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效果观察
2017-06-29李加和朱利平
李加和+朱利平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8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59例)和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小青龙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59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半年后复发率及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γ(TNF-γ)、白细胞介素12(IL-12)、免疫球蛋白E(IgE)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显著高于对照组(88.1%),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半年复发率(23.7%)显著低于对照组(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12、TNF-γ指标水平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gE水平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可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中西医结合; 疗效观察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5-0103-03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季节性鼻炎及常年性鼻炎两种类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往往表现为鼻塞、连续喷嚏、突发性鼻痒、流涕等症状,有的患者嗅觉会减退[1]。一般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病程比较长,而且发病不是很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当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是并没有取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尝试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且取得了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2]。为进一步探讨分析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8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分别采用单独常规西药治疗及联合中药小青龙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观察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8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同时排除了合并鼻窦炎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鼻窦或鼻腔畸形患者、合并严重免疫系统疾病或心肝肾脏器功能不全患者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现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11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9例)和治疗组(59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21例;患者年龄18~68岁,平均(33.1±3.5)岁;病程1~20年,平均(4.8±2.4)年。治疗组中男36例,女23例;患者年龄18~68岁,平均(33.5±3.2)岁;病程1~20.4年,平均(5.2±2.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首先应接受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尽可能避开过敏源,养成健康、规律的作息习惯,平时应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对照组患者给予10 mg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給予中药小青龙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具体中药方如下:炒白术15 g,白芍15 g,黄芪15 g,党参15 g,茯苓15 g,当归15 g,银柴胡10 g,升麻10 g,干姜10 g,桂枝5 g,麻黄5 g,炙甘草5 g,细辛5 g。上述中草药1剂/d,加水煎煮取450 ml药汁分早中晚3次温服。两组患者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很快得到改善甚至消失,仅偶尔复发;有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得到一定改善,复发次数有所减少,复发时临床症状减轻;无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经常复发。总有效=显效+有效。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复发率,同时应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γ(TNF-γ)、白细胞介素12(IL-12)及免疫球蛋白E(IgE)等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通过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半年后复发率对比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显著高于对照组(88.1%),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半年复发率(23.7%)显著低于对照组(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gE、TNF-γ、IL-12等指标变化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IL-12、TNF-γ指标水平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E水平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该种疾病发病主要是由于特应性个体和致敏原接触所致[3]。机体一旦和致敏原接触后会释放大量由IgE介导炎性介质(以组胺为主),而且细胞因子、促炎细胞及免疫活性细胞等也会参与到整个病变过程,进而使鼻黏膜产生慢性炎症反应。根据钟柳娜等[4]的研究表明,特应性个体的体内可能含有大量T细胞可生成白细胞介素,从而增加IgE的合成量。IL-12一方面对于人体T细胞增殖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诱导TNF-γ的合成,进而阻碍合成IgE抗体。因此,可以通过测定TNF-γ、IL-12及IgE等指标变化情况判断患者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环境控制、健康教育、免疫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措施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本次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氯雷他定片对于组胺H1受体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可有效抑制变态反应,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虽然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一旦停药后很容易复发,远期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5]。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很多学者发现中药在抑制变态反应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田楠[6]认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应属于祖国中医学中“鼻鼽”的范畴,根据《刘河间医学六书》中记载“鼽者,鼻出清涕也”及《证治要诀》中记载“清涕者,肺寒所致”,该病的病变位于鼻,但病位在于肺,而且和脾肾等脏器有关,其病理机制主要是由于患者肺脾气虚,卫表不固导致的。因此,应采用补脾温肺的药方治疗[7]。本次治疗组患者采用的小青龙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方中白术、黄芪主治表虚易感风邪者,且经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两种中草药均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抑制过敏性炎症反应。白芍也具有养血敛阴和营的效果;桂枝、麻黄可温肺行水、祛风散寒;茯苓、当归可养血健脾;银柴胡配伍黄芪可升举阳气。总之,小青龙汤可起到温肺化饮、解表散寒的效果,补中益气汤可起到健脾益气的治疗效果,两药方合用可达到健脾益气、温肺固表的效果。
本次研究表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8.5%,半年后复发率也比对照组低18.7%,两组患者治疗后IL-12、TNF-γ指标水平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E水平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王日荣[8]的研究报道基本相符。由此可见,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西药联合小青龙汤与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的效果相对于单纯西药治疗更优。
综上所述,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中西醫结合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可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超,姜涛.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及对患者血清IL-12和TNF-γ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2,32(12):1077-1080.
[2]程雷.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免疫治疗[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1,25(5):33-35.
[3]王丹丹,皇甫辉.鼻炎宁颗粒辅助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2,7(3):201-207.
[4]钟柳娜,沈毅,关伟,等.小青龙汤合防风通圣丸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80例[J].北京中医药,2012,31(6):456-457.
[5]赵峥睿.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脊源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6]田楠.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及对鼻腔黏液纤毛传输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7]方美善,窦逾常,姚嵩梅.天灸疗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14,34(10):857-860.
[8]王日荣.针药结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辨证论治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