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薪火相传 坚守手工制茶
2017-07-01陆欣
陆 欣
母女薪火相传 坚守手工制茶
陆 欣
韦洁群(左)与石濡菲在探讨六堡茶制作技艺。
在梧州苍梧县六堡镇塘平村层峦叠嶂的黑石山中,有一家专门出品六堡传统手工茶的厂子——黑石山茶厂,开办这个特色企业的人,是黑石山下土生土长的两母女。母亲韦洁群,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女儿石濡菲,是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近年来,母女俩为了传承六堡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发挥六堡茶的历史文化优势,带头把塘平村创办成为六堡茶手工制作专业村,依靠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带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浸润
1500多年来,六堡镇以及周边的乡村茶农,把六堡茶制作手工技艺代代相传。到了清朝嘉兴年间,六堡茶以独特的槟榔香成为全国二十四大名茶之一。六堡茶还随着茶船古道飘洋过海,成为中国黑茶出口最多的侨销茶。
韦洁群和她的小伙伴们,是听着老人们诉说六堡茶的传奇长大的。六堡茶的深厚文化底蕴,深深地感染了韦洁群,她决心要将六堡茶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下去,让六堡茶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产业。
情结
1976年,韦洁群高中毕业时,正好遇上六堡公社茶厂招收工人,她到茶厂报名,如愿以偿当上了一名采茶姑娘。
很快,韦洁群成为六堡公社茶厂里的采茶能手。为了学好制茶技术,韦洁群白天采茶,晚上跟师傅们学制茶,师傅们都非常喜欢勤学好问的韦洁群。后来,茶厂准备培养一批制茶技师,就把韦洁群分配到茶厂技艺部,让她跟随当地最有名的民间制茶师傅祝美莲,学习六堡茶传统制作工艺。
在祝美莲指点下,韦洁群认真地从每个细节做起,反复练习杀青、揉捻、渥堆、发酵、烘焙、晾置、加压、陈化等制茶环节。看到韦洁群的韧劲与干劲,茶厂里几个瑶族制茶老前辈也毫不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制茶技能传授给她。
韦洁群在茶厂工作了十二个年头,走遍六堡镇的每座茶山,了解各座山的土质特点,掌握六堡茶种植的规律和要求。她还参与新茶园开发、低产茶园改造、六堡茶栽培管理、六堡茶精制加工等,逐渐掌握了六堡茶种植、管理、采摘、制作、鉴评、包装、储存、销售等各个程序及工艺,从而成为当年茶厂里综合素质比较全面的管理技术人员之一。
1986年,六堡公社茶厂失火,经营业务大幅度下滑,两年后企业破产倒闭。韦洁群依依不舍地离开这个让她成才的地方,与丈夫石柱斌回到塘平村再次创业,他们贷款买车做起了运输业务。
但是,韦洁群心里总有一种六堡茶情结挥之不去。她经过反复思考,终于下决心在塘平村的黑石山下创办黑石山茶厂,创建标准茶园,他们要用六堡茶传统制作工艺技术,用黑石山茶园的原料,纯手工制作质量上乘的六堡茶,为六堡茶这个历史名茶的重新崛起做好示范。
黑石山茶厂外观
传承
2003年,韦洁群和石柱斌卖掉了跑运输的汽车,把家里积攒下来的钱,全部投入到黑石山茶厂的建设中。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黑石山茶厂如今已建起一个有3000多平方米的纯手工制茶厂房,在茶厂的周边开辟有200多亩有机茶园,还建了可供游客参观的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文化陈列室,以及200平方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展示馆,用于展示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保护及传承六堡茶手工技艺。
如今,韦洁群从事制茶已有四十个年头,出于对原生态六堡茶的钟爱,她一直坚守在六堡镇,坚持用“原产地、原茶种、原工艺、原生态”的原料做传统手工六堡茶。
为使祖辈留下来的制茶技艺得到传承,韦洁群不断向青年一代传授传统的六堡茶制茶技艺。2009年,韦洁群荣获自治区级六堡茶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2014年,六堡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底,韦洁群晋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女儿石濡菲也荣获自治区级六堡茶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
获得殊荣的韦洁群和石濡菲,意识到她们肩上所挑的社会责任更重了,母女两人努力向广大茶农普及传统六堡茶的纯手工制作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六堡茶制作工艺,了解六堡茶历史文化。
游客在参观六堡茶制作技艺展示馆
近两年来,韦洁群在家乡又创办了一个传习所,免费向村里的年轻人和外地游客传授六堡茶制作技艺,先后培养出包括自己女儿在内的自治区级、市级、县级六堡茶手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六名,初步在六堡镇形成了年龄结构和梯次合理的老、中、青三代六堡茶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队伍。
如今,黑石山茶厂在韦洁群、石濡菲两代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获得国家级六堡茶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梧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巾帼示范基地、自治区级先进集体等称号。在众多的六堡茶企业中,黑石山茶厂是唯一一家获得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的企业,并于2014年9月成为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的企业。
作为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第六代传承人,今年,石濡菲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责任编辑:陈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