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死亡是最好的老师

2017-06-30李珊

好日子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育课公墓幽灵

李珊(德国)

幼儿园的死亡教育课

当我带着女儿优优飞赴德国与老公团聚并定居时,我的父母恋恋不舍地将我们送到机场,母亲抹着眼泪说我们这一去就是聚少离多,叮嘱我们经常回国看看他们,让他们死之前能多见我们几面。

上飞机后,优优问我:死是怎么回事?外婆为什么说自己会死?死了之后她会去哪里?为什么死了之后就见不到我们了……这一连串的问题硬是把我给问住了。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毕竟她还只是个才5岁的孩子,我觉得让她弄懂什么是死亡是件很复杂的事情。而且,我觉得让一个小孩子知道每个人将来都会离开这个世界是会对她的心理造成阴影和伤害的。

所以,我最后未能免俗地用睡着了、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诸如此类的话把优优搪塞了过去,并及时转移了话题。因为我不想让优优太早弄懂死亡这件让人悲伤的事儿。作为母亲,我觉得我这么做是在保护她。

没想到的是,到了德国后,我发现我的这种保护性做法是徒劳,那边竟然将死亡列为了一门教育内容……

优优到德国进了幼儿园,没过多久,她回家告诉我说下周三老师要给他们上一堂死亡教育课,并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去参加。

怀念花生

那天我满腹疑惑地去了,到了幼儿园才知道原来是优优班上同学们集体养的兔子“花生”死了,老师要大家一起给它开个追悼会。

老师很坦然地说道:花生的离世让很多喜欢它的同学很悲伤,当然也有不喜欢它的同学表现得若无其事,但这两种情绪其实都是不对的。死亡是一件无法避免的事情,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伤心得无法自拔,应该带着一种怜悯之心坦然面对……

死亡教育课最后变成了一堂手工课,班上的学生们一起动手给花生做了纪念册,大家把平时给花生拍的照片集中到了这本册子里,每个人都在册子里写上了想对花生说的话。

纪念册完成后,老师把它摆到了教室后边的陈列架上,说每个同学都可以随时去取下来看。她还告诉大家:花生在生前得到了你们细心的照料,因为你们,花生走过了一段幸福的生命之旅。同样,花生还在的时候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欢乐。所以,花生离开时心里是感谢大家的,而大家也应该感激并肯定花生曾经存在的价值……

回家后我问优优:关于花生的死,你是怎么想的呢?优优回答:我才认识花生不到三个星期它就死了,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我一样很难过。可是听老师说了以后,我就没那么难过了,觉得花生离开就像花儿要枯萎、树会落叶一样,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了。

我开始觉得,幼儿园的死亡教育课,不仅不恐怖,而且很有效。优优提出要在家养一只小白兔,我满足了她这个要求,她给新的小白兔起了个名字也叫花生。

爷爷变成了幽灵

过了一段时间后,幼儿园给每个孩子发了一本绘本,让他们带回家由家长辅助他们阅读。

光看封面的书名就让人有点头皮发麻——《爷爷变成了幽灵》。但当我陪伴优优阅读的时候,我发觉这本有关死亡的书籍其实非常温情。

书中的男孩叫艾斯本,他最喜欢的人是爷爷霍尔格。不料爷爷突发心脏病猝死,艾斯本非常伤心,哭个不停。结果那晚爷爷回来了,坐在橱柜上看着艾斯本。他忍不住问道:爷爷,你不是死了吗?爷爷回答说:我也以为我死了。艾斯本继续问:难道你变成了幽灵?他告诉爷爷书上说只要幽灵愿意,就可以穿过墙。爷爷开心地说那我来试试。于是爷爷穿墙走了出去,然后又走了回来。艾斯本觉得爷爷变成幽灵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爷爷也每天晚上都来找艾斯本玩。

可是有一天,爷爷叹气说他好像并不快乐,因为他不能总当一个幽灵吧,他告诉艾斯本说他从书中得知,如果一个人去世时忘了做一件事才会变成幽灵。可他想了好多天,就是想不起自己忘了做什么事。

