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太原市南城角村昭惠真君庙考述

2017-07-01李倩倩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演剧二郎神南城

李倩倩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山西省太原市南城角村昭惠真君庙考述

李倩倩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南城角村昭惠真君庙所供奉神灵折射出当地防洪和灌溉,以及祈雨、防蝗、生子等基本需求,使乡村生产、生活具有了浓厚的宗教意味。神灵施恩于民,村民通过祭祀将美味、佳酿和锦衣,以及歌舞戏曲等奉献于神,实现“人意谐神意”,这折射了乡村基本的宗教观念与实践。

昭惠真君庙;李二郎;需求;演剧台

一、庙貌及庙之沿革

南城角村今属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位于晋祠东北约4公里处,因在晋阳古城西南角城墙基址上建村,故取名南城角。村内昭惠真君庙庙存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太原县贤富乡重建昭惠庙碑记》记载:

粤稽邑乘,原邑于唐宋时为晋阳县,宋兴国四年改称平晋,其故城坤隅有乡曰贤富。明初汾水泛滥,邑被浸,洪武八年新邑告竣易以今名。而贤富之乡积久,而名互易,今之南城角乡是也。①

可知,南城角村明代以前名为“贤富乡”,且历史悠久。

昭惠真君庙俗称二郎庙,在村之东南位置,坐北朝南,为单进院,其平面布局呈正方形,长宽均约为30米。(图1)由南而北,中轴线上为山门兼舞楼,山门左右为歇山顶式钟、鼓楼。东、西配殿为硬山顶三间。正殿(图2)位于北侧中轴线,为悬山顶三间,出前廊。灰脊筒瓦,脊刹、吻兽、垂兽均新置。无斗拱之设,只在柱头将梁头伸出,角柱位置刻作象头,平柱位置刻作龙头。通进深为五架梁,五架梁上以瓜柱承平梁,平梁上以脊瓜柱承脊桁,并以角背、叉手固定。两山间存墨画。前檐设雀替,梁桁上尚存彩画。现存正殿为清代风格。主神二郎神供于神台当心,配享神两位,东为虸蚄神,西为龙神,神像均新塑。东西偏殿均为硬山顶三间,东偏殿为斗姥神,西偏殿为太乙救苦天尊。庙内存碑五通,其中一通形制古朴,碑座刻有图案,其中一幅人物较清晰,扛旗,手执杆状物正在行进中,可惜,碑文已漫漶不清。

图1 昭惠真君庙平面图(作者绘制)

图2 昭惠真君庙正殿(作者于2016年10月30日拍摄于山西省太原市南城角村昭惠真君庙)

据地方学者李海清考证,昭惠真君庙始建于北宋哲宗元年(1086),元延祐二年(1315)重修。但笔者未找到确凿史料。东偏殿前现存一通古碑漫漶不清,不过碑名《平晋县贤富乡重建昭惠庙记》仍清晰可见,而“平晋县”之称始于宋朝太平兴国四年,明洪武八年改为太原县。前引碑文亦称“贤富乡”之村名在明初改为“南城角”,因此,昭惠真君庙始建时间必在明洪武之前。明代的具体变迁情况没有相关资料为据。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本乡生员张廷賛与男生员云龙、侄国学生龙化,善士张大受、郝维宁、张钿等谋新庙貌。”这次修缮历经五年,“甲申(1764)夏工始落成”,“其正殿三楹则廓其后址,以壮规模,重整神像,以肃瞻拜。殿之两旁各起禅房三楹,东西拱卫。复建演剧台,榜曰‘春雪’,屹立离宫,以备侑享。”②即扩大庙宇占地,新建东西禅房和演剧台。

二、所祀神灵考述

昭惠真君庙内正殿、偏殿共供奉五位神灵。正殿内供奉主神二郎神(图3),配享神为龙神和虸蚄神,西偏殿为太乙救苦天尊,东偏殿为斗姥神。庙内诸神灵考述如下:

图3 主神二郎神(作者于2016年10月30日拍摄于山西省太原市南城角村昭惠真君庙)

