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姿态 放眼世界
2017-06-30
《高校招生》:目前国内很多学校的招生录取都是按照大类招生的模式,上海纽约大学采取的则是“通识教育平台下,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这两种方式是否存在差别?在专业选择方面,学生的选择范围广吗?有什么要求?
俞立中:上海纽约大学强调21世纪新通识教育的理念,在兼顾深度和广度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本科生入学时不分专业,以核心课程学习为主,二年级结束前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专业。学校为每位学生配备了学业导师,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课程和专业,指导学生制定学业规划,提供职业发展咨询,也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在头两年里,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可以与学业导师充分沟通交流,随时调整自己的专业意向,真正做到自主选择。
不同于大类招生,上海纽约大学赋予了学生更为自由的选择权,不受文、理、工学科的限制,甚至可以跨界选择第二专业或辅修专业。例如,计算机工程专业、商业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互动媒体艺术为第二专业或辅修专业,探索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商学与媒体技术的结合。而大类招生则是确定了专业大类的,只是在具体专业选择上有一定的空间。“自主选择专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养成在兴趣驱动下的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我。我们必须看到,无论学生未来从事什么职业,一定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适应变化的世界,因而“学会学习、学会选择”是大学教育的根本。
《高校招生》:与一些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可选择本科期间是否出国就读不同,上海纽约大学要求学生在读期间必须有一次出国学习,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俞立中:上海纽约大学是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世界成为你的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文化体验、社会观察、研究实践的结合是人才发展的大平台,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学生群体都是有效的教育资源。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才能深切了解世界的多样性,理解和包容文化的差异性。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多元化的全球体验是一项有价值的尝试。
多元文化的融合也是一种创新元素。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正是不同文化背景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磨合,带动了思想与文化的碰撞、理解和变革。来上海纽约大学学习的国际学生,有的是出于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有些则知之甚少。在上海学习期间,他们有各种机会接触中国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改革发展。同样,中国学生也可以在多元文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了解不同的文化,提升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这样还不够,国際化人才的发展需要有更为广阔的天地,应该放眼全球。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阶段,一般要有两个学期选择在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遍布世界五大洲各大都市的其他13个门户校园或学习中心学习,包括纽约、阿布扎比、阿克拉、柏林、布宜诺斯艾利斯、佛罗伦萨、伦敦、马德里、巴黎、布拉格、悉尼、特拉维夫、华盛顿特区。学生也可以在寒假或暑假的短学期去这些校园和学习中心学习。上海纽约大学学生的海外学习不同于大学间的交流访学,而是在一个教育体系内部的流动。无论学生在哪个校区或学习中心,都能共享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的教学资源,课程代码和学习成绩都是在同一系统内,更无须转学分。
《高校招生》:对于学校来说,选拔人才的方式也体现着学校的特色,上海纽约大学的“校园日”无疑是学校的独创。通过这种看似不涉及知识的考查方式,学校希望选拔出具备什么样特质的学生?
俞立中:校园日活动是上海纽约大学选拔学生的重要环节,这样的设计很具特色。或许一些学生和家长会把它和自主招生的面试等同起来,而事实上是不一样的。
面试大多采用问答的方式,甚至是一个学生面对几位老师的考试,是学校对于学生的单向“挑选”。但上海纽约大学的校园日活动则不同,它是一种双向选择。一方面是学校在选拔适合自己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学生;同时,学生也通过这个过程,进一步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继而判断自己是否喜欢并适合这所大学。
全英语交流的校园日活动历时一天,一般安排在春节以后,入选学生分批参加。学校通过模拟课堂、英文写作、团队活动、个别交谈等方式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特长、思维方式、团队精神、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等。当然,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是重要的考察内容。有一大批教授和招生人员参与观察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对他们的反应做出记录性描述,最后由大家共同讨论来决定筛选。对于学生的选拔是公平公正、有据可循的。
我曾与几位参加过校园日活动的学生有简短交流。当问及学生对这项活动的看法时,他们非常高兴地告诉我,正是校园日活动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学校给予的关注与尊重。通过参与模拟课堂,让他们对大学生活有了一次“超前”的体验。而正是这些“预演”让他们更加认可了学校推崇的开放的教学模式、自主的学习模式。校园日活动不仅让他们进一步走近了上海纽约大学,更使他们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高校招生》:对学生来说,选择了上海纽约大学,就意味着必须要适应中外合作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也必然会给学生带来一些“挑战”,比如全英文的教学环境下,是否能听懂专业课、跟上讨论并表达观点。俞校长您认为,有志向选择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能否请您给有意向选择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一些建议?
俞立中:社会舆论对当下的“应试教育”有不少批评,仅以高考成绩来评价和选拔学生的弊病,大家有目共睹。报考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中,很多是重点高中里的佼佼者,他们一般都能在考试中取得极佳的成绩。然而,仅以“学习能力强”作为评判是否适合选择上海纽约大学的指标显然不够,如果你是一名有意向报考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而并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这里,我建议你不妨先问自己四个问题。
首先,你愿不愿意选择一条不同的、更具挑战的人生道路?一名能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传统名校的学生,凭借高中建立起来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通常能较为轻松地度过大学四年的时光,继而找到一份较为体面的工作。这样的人生道路平坦顺遂。但假如你选择了上海纽约大学,那就意味着你选择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全英文的教学模式,使得一些“学霸”在刚进入学校时也叫苦不迭;开放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打破传统、勇于表现,而不仅仅是关注考试;此外,作为一所建校时间尚短的大学的学生,和一些已经得到社会公众普遍认可的名校相比,我们的学生显然更加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开创全新历史、为取得社会的认可而努力。
第二,你愿不愿意选择一种不一样的学习模式?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本科教学还是以讲授为主,老师的讲解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鲜少有学生参与的环节。而上海纽约大学采用的是“主动学习”模式,学校会提供各种机会,但选择权是学生的,包括课程、专业、实习、实践、学业规划和社会活动等,都需要学生主动选择。“主动学习”模式要求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在课堂上,小班授课要求学生更多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与教授进行专业交流和探讨。在课堂外,学生会有大量的阅读、讨论、思辨、写作、实践的要求,如果做不到这些,则无法参与课程的讨论。
第三,你愿不愿意建立起连接世界的纽带?上海纽约大学旨在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如果学生没有这个意愿,那么多元文化的学习资源就白白浪费了。中外合作办学也是在学校这个平台上为学生搭建一座瞭望世界的燈塔,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汇与融合。多元文化环境会给一些学生带来一些困难和阻碍。例如,和外国学生同住一个寝室、共同组织社团、共同安排活动等,对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都可能成为一种“困扰”。但随着时间的推进,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逐渐适应甚至是享受多元文化下的学习生活,并且觉得收获巨大。他们或是在语言交流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或是结交了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又或者是加深了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最后,你有没有自信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全英语教学的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基本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表达方式,和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作为一所国际化大学,在上海纽约大学,无论课堂内外,英语都是最主要的通用语言,如果不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生活学习或许都将举步艰难。需要指出的是,语言的熟练运用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即使是英语非常好的学生在入学初期也要作好面临打击的心理准备。
来源:《高校招生》杂志(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