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汶川地震九周年回访:那些“受伤”家庭如今可好?

2017-06-30

赤子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河老二家庭

今天,是5·12汶川大地震九周年。9年前,大河报记者在地震灾区都江堰、映秀镇用镜头拍下了10户家庭的合影。

这些家庭共同的特点是:一、儿女在地震中遇难;二、夫妻双方健在;三、房屋在地震中消失。当时,记者在他们房屋原址废墟上给他们拍合影,这些中年夫妻的中间都空出一个人或两个人的位置,记者知道,这是留给他们遇难的孩子。

以后每年的5月12日前,记者都会如约把前一年所拍的照片送给这些家庭。这一约定持续了9年。今年大河报·大河客户端首次启用直播模式来为读者呈现地震灾区的这几户家庭。

因种种原因,这10户家庭的成员已不能都联系上,而在联系上的家庭中,又因多种原因很难为夫妻双方再拍摄合影。今年,记者把镜头对准这10户家庭中能联系上的7户家庭。对于逝去的孩子,他们有什么话说?记者做了一个沉默的倾听者和记录者。

过去不应该被遗忘,持续回访,同样是为了不被遗忘。

地震前,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大家庭。李家几个亲兄弟住在同一个村子——都江堰向峨乡石花村,而他们的孩子又都出生在同一年,同在向峨中学读书。然而,地震时,这三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全部遇难。9年过去了,这几个家庭中,有的重新生育的孩子已经上了小学,有的至今未能生育。9年来,他们互相安慰,携手度过那段艰难的日子……

母亲:王桂英,48岁 父亲:李富友,52岁 儿子:李志,遇难,15岁

大河报记者:地震过去9年了,你们家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王桂英:要是按年头算,2008年那一年是房子塌了,先是住了几个月的窝棚,后来盖了板房,住了小半年。到2009年,搬到邻近我们家的石花小区里,这里有几十栋住宅楼,住着以前的邻居,我们没花一分钱,政府给分了70多平方米的房子,又有了新家。现在早已习惯这里的生活,有水有电还有燃气,卫生也好,有专人打扫。再有就是我女儿李婷结婚了。现在我们夫妻心里总算有了着落,女儿很懂事,一直和我们住在一起,现在有了小外孙女,家里更热闹了。

大河报记者: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什么?

王桂英:我们家虽然经济上不太宽裕,但也能说得过去,比地震前强多了。我丈夫李富友外出打工,一个月能有两三千元的收入,再有就是我有空的时候去外头给人家帮忙打零工,一个月也有几百元的收入。还有女儿女婿也有收入,所以现在日常生活没问题,也花不了多少钱。住房不用花钱,就是交些水电费,买些菜、油呀,不花啥钱。

母亲:陈玉梅,42岁 父亲:李富鸽,45岁儿子:李勇,遇难,15岁 女儿:李贵妍,2009年10月9日出生

大河报记者:你们家9年中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陈玉梅:要说我们家最大的变化,我感觉应该是重新有了孩子,家里又有了生气,我们也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地震后的那一年,全家都不愿再去挣钱和种地,觉得活着没啥意思。有了孩子后,丈夫又去打工了,我在家照顾孩子,整天忙忙碌碌的,生活也充实了。

大河报记者:这个孩子听话吗?

陈玉梅:这个孩子不好养,太娇气,也不太听话,加上我们都溺爱她。

大河报记者:你们对将来有啥打算?

李富鸽:养好孩子,平安就好,我们现在的住房是国家给建的楼房,地都承包给了一家公司,我们自己挣钱过生活就行了,不图大富大贵,只求平平安安。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谁更不幸?这似乎没有答案。连续九年,记者回访这些地震中的失子家庭,这些家庭,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而被骤然扔进了一组啮合的齿轮里,一面是死的艰难,另一面却是回忆的痛苦与忘却的艰难。活着,就要承受回忆,这些家庭,以他们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尝试着缝补自己家庭的残缺。还好,现在的他们家园已建,希望在前。

母亲:贾益琴,44岁 父亲:李学,49岁 女儿:李培,遇难,15岁

大河报记者:地震对你们造成的最大伤害是什么?

贾益琴:那当然是我女儿李培遇难了,我们女儿李培很懂事,长得也很乖巧,爱跳舞也爱笑。

大河报记者:这些年你们一直没有再生孩子吗?

贾益琴:地震后这九年,我怀孕过两次,都流产了。也许是我年龄大了,也许是压力太大了,去年你帮我联系的北大心理学教授来给我做过心理疏导之后,心情有了很大的好转,但他建议我到北京去找专家看看。

大河报记者:你们以后的日子有什么打算?

李学:好多人建议我们再抱养一个孩子,我们不愿意,就这样过吧。

母亲:李群香47岁 父亲:唐术林,42岁 儿子:唐军,遇难,10岁

今年最大的变化是唐术林通过投票当先为桤木林组的组长,而他们家抱养的一个女儿刚刚进家三天,可谓是双喜临门。

母亲:唐小红,44岁 父亲:丁本利,49岁 儿子:丁奎友,遇难,6岁

唐小红自述:今年家里最大的变化是儿子离婚了,我要天天帮他带孙子,养猪场规模缩小了,只留下几十头母猪,现在儿子在阿坝养牦牛,我也准备再去那里投资,我现在还是四川省人大代表,很忙。

母亲:邓清秀44岁 父亲:王贵学 43岁 大女儿:王欣玥,遇难,10岁 二女儿:王欣茹,遇难,6岁

地震后出生的8岁女儿上学去了,邓清秀在家午休。王贵学接受记者采访一个多小时后叫醒了妻子,邓清秀不好意思地说:“现在岁数大了,养这么小的孩子力不从心了”。

母亲:姚若群,52岁 父亲:吴富贵,49岁 儿子:吴敏敏,遇难,12岁

姚若群自述:地震前,我有两个男娃,老大叫吴永刚,老二叫吴敏敏,他俩就差一岁,地震那年老大13岁,老二12岁。

从小这俩孩子就不一样,老大调皮、捣蛋,老二聪明、懂事,我和他爸都喜欢老二,不喜欢老大。

地震那天,老大和老二吃完饭一起去映秀上学,可老大逃学去了网吧,老二老老实实去学校上课。结果地震发生后,老二在学校没能逃得出来,在网吧里的老大成了他们全班唯一一个幸存者,他还用千斤顶在药厂救出一名女工,人家逢年过节还提着东西来谢他的救命之恩。

但地震过后,老大就不再上学了。现在他又去苏州打工了,去年又谈了女朋友,春节前农历二十八,他的奶奶去世了,他坐飛机回来,过完春节又回去了。现在我们地震后出生的小女儿吴姚姚已经在映秀小学上学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河老二家庭
借钱
郑老二
家庭“煮”夫
老二为什么比老大精
恋练有词
大河中的摇篮(下)
大河中的摇篮(上)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我必须得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