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临床探讨

2017-07-01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5期
关键词:性休克病死率输液

张 臻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福建 南平 353000)

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临床探讨

张 臻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福建 南平 353000)

目的研究并分析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创伤性休克患者共5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液体复苏法,观察组接受限制液体复苏法,将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病死率、输血量、输液量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χ2=5.357,P=0.021;观察组的病死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χ2=5.357,P=0.021;观察组的输血量为(613.7±133.2)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6.4±205.8)mL,t=8.417,P=0.000;观察组患者的输液量为(1905.4±149.7)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28.5±226.1)mL,t=26.240,P=0.000。结论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限制液体复苏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降低输血量和输血量,患者痛苦更少,值得推广应用。【

】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效果

创伤性休克属于机体代偿失调综合征,通常由暴力打击造成,由于患者的重要脏器受创,因此会出现大出血症状,并极大降低其机体中的有效循环血量[1]。相关的研究还发现,心理恐惧、剧烈疼痛等均是造成休克发生的主要因素[2]。因此相较于单纯的失血性休克而言,创伤性休克的病理和病因都更加复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的难度[3]。在本次研究中,对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了限制液体复苏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性休克患者共5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在16~58岁,平均年龄为(37.2±11.9)岁;6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5例患者为煤矿工伤,5例患者为爆炸伤,4例患者为硬物砸伤,4例患者为高空坠落伤,1例患者为机械挤压伤。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在17~55岁,平均年龄为(36.9±11.8)岁;7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5例患者为煤矿工伤,4例患者为爆炸伤,4例患者为硬物砸伤,3例患者为高空坠落伤,2例患者为机械挤压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表示愿意配合。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持续动态监测,对其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定时测量,酌情对患者使用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多巴胺等升压药物,并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对药物剂量进行针对性调整。对照组接受传统液体复苏法,在患者休克1 h内对其进行平衡盐溶液的快速输注,从而对其实施液体复苏,1个单位复苏液的配方为:40 mL11.2%乳酸钠、250 mL5%的葡萄糖注射液以及500 mL的林格液。共输入2~3个单位的复苏液。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输入血浆、全血或血浆代用品,维持患者的收缩压在120 mm Hg以上。

观察组接受限制液体复苏法,分次小量将复苏液输入患者机体中,第一次为250 mL,逐渐增加至750 mL。维持患者的收缩压在90~100 mm Hg,当通过手术治疗彻底止血后,再对患者行足量的液体复苏。

1.3 评价指标:统计对照组的治愈率、病死率、输血量、输液量,并与观察组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进行判定,其标准为:若P<0.05,则提示最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若P>0.05,则提示最后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输液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表2。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愈率及病死率对比[n(%)]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输血量及输液量对比(±s,mL)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输血量及输液量对比(±s,mL)

?

3 讨 论

休克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的骤减,由于机体的灌溉不足,再加上出现了微循环障碍,因此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传统的抢救方式是对患者输注大量的复苏液体,但是由于会增大局部的压差,不但无法增加患者肾、心、肝等脏器的血流灌注,还有可能降低患者的凝血功能,加重出血,并降低抢救的成功率[4]。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25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了限制液体复苏法,经对比分析研究我们可知,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χ2=5.357,P=0.021;观察组的病死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χ2=5.357,P=0.021;观察组的输血量为(613.7±133.2)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6.4±205.8)mL,t=8.417,P=0.000;观察组患者的输液量为(1905.4±149.7)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28.5±226.1)mL,t=26.240,P=0.000。对照组患者所用的传统的液体复苏法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患者机体中的有效循环血量恢复,但是大量输入液体也提高了肺水肿的发生概率。与此同时,血液的过度稀释会导致患者机体中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并减少组织氧供,增加患者痛苦[5]。而限制液体复苏法则能够显著避免以上不良反应,同时还能够维持患者机体中重要器官的基本需要,在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恢复与机体的代偿机制以及内环境之间找到了一个复苏的平衡点,因此显著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6]。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限制液体复苏法,患者的输血量和输液量均显著降低,因此还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患者的预后更佳。综上所述,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限制液体复苏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降低输血量和输血量,患者痛苦更少,值得推广应用。

[1] 张寰波,李锦春.有高血压病史的老年创伤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1054-1055.

[2] 宁勇,侯振才,刘晓冰,等.34例创伤性休克病人低血压性液体复苏应用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14,24(10):765-766.

[3] 张贵田,高茹春,甘桂芹,等.高渗复合液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复苏早期氧供需失衡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10):920-923.

[4] 郑奇志,罗会平,刘福松,等.参麦注射液在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6,10(2):95-98.

[5] 刘志祯,陶美满,朱孝中,等.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临界血压维持的实验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1):3434-3436,3439.

[6] 刘志祯,梁亚鹏,尹其翔,等.创伤性休克早期即刻液体复苏与延迟液体复苏对比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2,7(11):1169-1170.

R541.6+<4 文献标识码:B class="emphasis_bold">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15-0088-024 文献标识码:B

1671-8194(2017)15-0088-02

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15-0088-02

猜你喜欢

性休克病死率输液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综合护理应用效果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观察建立急诊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绿色护理通道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院前急救对创伤性休克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分析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