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海洋安全意识教育研究
2017-06-30吴军
吴军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摘 要:当下人类热衷于开发海洋,一时间关于海洋国土的纷争逐渐导致国际关系日益紧张,而保护海洋国土不被侵占是每个国民的责任,在此背景下,我国公民海洋意识逐渐觉醒,但依然显示出很大的盲目性。就高中地理教学中海洋安全意识的渗透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海洋安全意识;教育研究
高中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海洋意识的强弱对国家海洋事业发展以及海洋战略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海洋安全意识的有效渗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海洋诸岛的历史变迁、熟知国内外相关海洋法规,培养学生具备理性的海洋意识。
一、扩充海洋知识,增强海洋安全意识
一方面,目前国内很多高中学校地理教材中的海洋知识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学生在课内可吸收的海洋知识十分有限,导致其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按照新课程教学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应在教学前对学生所储备的海洋知识量、所喜欢的海洋知识点进行仔细的调查分析,遵从新课标教学标准和实际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方案,以科学、可行的宗旨扩充课堂海洋知识,实现增加学生海洋知识储备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高中地理教材乃至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地图几乎全为横版地图,横版地图的缺点是从视觉直观上看,很多小岛屿与岛礁容易被忽视,海洋和陆地被人为分割开来,造成海洋国土不被重视。这一点也可作为海洋意识教育的着手点,高中地理教师可将地理教学课件中所用到的地图,或者教室内悬挂的地图,以及其他场合需要的地图,一律改用竖版地图,竖版地图中陆地和海洋国土连为一体,它在教学中的反复出现,外加教师的反复讲解,可逐渐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我国版图不仅只有960万km2陆地,还有300万km2海域组成的海洋权属意识。
二、整合课程模块,强化海洋安全教育
(一)必修教材海洋知识缺失,海洋安全意识难以形成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程基于必修课的视角又增设了一些选修课,其中“海洋地理”被作为一个专门的模块出现在选修课教材内容中,可见海洋意识逐渐受到重视,但由于是选修内容,“海洋地理”往往在实际教学中遭受落空,因专门增设了“海洋地理”选修模块,将原选修模块中“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国土整治”转移至必修内容中,为缩减教材内容,原必修内容中的有关海洋教育内容就不得不被统统删除,导致必修课中缺失了海洋意识教育,而选修课又得不到重视,因此,所以海洋教育看似被重视,事实上却遭到了弱化。又因受高考模式的影响,部分地方将选修模块中的“海洋地理”剔除在外,或高考时对选修课内容不做要求,或将地理学科划分在文科考试范畴内,而文科学生所占总体比例较小,这些都导致学习地理的学生越来越少,从而造成海洋教育成效甚微,海洋意识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二)选修教材海洋权益淡化,国土安全教育难以落实
对于海洋权益的问题,很多教材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如台湾岛、钓鱼岛作为我国领土中不可被分割的部分,教材中的岛屿介绍只是简单说明了其为大陆架的自然延伸,而事实上,我国很多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部分都不属于我国版图,所以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反之,若以海洋权益角度出发,就会让学生体会更深刻,从而增加学生的信服度,因属我国管辖的海区其出海通道全被岛链封锁,导致其地理形势相对封闭,而台湾岛恰恰相反,即是通往太平洋的唯一通道,又是大陆岸线重要的屏障,它在海上战略所占地位极重,所以实现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意义非常重大。
三、理性处理纷争,实现海洋强国之梦
高中生处于血气方刚的年纪,虽具有一定的海洋意识,但却缺乏理性的认识,这一点在我国与邻国海域争端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属于我国管辖的海域有300万km2,其中约有一半海域的毗邻之国与我国海域存在权属之争,但凡提起这些纷争,高中生们往往群情激奋,片面地认为国家政府对这些争端的处理方式过于懦弱,由此可见,高中具有一定的海洋权属意识,但面对一些海洋常识问题他们却显得很茫然,例如领海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专属经济区怎样定义?我国高中生海洋教育只有彻底颠覆以往的战略思维,才能促进学生的海洋意识由冲动向理性转变。
目前,中国正一步步走向海洋强国之路,加大高中生的海洋安全意识教育力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海洋国土意识,对于改善学生海洋意识薄弱的现状,保护我国海洋国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季爱民.浅谈高中地理海洋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12):35.
[2]耿文强.论高中地理新課程海洋意识教育的缺位[J].教学与管理,2010(10):65-66.
[3]王巍.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海洋意识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288.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