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差异化教学研究中的意义
2017-06-30郑宁
郑宁
(福建省福州杨桥中学)
摘 要:时代背景不同,手机电脑等多媒体触手可及的环境,以及工业4.0的变革决定了个性化生产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流,这一切的变化是如此迅猛。“改变”成了时代对教师的考验!借着参与学校承担的“关注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效率”省级课题,尝试将微课程与差异化教学联系起来,以期利用微课程最大限度地实现差异化教学。
关键词:中学化学;微课;实验
时代不同了,今天的学生有着与以往不同的学习特征。在多媒体触手可及的环境中,还能指望他们安分地静坐听老师讲课吗?“改变”成了时代对我们教师的考验!我借着参与学校承担的 “关注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效率”省级课题,试图将微课程与差异化教学联系起来,以期利用微课程完成差异化教学。而尊重个体差异的教学方式正好符合这工业4.0年代的潮流。如何最大限度地实行差异化教学成了时代的迫切需求,本文重点讨论如何利用好微课在翻转课堂上充分实现差异化教学!
那么在传统课堂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先来看一个片段:
这是一节关于证明直线平行的公开课,我从课堂上看到并明白了学生听不懂课的缘由:老师在黑板上指点图形的时候,有个孩子正好低下头找笔;当孩子抬起头的时候,老师的教鞭刚离开图形。一做作业,这个孩子就困难了。当老师评讲时,他又正好埋下头去做,再次错过看懂的机会。最终,这节课的知识,这个孩子直到下课都没懂,并且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没懂。两次错过的时间,总共不到1分钟。
这对听课的要求有多高?他一天要听多少个45分钟?注意力得集中多长时间?与老师要多么默契?专心听一天课,是件难度很高的事情,而我们都认为是件很基本的事,简单甚至粗暴地责骂他。于是学困生就慢慢产生了!
如何找到解决方案呢?微课程颠覆了“教师讲学生听”模式。
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制作过程应用到视觉节奏、色彩、图像、空间感及音频,这些因素都可以给大脑有效的刺激。
微課程不但从课程设计、制作等方面开始就具有“一对一”的天然属性特征,而且为教师腾出宝贵的时间,不用总是重复同样的讲解。腾出来的时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有困惑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学生做课堂作业的时候,教师通过巡视或学习管理平台,及时发现学有困惑的学生,并立即介入,给予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从而解决“一个版本”针对所有对象讲课所造成的问题,以下我就谈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微课程来达到差异化教学的目的。实验确定初二(2)班和对照班级初一(1)班,首先做问卷调查,了解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风格类型,结果如图:
由图表可以很容易看出,两个班级各种学习风格的学生都有而且区分度不明显,视觉型略占多数53%~57%,听觉型占30%~34%,体验型占45%~51%,动手型占38%~44%。为了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与生俱来的特点,提供给他们各种材料进行学习。
在实践中,我们会在课前将微课程上传学校网络,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环境和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反复观看微课程,他们可以决定自己学习的方式和学习时间,我们同时设计一些过关题目,确保学生了解有关知识点,有的学生很快就过关,有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时间。
然后我们在课堂上,花大部分时间和学生互动,互动的主要内容是为本节课程涉及的生物而设计的手工制作活动,以求得学生对有关生物学概念深层次的综合应用,即在新形式下对知识的重新整合。
当然合适的时候,我们会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找出答案,组织他们围绕有争议的主题进行分析。比如“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组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实验验证过程中分析失败原因,解读数据,查找资料,寻求帮助合作,不断修正设计参数,最终完成实验。
这一过程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会了在新的和具体的形式下使用已学材料的能力,包括对法规、方法、概念、原则和理论的运用以及在给定目的的情况下,判断材料价值的能力。
最基础层次的学生通过师生一对一的口头检查来评估,一对一可以及时帮助学生改正思考中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个别化指导,这是差异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案例:一次生物考试,吴××和林××两人的卷面成绩都是47分,课后我分别约了他们进行一对一评估。与吴××单独谈话,我发现吴同学没有准确理解题目中图表所表达的意思,以至于她记忆了很多生物事实,却无法用来解决问题。之后我把重点放在解析题目意思上,及时帮助她改正思考中的错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很好地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中考生物成绩B级,这对一个从来没考及格过的孩子而言是个了不起的进步!而我在与另一个孩子林××单独交谈后,了解到林则是另外一种情况,他沉溺于网游,生物事实极度缺乏,但阅读能力尚可,能正确解读图表。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联系他的父母,共同努力,晓之以理,帮助他树立目标,摆脱网游,最终中考成绩也是B级。这两个同学成绩一样,但各自病因不同,若没有经过一对一口头检查,我是无法做到因材施教的。
几个月后实验班级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市质检成绩与2016年6月12日中考成绩比较:
A级 B级以上 平均分
实验前: 40% 75% 78.3
实验后(2016中考) 73% 100% 90.1
对照班级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市质检成绩与2016年6月12日中考成绩比较
A级 B级以上 平均分
实验前: 40% 75% 78.3
实验后(2016中考): 40% 55% 81.6
在教学中我还发现实验班学生不但成绩提升明显,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明显优于对照班。表现如下:(1)实验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2)自己设计活动多,在应用整合知识及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增强。
综上所述,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微课程在差异化教学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用好微课程,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实行差异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格利·格雷戈里.差异化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3.
[2]大卫·苏泽.教育与脑神经科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4.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