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上面有天舟
2017-06-30邢强
邢强
2017年2月中旬,“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从天津港启运后,顺利抵达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准备为预计于4月中下旬的发射任务做发射前的检测工作。
“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货运飞船。该飞船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天舟一号”总长10.6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太阳帆板展开后最大宽度14.9米。按照其设计指标,“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起飞重量约13吨,拥有约6吨的上行物质运输能力,同时具备独立飞行3个月的能力。从功能方面来讲,“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具有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能力。而更大的一个亮点则是“天舟一号”具有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的能力。“天舟一号”的在轨推进剂补加能力约为2吨,这使得“天宫”系列空间站乃至中國未来的大型空间站的在轨运行时间能够得到极大的延长。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加油站,是快递员,更是中国航天迈出发展建设重要一步的象征。
回想前不久,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同年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10月23日早晨7点31分,“天宫二号”的伴随卫星成功释放。“天宫二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在开展了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释放伴飞小卫星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发展,使得“天宫”系列空间实验室终于有了完整的技术组合,成为了一款成熟的空间站。
航天科技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领域,航天科技成就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航天科技取得的创新成果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创新信念和信心,为全社会创新创造提供了强大激励。而“天舟”货运飞船的发展本身则多了民众参与这一层意义。“天舟”这个名字的诞生凝结了广大公众的集体智慧。时光回溯到2011年4月25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正式向公众开放未来中国货运飞船的征名活动。截止到5月20日,该办公室共收到5万余个名字。当年7月8日,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名誉院长、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座谈中国中央电视台时,揭晓了入选前十的入围名称,它们分别为:“天梭”、“鲲鹏”、“天舟”、“神龙”、“龙舟”、“神骥”、“天马”、“云梯”、“神驹”、“行者”。2013年10月31日,中国首款货运飞船正式定名为“天舟”。“天舟”,这个由“天宫号”空间站和“神舟号”载人飞船各取一字组成的名字,获得了“TZ”代号,成为了中国航天器大系统中的年轻一员。
货运飞船发射后会与空间实验室或空间站进行自动交会对接,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补充推进剂、空气、水、食物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可以大幅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另外,货运飞船也充当了空间站“垃圾桶”的角色。航天员取出货运飞船升空携带的物品后,可将站内的废弃物品搬运到货运飞船上,关闭气闸后,货运飞船脱离空间站,返回地球时废弃物连同货运飞船在大气层中烧毁。
在企盼“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之际,期待中国的科研院所、高校中的研究人员和分布在企业、社会各界的自由工程师能够为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创造更大的成就。同时也期待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能够获得更多民众的参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