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这把双刃剑
2017-06-30王珊
王珊
在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看来,辉山乳业事件对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辉山企业的经历反映了中国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考验。一个企业在上市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已经做好应对上市风险的准备。”
一组数据对梁启东的说法给予了支撑。2012年,《匹兹堡论坛报》查阅了逾125家目前仍在或曾经在纳斯达克、纽约证券交易所以及全美证券交易所等美国证券交易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发现其中的105家(有两家重复,实为103家)公司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摘牌退市。
有研究者对中国企业在国外的频繁退市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部分中国公司本身存在的问题给了做空者以可乘之机。投资者从质疑某一家公司逐渐发展到质疑整个中国企业的质量及其真实性,公司的市值不断下降,股价暴跌,最后不符合交易所要求而被交易所摘牌,或是主动寻求私有化。
上市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帮助企业有更大的发展,一方面则将企业曝光在聚光灯下,不能有半点做假和差错。然而,现实是,很多公司依然沿用原有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思维。“就像习惯于玩5毛钱一把麻将的人,突然一下一把50元,乃至上百元,几把就下去了。”
事实上,从2003年开始,杨凯就在谋求辉山乳业的上市,当时他还是隆迪公司的总经理。根据新加坡《星岛日报》报道,杨凯表示,隆迪在部署将旗下的食品加工和乳类产品两大业务陆续分拆到香港上市,而此举是为了增加公司知名度,同时将募集的资金用来扩大内地的销售网络以及食品加工生产线。这符合国内企业上市的两大目标:获得融资和提升知名度。
辉山乳业首席财务官苏永海也曾坦承上市对于辉山带来的好处,包括“带来很多灵活财务杠杆的便利,例如,在国际银行的借贷,利息只有3%,有效降低了财务成本”。而且,自从上市之后,政府与农民更主动将土地租给辉山乳业。企业知名度、美誉度不断上升,相关的科技合作、国际合作以及行业管理水平都得到了推进。
一名不愿具名的经济学者分析认为,辉山乳业的股权结构存在问题。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辉山股价大跌之前,杨凯持股量为73.56%,减去当日抛出的2.51亿股,持股量依然有71.7%。“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从结构分析,股权集中容易造成体制僵化,出现铁腕人物。其他的董事层更像一个打工者,而不是合作方。强势的性格有好处,但也会有不足。”
3月31日,辉山乳业在公告中声称,辉山乳业的4名独立董事——宋昆冈、顾瑞霞、徐奇鹏及简裕良已全部辞任,并即日起生效。这4名独立董事给出的理由,基本都是要投入更多时间处理其他事务、繁忙等。公告称,这4人确认,与董事会亦无意见分歧。“这个时候,独立董事辞职是不正常的,可能是雙方之间对于辉山的处置有意见冲突。”上述学者表示。
该学者曾经问过一家日本的公司为何不上市,当时该公司的老板给了他三个理由,其中一个是“企业一旦上市,可能几代人的努力会一夜之间被别人占有”。“这恰恰是很多上市公司没有去考虑的。辉山现在的机制和策略应对不了香港的股票市场。”
辉山乳业是中国部分上市企业的一个代表,在“大跃进”式的产业布局中,逐渐面临现金流萎缩、资金链紧绷的窘境。为了自救,公司又往往不惜代价以巨大的杠杆融资,终因其中一环出错而满盘皆输。
在辉山的宣传视频中,杨凯曾说,“在一个比拼高品质奶源的时代,我们踏踏实实,埋头苦干。我们走得很慢,是为了走得更远。到现在,我已经实现了个人的梦想,但辉山还有它的梦想要实现,那是百万头牛的梦想,是百年老店的梦想。”如今,这家在沈阳耕作数十年的企业,却陷入了危局。
(综合摘编自《看天下》《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