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重步行训练对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

2017-06-29钱燕何买定陈红波李鑫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偏瘫脑梗死疗效

钱燕+何买定+陈红波+李鑫

【摘要】 目的:对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减重步行训练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被确诊为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55例,按照康复训练的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27例,对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增加减重步行训练;B组患者28例,对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能力、下肢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并且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调查,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A组和B组患者在步行能力、下肢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均得到改善,并且A组患者的改善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的随访调查发现,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对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较好,患者的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脑梗死; 偏瘫; 疗效; 研究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5-0150-02

近年脑梗死并发偏瘫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部分脑梗死患者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和肢体偏瘫,部分患者会失去步行的能力且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大大下降,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不便[1]。临床上经常应用常规康复治疗的方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治疗,但是此种治疗方法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患者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并且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疼痛[2]。目前减重步行训练成为世界各国学者关注的重点,此种治疗方法的机制是使用悬吊装置减少患者上身的重量,从而减小下肢承受的重力,并且借助电动跑步机让患者进行规律的步行运动[3-4]。此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醫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被确诊为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对27例患者使用减重步行训练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被确诊为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55例,按照康复训练的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27例,其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40~70岁,平均(55.23±15.18)岁;病程2~14 d,平均(8.21±5.67)d;左侧偏瘫患者15例,右侧偏瘫患者12例,二级偏瘫患有13例,三级偏瘫患者10例,四级偏瘫患者4例。B组患者28例,其中男14例,女14例;年龄41~72岁,平均(56.52±16.71)岁;病程2.5~15 d,平均(8.54±6.23)d;左侧偏瘫患者13例,右侧偏瘫患者15例,二级偏瘫患者10例,三级偏瘫患者12例,四级偏瘫患者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B组患者治疗方法 使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治疗过程如下:(1)对患者的姿势进行调整。在患者卧床期间进行良肢位摆放,减少患者四肢出现痉挛的几率,在患者处于仰卧位时将其肩部上抬,上肢向外旋,将肘部和腕部伸直,掌心朝上并且手指伸直;将患者下肢并拢同时向内旋,在偏瘫一侧的下肢放置海绵垫,使踝关节位置呈直角,脚尖向上,并且需要定时对患者的卧床姿势进行调整。(2)对患者的神经肌肉进行电刺激。此治疗过程主要使用低频脉冲电刺激仪(北京耀洋康达医疗仪器有限公司,KT-90B),使用三角波形电流,其脉宽、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及间歇时间分为280、280、180、1400 ms,其频率为0.45 Hz,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电刺激的强度进行明确。在治疗上肢过程中需要在患者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位置分别放置一块电极板,将其作为主电极,并且需要在斜方肌及菱形肌位置分别放置一块电极板,将其作为副电极,电刺激的时间在8~10 min,1次/d;在治疗下肢过程中将主电极放置在股屈肌及股直肌上,将副电极放置在骶棘肌和臀中肌上,刺激时间和次数同上。(3)使用神经生理疗法对患者神经进行促通。(4)对患者进行直立床训练。(5)对患者进行坐式和站式训练。(6)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1.2.2 A组患者治疗方法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减重步行训练进行治疗,具体治疗过程如下:使用电动减重装置(江苏常州市钱璟康复器材有限公司,G-JZB-03)和步态训练器对患者进行减重步行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确定最初的减重值。例如:患者经布鲁恩斯特朗分级为二级时,使用减重装置将患者下肢承受的重力减少40%,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每次训练后的耐受情况对减重值进行适当的调整,在患者恢复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完全负重进行步行训练,使用电动装置控制步态训练器的运动速度,在初期时将其速度控制在0.25~0.35 m/s,后期根据患者的病情提高步态训练器的运动速度。在减重步行训练初期时需要由2名康复治疗师陪同,1名康复治疗师对患者偏瘫一侧的下肢进行摆动,另外1名康复治疗师将患者的髋关节进行伸展,并且对骨盆进行旋转等,在训练过程中需要保证患者的躯干始终处于笔直的状态;当患者的下肢力量有所增加以及步态有所改善后可由1名康复治疗师陪同。减重步行训练的时间在10~25 min,如果患者的体质比较虚弱或者血压变化幅度较大时在训练5 min后需要停止8 min,按此循环进行,每天训练1次,让患者连续训练2周。在2周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能力、下肢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3个月内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行能力、下肢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行能力、下肢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均得到改善,并且A组患者的改善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经过3个月的随访调查发现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相关研究证实,如果脑梗死患者控制步行功能的神经中枢遭到破坏,人体肌肉激活水平、步行能力和平衡能力等方面将明显下降,临床症状主要有肌肉无力、偏瘫及肌张力出现异常等[5]。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对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可以借助此点进行治疗[6]。在使用常规康复训练对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康复治疗师虽然在患者身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取得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而且有时会因为训练内容不当或者训练量过大导致患者病情出现加重的情况,临床上需要不断研究更加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7]。

减重步行训练是康复治疗新技术,此种康复治疗技术主要应用电动减重装置和步态训练器对患者错误的步行运动进行更正,使用此种康复治疗技术可以让患者的肌肉和神经中枢进行协同运动,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此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被确诊为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对27例患者使用减重步行训练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使用此种康复治疗技术的患者在步行能力、下肢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方面均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减重步行训练对早期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显著,患者的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萧伟成,吴伊敏,黄营湘,等.等速肌力训练对脑梗死偏瘫者步行恢复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9):58-59.

[2]何惠燕.早期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2):269-270.

[3]同艳风,李青.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17-19.

[4]赵习明.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1):1357-1358.

[5]左惠榕,王彤.脑梗死患者康复介入时机与疗效关系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9):700-702.

[6]张军伟,杨颖,郝正玮,等.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肌张力与P300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7):1693-1695.

[7]吳舟娜,应红芳,何松彬,等.早期神经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4,36(11):1023-1024.

猜你喜欢

偏瘫脑梗死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脑梗死怎样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