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制新农药的艰难发展及如何加快新农药产业化的探讨

2017-07-01刘志俊

今日农药 2017年5期
关键词:农药产品企业

刘志俊

农药是保障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安全供给的重要农业生产资料。随着时代的进步、文明的发展,社会对农药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毒、高残留、环境危害大的老品种会被摒弃,环境友好、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越来越受重视,而在去产能、调结构的新形势下,开发农药新品种,促进农药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也越来越重要。

1新形势下的农业生产迫切需要环境友好的高效新农药

1.1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环境友好、高效新农药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一必须减少农药使用量。按照国家“一控两减三基本”的总体要求,实现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是落实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造成农药用量高的主要原因是农药的过量、超量使用,一方面是使用技术的落后,另一方面是农药品种因为抗性而引起的低效。因此,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在加强高效应用技术的同时,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使用高效农药品种。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还必须使用环境友好、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减少高毒、高残留的老品种的使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1.2高效新农药为国家种植业结构调整保驾护航

2016年年初,农业部发布《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提出通过5年努力,到2020年实现“两保、三稳、两协调”的总目标:即保口粮、保谷物,粮食面积稳定在16.5亿亩左右;稳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自给水平,力争棉花面积稳定在5000万亩左右、油料面积稳定在2亿亩左右、糖料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左右;蔬菜生产与需求协调发展、饲草生产与畜牧养殖协调发展,蔬菜面积稳定在3.2亿亩左右、饲草面积达到9500万亩。种植业结构调整要求农药行业依据农作物结构调整进行布局,推出新品适应改变。

1.3农产品生产需要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是现代农业、有机农业生产的必需品和保障。

2新形势下我国创制农药的重要性

2.1只有创制农药才能提升我国农药工业的地位

化学农药创制一直是国内行业的弱项,但从全球领先的跨国公司发展历程看,这是实现行业做强的必经之路,更是我国从农药大国转变为农药强国的必经之路。

2.2 只有创制农药才能引领我国农药走出同质化激烈竞争的泥沼

近年来,农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具有高竞争力、盈利丰厚、技术水平高的专利产品属于我国企业的少之又少。技术的落后使得我国企业只能生产同质化产品,部分热点品种居然有上千个制剂登记。在这种情况下,众多的同质化产品只能刀口见血的拼价格,有的产品甚至到了无法盈利的境地。

相对于国内企业的惨淡经营,跨国公司的专利产品攻城略地、销售日盛,挤占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而国内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持续走低。据海关统计,最近几年,农药尤其是专利农药进口连年增长。

2.3 只有创制农药才能针对我国传统作物

我国有8个传统农作物,其中黍(黄米)、稷(小米)到目前为止,国外种植非常少,是我国特有的农作物,即使是全球第五大作物高粱在我国种植也是最大的。

此外我国各地还有非常多的只有当地才有的特色作物及蔬果的种植,它们提供了我国农产品的多样化,丰富了餐桌。

目前,这些中国特有的农作物少药甚至无药可用,因为对于这些我国特有的农作物及蔬果用农药,跨国公司及国外公司肯定不会开发,所以急需我国自己创制新农药的支持。最近几年,这些作物病虫草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如小米、高粱等,由于没有药可用,老百姓只能用其他作物的用药来代替,由此药害事故频发。

2.4只有创制农药才能针对我国特有病虫草害

国外公司研发新农药时都是以本国或者其主要市场的病虫草害防治为基础进行研究的,因此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局部地区的特发病虫草害因为无商品化农药或者少药可用,发生越来越严重;二是随着农药的长时间使用,一些中国地域特有的高抗性病虫草害就会出现,而商品化的农药对其无法有效防治。

2.5我国特有的高密植及多茬种植模式需要创制农药支持

我国由于耕地面积少,一般都采用轮耕和密植的方式种植,除草剂、杀菌剂从使用量和使用频率上都远高于国外。虽然农药品种相对较多,交替使用或者使用混剂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抗性的发展,但是随着农药用量的上升,尤其是在防效呈下降趋势时的倍量使用,加快了抗性的产生,加重了病虫草害的严重程度。在我国很多地区,恶性杂草无药可用,急需新农药。

