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追问”三步巧立意
2017-06-29樊义安
樊义安
“新材料作文”新在哪里呢?新在立意要求上。
我们来看一下此类作文的要求:“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立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如何“全面理解材料”,再从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成了新形势下作文写作的难点。面对这个难题,学生往往束手无策,对于眼前的材料不会有条理地分析。今天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一种“五追问”三步巧立意的方法。
面对材料,我们不要笼统地东抓一把、西抓一把。可以对材料先做如下梳理。
第一步:整体概括——何人(对象)、何事、何果
第二步:追问原因——为什么做这样的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第三步:确定立意
示例1:材料涉及单个对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猪八戒站在镜子前,镜子里映出了他丑陋的模样。八戒生气了,举起钉耙把镜子打得粉碎。他放下钉耙低头一瞧,无数个碎镜片里又映出无数个自己丑陋的模样。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立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第一步:整体概括。何人——猪八戒,何事——因镜子映出自己丑陋的模样而打碎了镜子,何果——无数个镜片又映出无数个猪八戒丑陋的模样。
第二步:追问原因。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因为看到了自己丑陋的模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面对不足采取的方法不对。
第三步:确定立意。1.赞美这种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并渴望改正的精神;2.正视不足,要采取好的方法努力改正。
示例2:材料涉及多个对象
阅读“滥竽充数”的故事,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韩非子·内储说上》里说,齐宣王喜欢听吹竽,每次都要三百人一齐吹奏。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里面凑数,照样得到很多赏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湣王继承王位,却要每个人单独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立立意,确定文體,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第一步:整体概括。何人——齐宣王,何事——听三百人一齐吹竽,何果——南郭滥竽充数;何人——齐湣王,何事——听每个人单独吹竽,何果——南郭逃跑了;何人——南郭,何事——根本不会吹竽,滥竽充数,何果——最后逃跑了;何人——南郭的同事们,何事——南郭不会吹竽,而不举报,何果——南郭滥竽充数。
第二步:追问原因。为什么做这样的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1.南郭得以滥竽充数,是因为齐宣王给提供了“充数”的条件;2.齐湣王改变体制,无才的南郭无处藏身;3.认识到没有真才实学的下场;4.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第三步:确定立意。1.“大锅饭”要不得;2.领导要有改革精神;3.①要有真才实学②人贵有自知之明;4.敢于抨击不正之风,好好先生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