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期“项目经营者”式的图书编辑角色

2017-06-29穆雪

采写编 2017年2期
关键词:图书编辑出版

穆雪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图书市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图书出版已成为一项系统工程,编辑的职能和角色也相应必须调整。作为图书出版社的编辑,如何掌握新时期图书市场的规律以及如何转变观念、转换工作方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从而使出版这一文化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主要从新时期编辑的“项目经营者”角色这一角度入手,对于新时期编辑应该具有的能力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图书编辑;项目经营者;出版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变化,编辑的地位以及作用等也随着变化,新时期也对编辑的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新时期一名编辑,也要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不断地提升自己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适应竞争激烈、千变万化的市场。如今,一本书从策划到进入市场,整个环节犹如一项系统工程,如何保障系统的良好运作以达到系统的最优化效果,这就需要把一本书的生成过程当作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做,编辑则承担了该项目的“项目经营者”这一角色。

一、新时期出版的特点

传统时期的“线性”出版早已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新时期更强调“系统性”的作用。从一本书的市场调研、选题策划到组稿编辑、定稿排版,再到印刷发行、市场反馈等所有环节都需要紧密合作,忽视任何一个环节以及任何环节不能良好互动合作的话,都会影响书籍的最终销售结果。不能得到读者认可,就要被市场淘汰,所以,新时期出版工作是动态前进的过程,需要不断根据读者和市场的最新状况而调整出版的相应环节,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和市场的需求,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新时期作为“项目经营者”的编辑需要具备的能力

(一)全新的经营理念:从文化人到“文化商人”。新时期,编辑不能只把自己当作一名文化人,而更应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文化商人”。出版单位是企业,相应的,出版物就是商品,出版活动的价值就在于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是出版企业存在的根本,而企业的存续则要依靠其经济效益。不能把社会效益作为衡量出版活动的唯一尺度,不论编辑自身认为是多么优秀的书籍,如果这本书没有读者,那么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出版社的生存也会受到威胁,也就谈不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在编辑坚守自己的文化人角色的同时,一定要具备市场眼光。

(二)复合型能力。作为图书“项目经营者”的编辑,是整个系统正常运作的保障,是各种资源的整合者,必须熟悉图书由调研策划、组稿排版、印刷发行以及营销反馈等一系列的环节,这就需要编辑成为一个复合型的人才,不只是知識结构的复合,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复合。具体要求如下:

1.“T”型的知识结构。作为新时期的编辑,其知识结构不能只博不专,也不能只专不博。编辑的知识结构应该是“T”型结构的,即有自己精深的专业领域的知识,也有广博的专业以外的知识,这对于编辑在信息爆炸时代敏锐地捕捉信息、分析信息和运用信息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编辑应当从封闭型知识结构向开放型知识结构转变,编辑的主要知识不能局限于以前所学的内容,现代社会是知识社会、信息社会,知识和信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封闭型的知识结构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创意出版产业发展的要求。因此,新时期编辑的知识结构应成为开放型结构,通过对新知识的不断接纳和吸收,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完善和更新。

2.创新意识。编辑必须是从无到有的创意人。老一辈出版家王云五就一直主张:一个出版家能够推进与否,必须视其有无创造性的出版物。创新可以极大地推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只有不断创新,一个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出版业是文化创意产业。面对竞争激烈的出版市场,只有创意出版,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所谓创新,就是创造新鲜的内容、新鲜的形式、新鲜的表述和新鲜的风格。创新的源泉是社会生活、社会实践,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在提高自己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的同时,时刻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在社会的高速发展变化中发现新的文化需求,从而创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3.策划能力。策划力是编辑的生命线。策划是展开、实现创意的过程,编辑策划以选题策划为主,选题策划是出版工作的首位,决定出版的方向以及出版的兴衰成败,但是图书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策划选题、组稿、编辑加工、版式装帧设计、印刷、宣传、营销、发行等诸多环节,所以编辑应树立全程策划的观念。新时期,编辑应该将策划思想应用到图书出版的每个环节当中去,应当特别重视图书的宣传和营销,利用营销活动扩大图书的影响,实现图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整合营销能力。书籍从创意策划阶段成功转化为印刷实物后,更重要的是将书成功地送到读者的手中。新时期,营销不是从书籍印制完成后开始的,而是在创意策划阶段就需要考虑的。在成本核算阶段就需要确定书籍的受众群以及预测大概的受众量,而这些预测的准确度都基于我们预测的书对于读者的吸引力,即书的卖点。这就需要编辑必须具备营销的思想以及能力,从创意策划阶段一直贯穿到书籍上市以后,也要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调整营销策略,从而达到更好的推广效果。

5.管理协调能力。图书的出版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需要各个环节的人员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作为统领这一流程的“项目经营者”的编辑,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调动各方的人力、资金、资源来为这一系统服务。从市场调研阶段、策划筛选阶段、组稿阶段、印制发行阶段以及营销阶段,编辑都需要跟团队内外的各种各样的人合作,这就需要编辑要有良好的管理协调能力来确保整个系统的良好运转。其中,管理好作者队伍尤为重要,因为作者是策划方案的落实者,是所有书籍的知识源泉,如何管理好自己的作者队伍,如何与各种个性鲜明的作者融洽相处,这些都需要编辑有良好的管理协调能力。

结语:出版不仅是满足现实读者所需的产业,更是面向未来的文化产业,网络上的信息可能转瞬即逝,但出版物却是沉淀下来的精华。市场化难免给图书产业带来些许的浮躁与波动,但市场化也给图书出版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编辑必须转变思想,掌握新的工作方式,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但应当注意的是,现代社会对编辑的要求似乎近乎完美和苛刻,编辑真的必须具备“十八般武艺”才能胜任“编辑”这一职位吗?也有人提出了编辑职能的泛化倾向,作为“项目经营者”角色的编辑,虽然能够具备出版每一环节的能力是最好的,但是实际当中全能型的人才还是非常紧缺的,怎样对编辑的职能进行细分以及怎样更好地统筹出版工作的每一环节,这些都是值得再讨论的话题。另外,在我们都在着眼于市场化条件下编辑必备的新的能力时,我们不能丢掉传统编辑的基本技艺,为每一本书把好关,也为我们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把好关。

参考文献:

[1]朱静霞.新时期图书编辑职能的演化与转型[J]. 理论界,2010(06).

[2]马国宝. 新时期下图书出版编辑的创新与改革 [J]. 中国培训,2017(06).

[3]李晓春,论新型图书营销模式下编辑如何发挥作用[J].知识经济,2017(06).

[4]赵静宜. 当代图书编辑工作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J].新闻传播. 2017(04).

[5]鹫尾贤也. 编辑力[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6]刘雅洁. 数字出版时代传统图书编辑的转型 [J].新媒体研究.2016(03).

(作者单位: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

猜你喜欢

图书编辑出版
接龙小说“出版”,开学大家嗨起来!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试析阅读危机下图书编辑的努力策略
万方数字出版下的科技图书编辑业务素质研究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
从西方青年学者与翻译家看中国出版“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