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肢具在股骨干骨折院前急救固定中的效果观察
2017-06-29罗连平冼秋霞
罗连平+冼秋霞
【摘要】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使用膝肢具在院前急救固定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州市中医院急诊科2016年1-10月的54例院前急救患者,其中夹板固定组26例采取传统的夹板固定,膝肢具固定组28例采用膝肢具外固定,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膝肢具固定组疼痛评分(按脸谱评分表)低于夹板固定组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固定时间(1.4±0.2)min,短于夹板固定组的(4.0±0.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使用膝肢具在院前急救中能快速地固定患肢,为转运及抢救赢得了时间,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膝肢具; 院前急救固定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5-0127-03
近年来,由交通事故引起的股骨骨折已成为临床最为常见的骨科疾病[1]。由于有重要的神经血管在股骨干内侧走行,一旦发生骨折会导致大出血休克,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做好股骨干骨折的急救工作,提升急救效率[2]。膝肢具适用于成人和儿童的骨折部位或患肢的固定与支撑,具有速效稳定,灵活简便,快速缓解患者痛苦等优点。现回顾性分析2016年1-10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接收的两组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对比,对使用膝肢具固定及夹板固定股骨干骨折的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高州市中医院急诊科2016年1-10月的院前急救患者54例,夹板固定组26例,采取传统的夹板固定,男20例,女6例;年龄13~74岁,平均(42.78±4.56)岁;膝肢具固定组28例,采取膝肢具外固定,男21例,女7例;年龄15~75岁,平均(43.05±4.3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固定前疼痛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夹板固定组 采用传统固定方式固定。传统夹板固定至少需要3人合作,1人牵引伤肢,1人取股骨专用夹板分块固定,另一人取绷带先固定夹板中间处,再固定上、下夹板处,然后再松开中间重新固定牢固,松紧度以伸入1指为宜。传统夹板固定方法,耗时久,消耗人力多,且只能固定局部,装运时极易加重患者的疼痛,或可能使患者骨折异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1.2.2 膝肢具固定组
1.2.2.1 材料选择 笔者所在医院使用的膝肢具(河北省安平县河漕医疗器械厂生产)为成人下肢医用外固定支具(简称膝肢具)。由高分子泡沫板(ABS、PVC、PE)、塑料板、塑料支架、尼龙粘口和柳钉等材料加工而成。分左、右膝肢具,形状如同下肢,上宽下窄,弧度和下肢一致,易于固定,固定后,整个肢体无法再来回移动,能起到有效固定的作用。
1.2.2.2 型号选择 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及肢体的大小选择适合的型号,笔者所在医院使用的膝肢具分大、中、小三种型号,一般儿童使用小号,成人体重40~70 kg选择中号,70 kg以上选择大号[3]。如果选择型号过大,膝肢具与肢体无法紧密接触,骨折部位有可能会移位,无法起到有效固定的作用,型号选择过小,膝肢具无法包裹下肢,肢具两边无法起到承重作用,会加重患者的疼痛,且肢具小,固定过紧,会影响患者的血液循环,有可能引起患肢缺血等严重后果。
1.2.2.3 固定方法 膝肢具标志点,以上端放置于患者大腿内侧腹股沟处为点,腹股沟底下垫棉垫,避免摩擦造成患者皮肤损伤。院前医生护士配合,一人以外科固定手法轻抬患肢,一人从下方快速放入膝肢具,用尼龙粘口带,按肢体形状拉紧固定,能有效的固定整个伤肢,下肢承重均匀即可。如为下肢开放性损伤的,则用棉垫加压包扎后再置入膝肢具。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固定方法处理后的疼痛评分和处理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相关对比数据分析和处理工具选择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膝肢具固定组疼痛评分(按脸谱评分表)低于夹板固定组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固定时间短于夹板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股骨干骨折在院前做好急救工作是提升治疗效果的前提,而在急救过程中要以患者的临床症状为依据进行诊断,诊断并不困难,存在外伤史,大腿畸形及肿胀明显,局部疼痛剧烈,存在骨摩擦音及活动异常,同时会发生大出血休克,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4]。要快速止痛、止血,构建静脉通路,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观察,避免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尤其是老年人,因为老年患者一般伴有基础疾病,比如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因此在救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患者患肢感觉运动情况及血液循环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对患者主诉进行认真听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在转运过程中要避免再次损伤,对肢体进行有效固定[5]。本研究给予患者膝肢具进行固定,效果较为理想,不但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程度,而且缩短了固定时间,具体优势如下。
