analysis and Practical Principles

WANG Dan, LI Jian-wei

(Hebe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Qinhuangdao Hebei 066311, China,)

Abstract: The flipped classroom, intended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an informationized, personalized and effective teaching process. It lets the students autonomously learn microlectures and complete the corresponding tasks, internalizing students knowledg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in classroom. In practice, the flipped classroom must meet the needs of three condi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y ar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two "high-efficiency" and a "join",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realization of teaching targets, and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flipped classroom;academic analysis;practical principles;application key points

猜你喜欢

应用要点翻转课堂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建立错题本与应用要点
视频监控系统在电力调度中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职业学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大型设备CT、MRI技术的应用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