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炮也疯狂
2017-06-30宋心荣
宋心荣
在中东各地,火箭炮因为价格低廉,威力相对较大,成为游击队对抗正规军的不二手段。从哈马斯到真主党,再到今天叙利亚战场上的反对派武装,都拥有大量火箭炮。在这其中有很多有趣的自造和改装火箭炮,它们其貌不扬,却透出改装者的智慧,简单而实用。这些火箭炮和使用战术,构成了现代局部战争的重要篇章,值得关注。
digitalunit/绘
叙反对派的大杀器
——地狱大炮
在叙利亚战场上,叙反对派有一种招牌式的武器,为西方媒体多次拍摄,广泛报道,以至于几乎成了反对派自制武器的代名词,它就是地狱大炮(Hell cannon)。地狱大炮很好认,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其炮弹前端是个巨大的液化天然气罐。这个液化天然气罐颇具迷惑性,有人因此认为它是用来作燃料罐,推动火箭前进的。其实不然,液化天然气罐只是用来装炸药的,地狱大炮并非是火箭炮,而是迫击炮。当然,头顶天然气罐的只是地狱大炮最为经典的一个版本,它还有许多变体,甚至还有多管型的地狱大炮,几乎每个叙利亚反对派都拥有独具特色的地狱大炮。
事情要从2012年说起。当时,叙反对派的扩张受到了遏制,政府军固守大城市据点,稳定了局势,双方转入“堑壕战”式的相持。而这显然对叙反对派不利,因为政府军拥有现代化武器,火力强大,进可攻退可守,而反对派却没有足够的火力进攻叙政府军据点,攻也攻不下,守也守不住。在这种情况下,伊德利卜的“同一旅”率先发明了一种土造的攻坚利器,它就是最早的地狱大炮。当时的地狱大炮设计十分简陋,主要由轮式底座(用于机动、减震),炮锄和钢制炮筒组成。这一早期版本的地狱大炮和今天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炮弹弹身是完全没于炮筒之内的,故而炮弹受炮管口径限制做不大。
叙利亚反对派制造的地狱大炮让政府军颇为头疼
“同一旅”使用地狱大炮轰击了政府军在伊德利卜省阿拉法拉镇的据点,令政府军损失惨重,这是叙反对派首次拥有属于自己的大口径火炮。此战之后,地狱大炮的威名在叙反对派之中迅速传开,而其制造的基本工艺也流传开来,各叙利亚反对派又根据自身实力和需求对其进行了改良,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五花八门的地狱大炮。当时正在和叙政府军在阿勒颇市内苦战的叙利亚自由军首先看上了这种攻坚利器。他们改进了这一设计,用日常做饭用的液化天然气罐填充炸药(一般取自政府军未爆炸的弹药)和弹片制成战斗部,上面焊有弹翼以稳定弹道,再把一根和炮口一样粗的尾杆和它焊在一起。这样战斗部的大小就不必受炮筒直径的限制了,可以做得更大。这样一改以后,地狱大炮的弹丸质量上升到了88磅(约40千克),其中四分之三是炸药。根据有些报道,这种地狱大炮的射程略近,只有1.5千米,因此叙反对派一般将其隐蔽在目标附近的断壁残垣之中,逐渐抵近,再行开火,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威力。而且,鉴于其后坐力增加,土造的炮锄已经不适用了,叙利亚自由军干脆将其装在了推土机上。
地狱大炮可以手動点火,不过鉴于这么做危险性太大,叙反对派一般爱用由汽车蓄电池改造的电子点火装置,在距火炮较远处按下发射按钮。地狱大炮首轮射击以后,还需根据弹着点情况进行调整,以提升射击精度。与现代化火炮不同,地狱大炮的操作方法十分简陋,决定精度的只有两个因素:射角和发射药的量,高低射角可以通过建筑倾角仪测定,方位角则需用智能手机的罗盘功能测定。有经验的炮手会知道大概的调整范围,如果是新手,那精度就不能指望了。