为了帮助爷爷,艾斯本和他一起想,爷孙俩回忆起了很多快乐的往事——他们一起去游乐场坐过山车、他们一起在花园里挖了个大坑种树、他们一起看电影时都睡着了……终于有一天,爷爷说他想起来了,艾斯本问爷爷到底忘记了做什么事,爷爷回答:我忘了对你说我爱你和再见!说完后,爷爷穿墙离开了,艾斯本不停地挥手,目送爷爷消失在黑暗中……

优优哭了,连我都觉得鼻子酸酸的。但这本书最后有这么一段话:死亡是我们必然要经历的过程,生命有开始有结束,这是生命的定数,也是这个世界游戏规则的一部分,生命到了这里,就该让它自然地离开……

去公墓上课

一天优优放学回来,告诉我说老师今天带他们去公墓了。這并不是优优第一次去公墓,在国内的时候,逢到清明节我也带优优去公墓祭奠过我的祖辈。清明扫墓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数以万计的生者在那特定的日子里蜂拥而至,公墓于是熙熙攘攘犹如一个农贸市场,喧嚣远胜过哀思。

而且国内的公墓往往都远离市区,逢到清明时为了疏导交通,公墓附近的路段私家车还禁行,只能乘坐扫墓专线公交车前往。不管是去还是回都像打了一场人海大战,身心俱疲。

可是优优告诉我,他们去的公墓就在幼儿园附近,走过去还不到五分钟——据我所知,优优的幼儿园可是位于我们居住的小镇的黄金地段呀,那这公墓岂不是也位于中心地段?

周末时,带着点好奇心,我让优优带我去了她幼儿园附近的公墓。要不是那里竖立着墓碑的话,我压根意识不到那里竟然是公墓。有根的、无根的鲜花触目皆是,还有高大的苹果树挂着累累的果实,苹果树下有一条条的原木长凳,长凳的边缘发着幽幽亮光,这是经常被人坐才会有的“包浆”。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放眼望去有不少的人在这里或坐或站。凑近了再看,更罕见的是,坐在长凳上的人竟然还捧着书大声诵读美丽的诗文。

我跟他们闲聊了几句,才知道在德国这么做是很常见的事情。只要心里怀念起逝去的亲人了,就会带着鲜花和诗歌来亲人的墓碑前呆上一阵儿,清理一下墓穴周边的落叶,给亲人送上一簇鲜花,再为亲人读几段诗歌。既怀念了亲人,也陶冶了自己。

他们还告诉我,在德国,墓地常常与住家比邻而居,因为他们觉得生者与逝者就应该保持近距离。若是葬得太远,逝去的亲人就会觉得寂寞。所以他们都愿意与逝者朝夕相处。

死亡教育不能缺席

回国探亲时我也跟朋友们谈起德国的死亡教育,他们都觉得匪夷所思。于是我把白岩松的一篇文章推荐给他们看,上面写了这么一件事……

我七岁时,外婆意外中风去世。去世前三天,我被带到她病床前。没有一个大人告诉我,外婆已经生命垂危,我完全不知道,那是最后一面。我被匆匆带去,又被匆匆带走。直到外婆下葬后一个月,我才知道她死了。大人们以为把我和死亡隔离是对我的保护,却不知道这种做法对我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在文章最后,白岩松写道:在我们的教育里,一直缺席“死亡”这一课。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每次探亲结束去德国时,我的父母一样会送我们去机场,而且每次走的时候母亲都是念叨着见一次少一次诸如此类的话语。但优优却不会再追问我那些有关死亡的问题了,我相信,在她心里,已经对死亡这件事儿有了自己的认识与见解了。

我越来越觉得,让孩子早点了解死亡这件事并不坏,对于这样一件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结局,与其回避,不如面对。

猜你喜欢

教育课公墓幽灵
神秘的恐龙公墓
快把我哥带走
美国公墓像历史博物馆
神秘的恐龙公墓
省长上了一堂“教育课”
唐代郝公墓志铭考
1916年的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