(一)主神二郎神

二郎神有很多原型,包括二郎独健、赵昱、邓遐、杨戬、李冰和李二郎等,因庙称“昭惠真君”,故其中被封为“昭惠真君”的二郎神应为本庙主神。二郎独健是从印度传入的佛教神,没有封号。赵昱为隋朝时道教人物,曾被“唐太宗封为神舅大将军,明皇加封赤城王”,[1](400)“宋真宗时加封清源妙道真君”。[2](456)邓遐为晋时名将,以尝为二郎将,在有的地区被附会为二郎神,没有封号。杨戬为宋徽宗朝宦官,在小说《醒世恒言》中,被描述为捉拿冒充二郎神(赵昱)的道士的人物,经后世演绎,遂成为二郎神,没有封号。李冰为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至汉时,加封大安王,以其大安蜀民故也。元至顺元年,更封圣德宽裕英惠王”,《宋史·礼志》记载“永康军李冰庙,已封广济王,近乃封灵应公”。[3](1723)李二郎传为李冰次子,曾被封为“昭惠真君”的只有李二郎,据《宋会要》记载“李冰次子(李二郎),川人号护国灵圣王,政和八年八月改封‘昭惠显灵真人’”。[2](455)可知,李二郎为本庙二郎神的原型。他的功绩在于“成父之绩”,其父功绩为“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4](1196)据吕宗力等考证:

诸位二郎神中,以李二郎的影响最大,这是因为五代(蜀)以来,它得到了历代帝王的认可。关于李冰的较早记载,如《史记》、《汉书》、《风俗通义》、《华阳国志》等,都未提到李冰有子。可知,即或有子,当时也未被神化……李二郎之神见诸记载,始于五代,而二郎神之庙祀,乃始于唐代。当然也可能唐代各地民间已有李二郎之信仰,五代(蜀)、宋遂列入祀典。[2](455)

南城角村紧邻汾河和风峪沟,历史上常受洪水之扰,庙内存碑记载“明初汾水泛滥,邑被浸,洪武八年新邑告竣易以今名。”③百姓信仰何种神灵往往与当地地理环境相关,特别是与当地的易发灾害有关。

庙内存碑《重疏广利普济二泉碑记》记载,清光绪十年(1884),村内广利、普济二泉“泉源寖蔽”,导致“庙□以西軐恶下湿,奎楼东南复虞就枯,则两便之道微矣。”“村众共议,因流溯源而振作之,用力作苦,不数日,二泉遂滚滚如初”。此次水利修复工程的经费和人力的主要来源为本村村民,并按亩摊牌,“出金、力役之地一项四十九亩有奇。”水利修复后,可灌溉“白地(即旱地)”增加到一百四十九亩九分(根据碑文合计所得)。村民采用轮流灌溉的方法,“从三月朔日起,每口使水终日,周而复始。”④即第一河口灌溉“白地”二十六亩一分、第二河口灌溉“白地”六十亩四分、第三河口灌溉“白地”二十五亩七分、第四河口灌溉“白地”为三十七亩七分。这种灌溉制度是延用了晋水灌溉系统分配灌溉用水的基本方法,有效解决了泉水灌溉的用水分配问题。

南城角村村民为了明确这种分配方式,“费夫役详勒诸左,以示永久,不特俾灌地者有所考,抑以启英才后贤于是举观感兴起焉耳。”⑤灌溉用水的分配在村内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二)其他神灵

南城角村“其乡中央有昭惠显灵真君殿宇在焉,龙王、虸蚄二神配食左右。”⑥“在农业时代,民间祈求于龙的,主要是能兴云致雨,这是保证农业收成的关键。”[5](80-86)龙王司雨,二郎神治水。人们依赖于水又害怕水,形成了对水的敬畏与崇拜。另有虸蚄神能治理害虫,正殿三神都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体现了农业社会中人们的基本需求。

东偏殿供斗姥神,斗姥神也称斗母神,即北斗七星的圣母。自古北极都被认为是至为尊贵的天极,斗姥神作为北斗七星的圣母就更显其尊贵了。斗姥神的原型是道教所谓“龙汉劫”时的玉妃紫光夫人,她想生出一位造化天地万物的太子的誓愿感动上苍并被赐予九个贵子,北斗七星为其中七个。[6](54-56)庙内供奉此神应是生育之神。