之后,随着阿勒颇之战陷入胶着,叙政府军趁机在城内大修工事,令叙反对派攻坚乏力。于是,在战场需求的逼迫下,叙反对派的地狱大炮炮弹越造越大,战斗部从家用液化天然气瓶逐步升级到了钢制氧气瓶、热水器水箱,重量超过200千克。限于叙反对派自制的炮管承压能力,这已经是其极限了。不过,单管威力不够,可以几个管并起来一起打。于是,多管型的地狱大炮就应运而生了。2015年初,四管和七管地狱炮相继问世,它们的威力更加巨大,不过由于目标庞大,很快在叙政府军的空袭中被毁。
有趣的是,这种土造的地狱大炮的炮弹居然还装有自制的延时引信。当然,这是很简陋的延时引信,就是一根很长的导火索,发射药爆炸时引燃导火索,导火索燃尽,就会引爆战斗部,一般炮弹命中15~20秒后才爆炸。这样,命中时,尚未爆炸的炮弹凭借自身巨大的动能砸穿屋壁,之后恰好在屋内爆炸,可以造成更大的伤亡。不过,叙反对派很快发现单一导火索的设计在实用中很不可靠,弹头的翻滚有可能使其失效。于是,后来的地狱大炮炮弹都装有2~3条导火索,一条失效的情况下仍旧能确保爆炸。
叙政府军的创意
——火山火箭炮
在叙利亚战场,当然不只是反对派会改装火箭炮,叙政府军和其盟友真主党也是改装火箭炮的高手。2013年初,在叙利亚古赛尔战役期间,真主党就使用了一种威力巨大的107毫米改装火箭炮。据从此役中幸存的叙利亚自由军阿齐兹上校描述,这种火箭炮一次齐射可以摧毁整栋建筑,威力惊人。很快,西方就给这种威力巨大的改装火箭炮起了个恰如其分的绰号“火山”。自此以后,“火山”火箭炮便一发而不可收拾,成了真主党和政府军的必备武器之一,频繁亮相叙内战各次战役。
由蓝色瓦斯罐改装的炮弹颇为抢眼,这种改装的土炮几乎成为叙利亚反对派的代名词。
所谓“火山”火箭炮,其实并不是一种火箭炮,而是一个火箭炮家族。只要将火箭弹原来配备的战斗部卸下,换上直径为原有直径2~3倍的新战斗部,再用螺栓将新战斗部和其他部分相连,配备这种改装火箭弹的火箭炮就被统称为“火山”火箭炮。早在2008年,在伊拉克作战的美军遭到迈赫迪军用此类手法改装的107毫米火箭炮的攻击,损失惨重,美军将这种爆炸力巨大的改装火箭弹称为“飞行炸弹”。从此,这种改装的手法就传开了,并最终形成了“火山”火箭炮家族。这个家族的成员十分丰富,从小巧玲珑的107毫米火箭炮到威力巨大的122毫米“冰雹”火箭炮和220毫米伊朗产“法拉奇-1”型,330毫米的“法拉奇-2”型火箭炮都配备了改装火箭弹。换装的战斗部重量从200千克到500千克不等,比原有的战斗部重了几十倍。配备了更重的战斗部,火箭弹的射程自然就会变短,107毫米火箭炮的射程缩短到了几百米,冰雹等火箭炮使用改装火箭弹也只能打2~3千米。不过,在城市战中,这就足够了。同时,有的火箭弹经改装后战斗部直径过大,令原有的多管发射装置不再适用。这时,政府军就会给改装后的巨型火箭弹安装新的发射导轨,再将几个发射导轨连接在一起,放在皮卡或者重卡上,进行机动和作战。
虽然改装后的火箭弹的射程和精度都大不如前,但是更大更重的戰斗部的爆炸威力在巷战中足以弥补这种损失,即便不能直接命中,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波也可将守军震伤或震昏,为政府军的攻势开道。“火山”最出色的本领就是“拆楼”,只要反对派据守某栋建筑,政府军就会派数门“火山”火箭炮进行齐射。在巨型炮弹的爆炸之后,整栋建筑以及其中的守军就不复存在了,政府军可以迅速占据这里。
实际上,无论是政府军的“火山”火箭炮,还是反对派的“地狱大炮”,其设计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把尽量重的战斗部投送到敌军阵地。至于选取的投送方式是火箭驱动还是发射药驱动,这和内战双方所掌握的工业资源有关。反对派占据的大型城市很少,其车间基本是小作坊式的,火箭推进剂生产质量难以保证,如果配备重型战斗部,能否推得动是个问题,所以为稳妥起见,干脆选择用迫击炮发射重型战斗部。而政府军就不同了,政府军手中有大量的制式火箭弹成品,质量没有问题,又拥有体系化的军事工业,批量改装火箭弹不会出现质量问题,而且改装火箭弹齐射的威力也大,所以还是成批量改造火箭弹更为合理。从后来的战事发展看,还是叙政府的军工厂改装的火箭弹齐射威力更大,在阿勒颇解围战中和桶装炸弹一道发挥了关键作用。