2.6我国现有农药无法满足种植多元化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种植结构越来越多元化,经济作物、水果、蔬菜种植及特色作物的种植越来越普遍。但是农药的发展却没有跟上快速发展的农业,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农业的需要,如很多经济作物、水果、蔬菜等并沒有登记相关的农药来防除病虫害,一旦病虫害发生,要么无药可治,要么使用未经登记的产品,造成农民损失惨重,同时也加重了对环境的危害。

3我国农药创制发展情况

3.1农药工业现状

经过十一五、十二五全农药行业的积极努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农药工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和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目前全球正在生产的农药品种有700多个,我国可生产农药品种500多个,常年生产300多个,2015年全国农药产量达到374.1万吨,同比增长2.3%。2015年全球农药市场总计546亿美元,我国农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107.22亿元。

3.2新农药创制研发积极踊跃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自主创制产品避免了产品同质化,不仅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利益,也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农药的贸易地位。

国家对农药创制给予了大力支持,一些领先企业也积极布局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农药创新的队伍中来。

“十二五”期间,在科技部“绿色生态农药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的支持下,氯氟醚菊酯等15个农药自主创制新品种进入产业化阶段。氯氟醚菊酯、噻唑锌、毒氟磷等3个品种取得了国内农药正式登记,四氯虫酰胺等10个品种取得临时登记,已上市的相关产品推广面积达7800万亩,累计实现销售额达9.1亿元。其中,氯氟醚菊酯实现了我国创制农药单个品种连续年销售额过亿元和年度销售额破2亿元的历史性突破。

4我国农药创制存在问题

我国是农药大国、出口国,但不是农药强国,行业及新产品研发存在诸多问题。

4.1 具有创制能力的企业少

目前我国有农药登记的境内企业多达2100多家,其中原药企业675家,制剂企业2000多家;销售额1亿元及以下的企业多达1800余家,多数企业主营产品类别单一,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2015年国内制剂销售额前10名合计销售额只有90.74亿元,国内农药使用市场总产值按照400亿元估算,市场集中度(CR10)只有23%左右,属于过度竞争行业。如此低的销售额、如此低的产业集中度又有几个企业可以支撑高昂的研发费用?

4.2研发投入少

McDougall的报告提到,2014年僅六大跨国公司的研发投入便达到30.2亿美元,占销售额的6.8%。而问卷调查显示(2013年)国内领先的150家农药企业,研发总投入只有32亿元,占销售收入比例的4%左右。在研发能力和资金投入上,国内外企业差距明显。

Phillips公司报告还提到,2010~2014 年之间,完成一种农药新成分创制需要的平均成本为2.8亿美元,时间约为11.3年。到目前为止,国内农药企业基本没有单独完成这个级别研发持续投入的能力。核心科技创新能力的缺失,导致多数企业只能依靠比拼成本控制,竞相杀价竞争。

4.3创制新农药产业化难 存在政策障碍

产品创制很难,但产品产业化更难。创制新农药转化过程中要经历产品登记、中试、试生产、生产放大、市场培育、规模化生产等过程,各个过程都存在政策性障碍,可以说,创制产品的转化过程中最大障碍就是政策性障碍。中国创新型企业比例很小,中国又是从计划经济转变过来的,政策大部分是适应大众企业的成熟产品,不适应创制新产品,没有相应的鼓励创新的政策,甚至于各级政府部门还要承担新产品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使他们心存顾虑,无法制定有利于新产品研发、工业化和推广的优惠政策。

4.4创制新农药登记耗时长、难提速

农药登记原来有临时登记环节(用时3年,费用较低),产品在初步试验可行的情况下,取得临时登记,进入市场推广试销,逐步完善数据,最后取得正式登记证(用时5年,费用非常高)。新的农药条例取消了临时登记环节,要求企业一步到位做正式登记,企业没有试销过程,一下进行大规模销售,风险太大,登记时间太长。影响了企业新产品创制的积极性。