西偏殿供太乙救苦天尊,也属道教神系。在道教中,其职责是 “至圣至仁, 极慈极爱,乘九师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浮生。”对于积功行善之人,太乙救苦天尊会“乘九师之仙驭,散百宝之祥光,接引升仙。”[7](277-278)

从庙内供奉的神系看,村民农业所需雨、水,防止农害,教化等乡村生产、生活主要需求,都有相应神灵护佑、满足。同时,也使乡村生产、生活具有了宗教意味。但这并不意味村民把诸事都托付于神灵,他们也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遭遇“偏苦”时,村民们主动地维护权益。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太原南城角、小站营、南北大寺、长巷等五村,地临晋水、田多种藕,每岁纳藕于官而官磨粉贡上,虽给公价,而浮费甚多,又兼科派杂差与他乡无别,民咸苦之。”对于村民来说,“贡”本身存在诸多不合理,“而浮费甚多,又兼科派杂差”,可见村民负担之重。在遭此“偏苦”时,村民集“五村”之力,由“刘泰、武台、赵荣宋、王贵富、周良”等牵头,在“均匀利害”后“具禀县天冯太老爷加五级记录三次,案下蒙批准免派杂差”,但县里因事“遂寖”,村民 “以哭陈偏苦”进一步维权,之后“具禀府天胡大老爷加五级记录九次,案下蒙批,仰太原县秉公查明。”随后“蒙县天差名泰等五人并房役具禀人等齐集到县,记明办藕贡上,偏苦五村负此重差,无应□依前批,将所有杂差概行准免。”⑦事成后村民以“勒诸以垂久远”的方式纪念五村村民与朝廷抗争的重大事件并弘扬了其维护正义的精神。这也是理解斯时村民宗教、生活观念的另一个角度。村民既重视神的保佑,但也不是被动地等神赐予一切,而是同时发挥人的能动性,尽力争取。其实,这在中国文化中也是有深远传统的,《春秋左传·桓公六年》云:“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8](1014)已将“民力”置于与“神力”同等的地位。

三、演剧台⑧及其戏曲演出观念

庙内现存演剧台(图4)为新建,坐南朝北,为山门舞楼,即在演剧台台基下券通道,设山门。共三间,为卷棚歇山顶。据《太原县贤富乡重建昭惠庙碑记》载,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昭惠真君庙“谋新庙貌”时创建了演剧台,“复建演剧台,榜曰‘春雪’,屹立离宫,以备侑享。”

据庙祝介绍原演剧台于民国期间被改为炮台,近年重建时依照原演剧台的基本特点修复,坚持了历史上演剧台的基本功能与风格。碑文提到榜曰“春雪”,说明演剧台为“春雪”楼,其主要功能是“侑享”,即以歌舞戏曲献神。碑文还对庙里的祭祀与戏曲活动有所描述:

图4 昭惠真君庙演剧台(作者于2016年10月30日拍摄于山西省太原市南城角村昭惠真君庙)

斯乡自唐宋明来以贤富著称,意居此土者,必有祗父恭兄,敦化于尔,室睦姻□式好于比邻。昔风教所符洽于遐迩,以故和气召祥,雨旸时,若恍乎有神以阴相之者,天人感应捷于桴鼓。君子因名考义,有以卜斯乡之富而康矣,余乐与人为善,幸斯役之允臧,纪其颠未,著其首事之人,复为歌以扬其美,使歌以祀神祠:

曰斯乡曰贤富,保富在思贤,居家思孝友,笃诚学闵骞,睦族思仁让,通德效郑玄,耕凿爱桑梓,黾勉相周全,会和洽里社,黎黍屡丰年,斯事由来远,讵曰非神。旃吹豳还击鼓,殽椟肆几筵。愿言神来止,飘翩云锦鲜,愿言神醉止醉饱,舞跹跹,人意谐神意,千秋衍豆笾。⑨

碑文作者认为天象“和气召祥,雨旸时”是因为暗中有神灵相助。在日常生活里,人们认为人的行为在神的“视听”内,神灵施恩于民,村民则通过祭祀活动答谢神灵,“盖春祈秋报,居民仰赖神庥,历有年矣。”“复为歌以扬其美,使歌以祀神祠。”“歌”歌颂了村里优良的风教,村内安康的生活,这一切都与神的护佑相关。祭祀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仪式为“演剧”,在“殽椟肆几筵”的同时,又奉以歌舞、戏曲,最后实现了人神共乐,“人意谐神意。”这折射了古代乡村生活中人神的基本关系及祭祀活动中歌舞戏曲的基本功能。