3.1 减轻疼痛
传统的夹板外固定仅仅是固定局部,当移动患者时,未固定的部位会因惯性而晃动,从而牵拉到骨折的部位,加重患者疼痛,而膝肢具固定法能有效地固定整个下肢,使下肢同时固定在一条线上,受力均勻,移动患者时方便、安全,不会仅由局部受力,从而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在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比中,使用膝肢具明显优于夹板固定。
3.2 减少院前固定患肢的时间
2016年1-5月股骨骨折的26例患者中,院前使用夹板固定的时间为(1.4±0.2)min,2016年6-10月28例患者使用膝肢具现场固定时间为(4.0±0.1)min,比传统的夹板固定使用时间节约近2/3。大大缩短了院前急救的时间,赢得了抢救时间。
3.3 利于转运
股骨干骨折患者在转运的过程中,本市山路居多,从市到镇到村路程一般都在30 km以上,且乡镇路况差,道路颠簸,车辆摇晃,传统的夹板固定部位单一、局限,转运途中容易造成肢体晃动,牵拉骨折部位,极易引起患者不舒适及疼痛,从而影响转运的质量。而膝肢具能按下肢的形状有效地固定患肢,无论怎么移动患者,肢体都不会左右晃动,搬运的时候只要轻托膝肢具即可[6]。
3.4 注意事项
(1)股骨干骨折患者在转运过程中要加强注意,不合理的转运会导致患肢经受再次损伤,在转运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伤口敷料浸染程度、表情、肤色、呼吸及神志进行严密观察,对患者瞳孔、脉搏及血压进行定时监测,如果有异常发生,要立即采取救治措施[7]。(2)使用前注意检查膝肢具的质量、肢具型号及左右,膝肢具左右均可使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按伤肢选择膝肢具,这样固定会更贴服、更舒适。(3)置入膝肢具后应注意调整患肢的松紧度,以肢具可塞入1指松紧度为宜。使用膝肢具应每隔15~30 min观察患肢血运、肿胀情况。避免过紧阻断患肢血流造成患肢缺血缺氧坏死[8]。(4)如为开放性骨折,伤口外露,要做好伤口的保护工作,避免伤口被污染,对感染加重,应包扎好外露骨头或肌肉后,方可置入膝肢具,如骨头外露严重,则不适宜使用膝肢具,以免肢具摩擦骨头,加重患者疼痛。(5)针对自行滑回的骨折断端,在进行转运时,医师要注意避免用手对伤口进行触摸,在固定骨折时,要对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如果存在肢端肿胀麻木、皮肤苍白、青紫等情况,要对原因进行查明,以便及时进行处理[9]。(6)如股骨骨折合并下肢脱套伤患者,应先清洗污染部位,棉垫包扎固定后方可置入膝肢具[9]。(7)如果为冬季,要加强保暖,在到达医院后,要做好交接班,对伤情如用药情况、生命体征、末梢血运及固定情况进行重点交接。
综上所述,股骨骨折患者院前急救、转运使用膝肢具能快速地固定患肢,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大大减少了急救现场停留的时间,为患者赢得了治疗时间。且这种膝肢具成本低,属于合作医疗及医保报销的范围,术后固定也可以使用,值得在各医院急诊及临床推广使用,特别是县级医院。膝肢具的合理使用不但減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抢救的时间,而且节省了人力、时间,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康淑梅.50例股骨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2011,9(7):168.
[2]魏俊强,刘利蕊,潘进社,等.仰卧位与侧卧位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8):660-665.
[3]孙然,程家祥,陈伟,等.股骨干骨折的类型、性别及年龄特点[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3):238-241.
[4]杜晨光,张英泽,陈伟,等.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诊治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2016,54(7):553-557.
[5]韩庆斌,李意,李新志,等.附加侧方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分析[A]//第三届全国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148-149.
[6]张继东.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疗,2014,33(36):38-39.
[7]刘磊,孙家元,陈伟,等.自定位微创钢板与普通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山羊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5):433-436.
[8]付世杰,高海军,张建志,等.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中大转子倾斜指数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5):411-415.
[9]丁清和,张弛,周阳升,等.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成因分析及其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10):1043-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