2015年是自主创制农药登记最多的一年,截止8月底,也只有4种原药和5个相关制剂获得登记,包括浙江禾田化工有限公司的98%苯醚菌酯原药和10%悬浮剂正式登记,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的98%氟醚菌酰胺原药和50%氟醚菌酰胺水分散粒剂、40%氟醚·己唑醇悬浮剂临时登记,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的97%环氧虫啶原药和25%环氧虫啶可湿性粉剂临时登记,江苏省南通泰禾化工有限公司的98%氟唑活化酯原药和5%乳油临时登记。这在每年大量登记的产品中可谓是凤毛麟角。

4.5创制新农药市场开拓艰难

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哪怕是在我国的市场上,份额都普遍比较小,国外市场的开拓更是异常艰难。2014年,创制产品中的佼佼者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研制的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销售额7312万元,江苏农药研究所的10%呋喃虫酰肼悬浮剂1560万元,25%氰烯菌酯悬浮剂4780万元,只有扬农化工的氯氟醚菊酯销售额过亿。跟国外创制产品一年销售额高达10亿元相比相差太远,说明国内研发农药产品数量不少、但性能或效果远远不够。

5加快创制新农药产业化的建议

5.1创制新农药投资大风险高的特点决定了需要政策支持

创制新农药的特点是投资大风险高。创制新农药是新化合物,产品性能、生产工艺都是未知数,要证明这些数据要花费很大的费用,也有失败的可能,企业风险很大。这些特点决定了创制农药需要政策的支持,国家产业转型需要鼓励中国人自己产品创新,就应该鼓励企业去做风险投资,从政策层面尽可能支持企业创新,少设关卡,专门制定创新产品的特殊优惠政策,在研发、登记、工业化等各个环节支持创制新农药。否则,企业创制新产品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

5.2对创制新农药的生产不能要求一步到位

新产品进入市场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市场需要培育,生产规模也是一个逐渐扩大的过程,生产工艺是一个逐渐改进、完善的过程。产品中试是新产品产业化放大求取数据必须经过的过程,需要专门的中试车间、放大车间或者多功能(孵化)车间,在这些车间里新产品规模能逐步放大,工艺路线、工艺过程逐步完善。到了市场成熟、工艺完善后,才建设专门的、高要求的、自动化车间。现在的安全、环保政策都按成熟产品制定的,要求规模稳定、工艺稳定、自动化程度高。而对于新产品这些短期内很难实现,新产品很难合法的进行小规模生产。

总而言之,对于农药新产品中试、试生产、生产规模培育过程,有关部门要了解行业情况,与企业互动,制定切实可行的立项、环评、安评、设计等过程中的相关政策,使企业可以合法、高效、放心的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实验、放大、培育市场。

5.3易制毒产品范围应该缩小

新产品研发、生产过程新问题很多,使用的化工原料也很多,现在的很多原料归到了易制毒原料,不但易制毒的关键原料如麻黄素归到易制毒,就连最常用的化工原料盐酸、硫酸、甲苯、丙酮、溴、乙酐等都能归到易制毒,买一瓶试剂都要到公安局开证明,给化工研究、生产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无用工作,提高了生产成本。

5.4给创制农药登记特殊通道或者试销或者推广机会

因为一个创制新产品好坏要到市场中大面积使用才能得到检验,正式登记后再进入市场验证如果效果不好风险很大。一个新化合物如果急性毒性没有问题,应该先给进市场试销的机会,同时限期提供慢性毒性报告。如果有问题就淘汰掉,没有问题给正式登记证。

5.5登记中可采用国外先进技术

现在的毒性可以用QSAR进行模拟计算,计算出的数据可以参考。特别是同一类结构相似产品意义很大。现在国外已经被大量采用。对于一个新化合物可以提前进行预评估。

5.6管理部门关注公众安全参数 放开市场、企业行为参数

农药登记中有些工作是企业行为,例如药效试验、产品物理化学参数、产品配方、产品稳定性数据等,这些是产品的生命,也是企业的生命,企业肯定会非常认真的对待。有些工作是公众安全行为,例如各种毒性数据、致畸致癌数据、残留数据、环境代谢等。

现在这些数据都要求由政府、事业部门做,数据针对性不强,实验方法比较死板,数据数量不够,消耗时间太长。建议政府可逐步放开对企业行为的监管,将主要精力放在毒性、残留、环境、代谢等公众参数的测试、审批中。

猜你喜欢

农药产品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