昭惠真君庙所存建筑、塑像、壁画和碑刻是研究南城角村历史和其所在区域旧时灌溉系统和演剧活动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区域社会史的佐证之一。通过考证可知,建筑布局和所供奉神灵折射出贯穿于该地村民生产生活的核心诉求;修建历史和演剧活动的记载表达了当地历代村民对神灵的敬畏;碑刻所记载的灌溉和维权两个历史事件重现了村民主动改造社会的场景,体现出中华文化强调人的作用的文化意识。这些史料和考证结果不仅可作为复原我国古代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村落生活的依据,也是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素材。

附碑文:

1. 太原县贤富乡重建昭惠庙碑记(图5)

粤稽邑乘,原邑于唐宋时为晋阳县,宋兴国四年改称平晋,其故城坤隅有乡曰贤富。明初汾水泛滥,邑被浸,洪武八年新邑告竣易以今名。而贤富之乡积久,而名互易,今之南城角乡是也。其乡之中央有昭惠显灵真君殿宇在焉,龙王、虸蚄二神配食左右,盖春祈秋报,居民仰赖神庥,历有年矣。国朝乾隆庚辰(1760年)春本乡生员张廷賛与男生员云龙、侄国学生龙化,善士张大受、郝维宁、张钿等谋新庙貌,以安神灵。其正殿三楹则廓其后址,以壮规模,重整神像,以肃瞻拜。殿之两旁各起禅房三楹,东西拱卫。复建演剧台,榜曰“春雪”,屹立离宫,以备侑享。甲申(1764年)夏工始落成,计肇谋以来岁五稔矣。其经费之始末,将勒贞䂥,以垂久远,而属言为记。余窃谓一乡之隆替,係于人心之贤否,而神之视听随之。斯乡自唐宋明来以贤富著称,意居此土者,必有祗父恭兄,敦化于尔,室睦姻□式好于比邻。昔风教所符洽于遐迩,以故和气召祥,雨暘时,若恍乎有神以阴相之者,天人感应捷于桴鼓。君子因名考义,有以卜斯乡之富而康矣余乐与人为善,幸斯役之允臧,纪其颠未,著其首事之人,复为歌以扬其美,使歌以祀神祠:

曰斯乡曰贤富,保富在思贤,居家思孝友,笃诚学闵骞,睦族思仁让,通德效郑玄,耕凿爱桑梓,黾勉相周全,会和洽里社,黎黍屡丰年,斯事由来远,讵曰非神。旃吹豳还击鼓,殽椟肆几筵。愿言神来止,飘翩云锦鲜,愿言神醉止醉饱,舞跹跹,人意谐神意,千秋衍豆笾。

赐同进士出身文林郎原住浙江宣平县知县丁邜,庚午乡试同考邑人雷仁育沐手撰并书。

大清乾隆二十九年岁次甲申(1764)袿月

注:碑高184厘米,宽73厘米,厚19厘米,方首方趺,现存二郎庙正殿前,作者现场拍摄后整理。

图5 清乾隆太原县贤富乡重建昭惠庙碑(作者于2016年10月30日拍摄于山西省太原市南城角村昭惠真君庙)

2. 五村免派杂差碑记

太原南城角、小站营、南北大寺、长巷等五村,地临晋水、田多种藕,每岁纳藕于官而官磨粉贡上,虽给公价,而浮费甚多,又兼科派杂差与他乡无别,民咸苦之。五村乡约刘泰、武台、赵荣宋、王贵富、周良等因以均匀利害,到处沾恩,事具禀县天冯太老爷加五级记录三次,案下蒙批准免派杂差,嗣请勒碑以垂久远。具呈甫入,乃因役禀等情事遂寖。泰等无奈,以哭陈偏苦,愿宪电察裁除。事具禀府天胡大老爷加五级记录九次,案下蒙批,仰太原县秉公查明。饬县向例办理勒碑垂久,毋致偏苦滋累,词发到县,蒙县天差名泰等五人并房役具禀人等齐集到县,记明办藕贡上,偏苦五村负此重差,无应□依前批,将所有杂差概行准免,勒碑垂久,如批缴覆,五村凛遵天断,因地办藕而杂差□息详记始末,勒诸䂥以垂久远云。乾隆四十二年八月(1777)

