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念那永恒的经典二战喜剧电影《虎口脱险》

2017-06-30刑天

航空知识 2017年4期
关键词:德军轰炸机二战

刑天

在电影诞生的129年的时间里,胶片式影片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占据着统治地位。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影片逐渐成为了电影的主流。欧美的大部分影院已在2013年到2014年之间停止放映胶片电影,整体改为以IMAX和3D电影为代表的数字放映。被称作“第七艺术”的电影,以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及听觉艺术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于1911年发表了一篇名为《第六艺术的诞生》的论文,将电影放在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诗之后,称其为第六艺术。他后来又在电影之前加入了早就有的舞蹈,因此电影就成为了“第七艺术”。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影片在世界电影史上更是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再现宏达战争场面的影片,还是以二战的发展脉络为架构,进行重新创作的剧情片,都能够给人一种难以被其他类型影片所替代的体验。

《虎口脱险》是法国在1966年出品的喜剧电影,法语名La Grande Vadrouille,英语名为Don't Look Now, We've Been Shot At,在香港地区名为《横冲直撞出重围》。影片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架英国轰炸机在执行“鸳鸯茶”任务的返航途中被德军的防空炮火击中,五名机组人员跳伞逃生,其中三名幸运的飞行员成功躲过德军第一波搜查之后,在动物园管理员、油漆匠、音乐指挥家以及修道院的修女的帮助下,经历了紧张刺激的冒险,最终乘着滑翔机成功逃离了在德军控制下的法国的故事。这部片子创造了1 727万人次的票房纪录。在法国,该纪录一直保持了三十多年,直到被《泰坦尼克号》打破。法国是个能够孕育出大量喜剧天才的国家。实际上,从电影诞生的很早一段时期,法国就确立了在喜剧电影王国中的地位。而这部二战加搞笑题材的电影影片在引入中国后,经过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艺术家们的再创作,其幽默诙谐的对白更是成了很多人永恒的记忆。影片中的油漆匠那句“我要长刷子,不要扁刷子。”会让看过影片的人在提到这部电影时相视一笑。

影片以二战期间英国皇家空军对德军的轰炸场面开始,以二战期间一款经典的侦察机和当时风靡欧洲的滑翔机结束。作为航空迷,我们就暂且不去回顾那些让人津津乐道的场面、那些几能成诵的台词,以及慢吞吞憨厚的油漆工和急性子的不讲理的指挥家这两位活宝的精彩演绎。我们只谈谈片头的B-17轰炸机和片尾的Fi-156侦察机。

或许影片的剧本原本写的是英国的兰开斯特式(Lancaster)轰炸机,毕竟这才是英国本土设计和制造的轰炸机。因此在片头描述英军的夜间轰炸场景时,英军飞行员们从一架双垂尾的轰炸机当中投出了炸弹。然而到了白天,机组人员陆续跳出飞机的时候,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则是一架B-17轰炸机。该轰炸机是二战的经典机型,虽然其12 731架的产量不是二战期间最多的,但是其名气应该说是最大的。这款由美国波音公司设计的轰炸机在1943年到1945年期间,对德国以及德占区进行了密集的昼间精密轰炸作业,其优秀的生存能力和优良的飞行性能使其完成了多次轰炸任务,同时也将自身塑造成一个历尽枪林弹雨仍能顽强返航的战斗英雄形象。

虽然在电影诞生的初期,电影特效镜头的概念也就随之诞生了。到如今,电脑已大量配合应用在电影制作上,一些镜头演员仅需端坐在特制的椅子上或者站在绿色幕布前面做一些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即可,而出现在银幕上的背景和剧情则简直令人难以想象,这就是电影特效的魅力所在。以电脑来编辑影片的工作取代了以往繁琐的手工剪辑工作,使最后出厂的拷贝品质与已往的产品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特效技术的进步与电影道具技术的发展并不应该成为一部电影背弃真实的飞机、飞艇乃至火箭飞船等种种飞行器的借口。当观影者突然发现,影片中出现的飞行器是真实存在,并且甚至是功勋卓著的真家伙时,那种感动与震撼本身,同样是电影艺术给人类带来的宝贵财富。

    影片中的这架飞机于1944年12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克希德织女星Vega分部出厂。

本着追本溯源的精神,我们查到了该片中是一架批号为44-8846的B-17G-85VE轰炸机。虽然B-17的产量过万,但是在经历了密集的对德空战以及被改装为无人驾驶炸弹后(主要用来轰炸无法用常规轰炸摧毁的德军潜艇基地和地下防御工事),能够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已为数不多。影片中的这架飞机于1944年12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克希德织女星Vega分部出厂,在1945年3月1日交付英国皇家空军,编入第351轰炸大队。因其服役时二战已近尾声,她总共只参加了6次对德轰炸任务。战后,她并没有随351大队的其他飞机一道飞回美国,而是继续留在了英国皇家空军。在随后的日子里,她出演了《母亲与国家》 《孟菲斯美女号》《战争号角》以及《虎口脱险》等多部影片,终于在银幕上补足了她的二战梦想。这架绰号为“红粉佳人”(The Pink Lady)的飞机在战后还做了一段时间的地理测绘工作,最终由于能够驾驶B-17的飞行员的减少和机体结构的老化,红粉佳人结束了她战后几十年的空中风光生涯,进入了静态展示的阶段。

影片结尾处出现的德军Fi-156“鹳”式飞机是另一个经典。Fi-156 “鹳”是二战期间德国的轻型联络观测机,由格哈德费斯勒制造厂设计制造。此型飞机被很多飛行器设计师称为空气动力学的奇迹。该机拥有极其优异的短距起降能力,同时拥有极低的失速速度,对于乘员的安全性和飞机执行特殊任务的可行性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Fi-156的失速速度仅为51千米/小时。要知道,环法自行车赛的参赛自行车选手的平均速度为52千米/小时。也就是说,该机的速度比运动员的骑行速度还慢的时候,仍能在空中飞行。这个性能是很惊人的。)

Fi-156飞机的操控性能也很棒。这一点可以从战后大量飞行员的回忆录中得到印证。另外,Fi-156的运气也不错,相对于其他型号的飞机来说,可谓是战场幸运星了。(当然,这和它执行的任务性质也有很大的关系。)Fi-156的平均服役寿命为著名的Bf 109战斗机的10倍。在二战期间,几乎在所有德军前线都会有“鹳”式飞机的踪影。这架全重不足一吨,看起来像是农用飞机的小家伙儿在二战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影片中德军上校为追捕英军飞行员而呼叫了该飞机,并调用了半履带装甲车展示了一个标准的作战过程。该机在空中指挥、侦察、观测弹着点等方面表现突出,成为了德军装甲部队的好帮手。隆美尔在北非战场上便经常依赖此种飞机进行指挥。

责任编辑:吴佩新

猜你喜欢

德军轰炸机二战
第十一页 知识点 轰-6K轰炸机
B-1B轰炸机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二战德军变身解放者?
二战那些事(连载)
图-95轰炸机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不走运的“水下幽灵”——德军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