武装人员给“应急火箭炮”装填炮弹
其他战场
火箭炮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武器,中东各派别的武装都对其青睐有加。在动荡的中东,几乎每个战场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不过,每个地区的武装派别对其改装方向又有所不同。
在加沙,哈马斯武装以“卡桑火箭炮”而闻名。不过,近年来,以色列针锋相对研制并部署了“铁穹”防御系统。“铁穹”防御系统最初效果有限,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其拦截成功率逐步提升。在2014年的“保护边缘行动”中,“铁穹”防御系统针对可能造成威胁的735枚火箭弹进行了拦截,拦截成功率高达90%。“铁穹”防御系统使得“卡桑火箭炮”的攻击力被削弱了。同时,质量不过关也是影响“卡桑火箭炮”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因加沙资源匮乏,工艺有限,卡桑火箭炮在推进剂、结构设计方面均存在诸多缺陷,使得其弹道极不稳定,精度极低,仅有四分之一能命中以色列目标。所以,根据这一情况,哈马斯武装将改进火箭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提升质量上。2015年底,一种射程高达150~160千米,能携带175千克战斗部的新型火箭炮——R-160诞生了。然而,就在哈马斯新利器问世后不久,2016年初,以色列用于防御中程火箭的“魔杖”防御系统投入使用,刚好能应付R-160的威胁。显然,哈马斯和以色列围绕火箭的斗争将来还会继续下去。
与哈马斯着重提升自身火箭弹质量不同,黎巴嫩真主党选择了以量取胜。这是因为真主党所拥有的火箭性能指标远胜于加沙的土造火箭,真主党有信心用饱和攻击击破以色列的“铁穹”防御系统。在2006年的黎巴嫩战争中,真主党正是通过在三周内发射多达4 407枚火箭弹,给以色列造成了重大杀伤,最终逼和以色列。所以,有了成功经验的真主党自那时以来一直在囤积火箭弹,到目前为止,根据以色列的估计,该组织拥有的各型火箭弹已经多达15万枚,而且这一数字随着时间推移还在稳定增长。而且,在叙利亚获取了更多实战经验的真主党在使用火箭炮的战术上也比加沙的哈马斯更胜一筹。显然,火箭的饱和攻击给以色列人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能否使用更高超的技术手段加以反制,是以色列人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2011年的利比亚内战中,反对派武装从击落的政府军直升机上拆下UB-32型57毫米火箭发射巢,将其装到皮卡上充当“火炮替代品”,为西方媒体所广泛报道。虽然这种“应急火箭炮”看起来很威风,但实际使用起来效果就不好说了。因为“应急火箭炮”使用的俄制S-5火箭弹真实外径略小于发射巢内径,和发射巢之间并非“严丝合缝”。故而火箭弹在离开发射巢时,会因重力作用呈现出明显的“下沉低头”现象,这将导致火箭弹严重偏离发射轴线,射击精度大大下降。所以,和之前所述的各种自造火箭炮一样,这一“应急火箭炮”也只能用于近战,其宣传意义和鼓舞士气的价值大于实际价值。不过,即便如此,这种“应急火箭炮”还是颇受推崇。最近,使用法制斯纳布68火箭弹的 “应急火箭炮”又出现在了叙利亚战场上。
成本低廉,而威力不俗,这就是火箭炮最大的优点,也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派别的武装人员将智慧倾注在它身上。在不久的将来,也许还会有更多更古怪的改装火箭炮出现在我们面前。
责任编辑:王鑫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