注:碑高170厘米,宽58厘米,厚13厘米,圭首方趺,《万古流芳》,现存二郎庙西偏殿前,作者现场拍摄后整理。

3.重疏广利普济二泉碑记

卫咏于淇,邶赓在浚,《礼》著醴泉之典,《易》详出泉之文,泉之为义大矣哉。予村真君庙西素有二泉:曰广利,曰普济。凿始于道光三年(1823年)秋,碑迹犹存而泉源寖蔽。虽例经晋水灌溉,而庙□以西軐恶下湿,奎楼东南复虞就枯,则两便之道微矣。村众共议,因流溯源而振作之,计亩摊夫用力作苦,不数日二泉遂滚滚如初。统计水口四道,出金、力役之地一项四十九亩有奇,其轮流灌溉水程,悉由旧例。从三月朔日起,每口使水终日,周而复始。所有地口次第经。费夫役详勒诸左,以示永久,不特俾灌地者有所考,抑以启英才后贤于是举观感兴起焉耳。

邑生 张宫桂 撰文

营总 郝 桐 书丹

国生 张月桂 箓额

…………大清光绪十年(1884)清和月榖旦

注:碑高165厘米,宽55厘米,厚11厘米,圭首方趺,《万古流芳》,现存二郎庙西偏殿前,作者现场拍摄后整理。

注 释:

①清乾隆二十九年《太原县贤富乡重建昭惠庙碑记》碑,高184厘米,宽73厘米,厚19厘米,方首方趺,现存昭惠真君庙正殿前。

②同“注释①”。

③同“注释①”。

④清光绪十年《重疏广利普济二泉碑记》碑,高165厘米,宽55厘米,厚11厘米,圭首方趺,现存昭惠真君庙西偏殿前。

⑤同“注释④”。

⑥同“注释①”。

⑦清乾隆四十二年《五村免派杂差碑记》碑,高170厘米,宽58厘米,厚13厘米,圭首方趺,现存昭惠真君庙西偏殿前。

⑧此处“演剧台”是使用《太原县贤富乡重建昭惠庙碑记》中“复建演剧台”的说法。

⑨同“注释①”。

[1]佚名.三教源流搜神大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吕宗力,栾保群.中国民间诸神[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3](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五·志第五十八[M].北京:中华书局,2014.

[4](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5.

[5]牛白琳. 阳曲县杨兴镇玉泉山白龙庙神庙及其剧场考论[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

[6]刘仲宇.众星拱扶的斗姥神[J].世界宗教文化,1999(3).

[7]文豪.关于道教的太一救苦天尊[J].天府新论,2005(6).

[8]李楠.四书五经(第四册)[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黄隽瑾】

Research on the Temple of ZhaoHuiZhenJun in Nanchengjiao Village of Taiyuan in Shanxi

LI Qian-qian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 Law, Shanxi TV University,Taiyuan,Shanxi,030027)

Gods consecrated in the Temple of ZhaoHuiZhenJun in Nanchengjiao Village reflected the primary need of preventing flood, irrigating, praying for rain, preventing grasshopper and procreating which make the production and livelihood carrying with religious meaning. Gods oblige the villagers who offer foods, wine, clothes, dances and opera to the gods. It realized the concept of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gods. Also, it reflected the fundamental religious concept and practice.

Temple of ZhaoHuiZhenJun; LI Er-lang; need;opera

G122

A

1672-9838(2017)02-032-06

2017-03-10

本文系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晋规办字[2017]1号)“山西传统地域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李倩倩(1984-),女,山西省广灵县人,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助教,硕士。

猜你喜欢

演剧二郎神南城
居家抗疫作品东莞市南城中心小学才艺专辑
“富社”天津演剧活动考论
宋金时期演剧形态考述
清宫演剧研究之回溯
南城秋意
孙猴子”大战“二郎神”
孙猴子大战二郎神
我家的“二郎神”
邻居家的“二郎神”
明清时期立春节日演剧习俗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