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上的中国瓷

2017-06-29崔泽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唐三彩元青花龙泉

崔泽

The 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as successfully held in Beijing in May, 2017, obtaining more than 270 specific achievements which covered 76 items in 5 areas of policy, infrastructure, trade, finance, and people-to-people connectivity. Over 2000 years ago, China opened the transcontinental passage connecting Asia, Europe and Africa, known the “Silk Road” today. The Silk Road not only brought goods like Chinese porcelain across borders but also promoted exchanges of peoples, ideas, and cultures.

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最终取得主要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一带一路”战略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深度重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让古丝绸之路的繁荣与蓬勃在今天重演。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至明中期闭关锁国之前,中国与西域各国贸易往来频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货物便是丝绸。此外,瓷器、茶叶等中国“特产”也是漫长丝路上的“硬通货”。

唐三彩

提起唐代陶瓷,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三彩;而在唐三彩中,最具代表性的首推三彩骆驼。

大唐盛世,中国国家统一强盛,物产丰富,吸引着西域的胡商通过丝绸之路不远万里来到中原。来自西域的特产诸如瓜果、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随之来到中原;而中原的丝绸、瓷器、冶铁铸造技术等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亚乃至欧洲。在这往来不断的贸易中,骆驼作为最重要的沙漠交通工具,自然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最重要的运输载体。作为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产物,唐三彩骆驼俑具有强烈的西方文明特征。

除了被称作“沙漠之舟”的骆驼,唐三彩中的很多人物俑也是以西域胡人形象塑造的。他們深目高鼻,头戴尖顶帽,身穿折领衣,牵着骆驼骏马,一副商人的模样。甚至有的胡人俑还抱着西域乐器,边弹边唱。

尽管唐三彩诞生的主要功用是陪葬,但事实上,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输出国外,深受异国人民的喜爱。据考古挖掘,在丝绸之路、地中海沿岸和西亚的一些国家,都曾经挖掘出唐三彩的器物碎片。这种色彩斑斓、造型生动的陶瓷无声地描述着唐代丝绸之路繁荣的盛况。骆驼俑背载丝绸或驮着乐队,仰首嘶鸣,赤髯碧眼的胡人俑,身穿窄袖衫,头戴翻檐帽,再现了中亚胡人的生活形象,使人联想起当年骆驼行走于丝绸之路上的景象。

元青花

元青花诞生于多民族、多种文化融合与碰撞的元代,特定的历史环境注定了它的不平凡。即便是完全不懂瓷器的人,也能凭直觉嗅到其中浓厚的伊斯兰风情。可以想见,在漫长的丝绸之路上,代表着中国瓷器与伊斯兰审美相融合的各色青花瓷器物,被满载着运往西域。可以说,元青花是中国瓷器与伊斯兰文化碰撞出的火花,在这类高级外销瓷上,中国工匠使用了最好的材料,开发出最佳的创意,使之成为中国瓷器史上最独特的一抹亮色。

当时的瓷器贸易究竟有多繁荣?从今天元青花的存世状况就可以看出。原产于中国的元青花,其馆藏数量最多者,竟然是土耳其的托普卡帕皇宫博物馆。在这座奥斯曼帝国的皇家宫殿里,庋藏着10358件来自中国的瓷器珍品,其中,多达40件元青花重器更让其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独占鳌头。众所周知,目前公认存世的元青花数量大约在300余件,且品质参差不齐。托普卡帕宫独藏40件元青花,不仅数量惊人,且品质上乘,很多孤品的发现甚至改写了中国陶瓷史。

伊朗国家博物馆以28件元青花瓷器,成为保存完好元青花的第二大收藏国。伊朗一直是连接东西方文化和贸易往来的桥梁,伊朗人不仅是丝绸之路的保护者,更凭借地理位置优势充当东西方贸易的中间人。《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始通丝绸之路。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张骞派副使抵达安息(今伊朗)。此后汉朝使臣抵达时,安息国王派2万骑兵到东部边界迎接,随后还派使节回访汉朝,敬献礼品。伊朗历代都在丝绸之路上设立驿站哨所,保护商队免受侵扰,促进东西方贸易往来,波斯商人更是借由丝绸之路名闻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元青花之所以呈色鲜艳明丽,让后世再也无法超越,正是因为当时所用的着色剂钴,是从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进口的。这种钴料叫做苏麻离青,呈色优于国产钴料。今天收藏在国外的元青花质量大多好于中国出土的青花瓷,即可证实,当时景德镇是用来料按订单加工,并精选上乘品质的器物用于出口。元青花,见证了古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文化融合。

龙泉瓷

16世纪晚期的一天,巴黎市长在官邸为女儿举行婚礼。达官贵人、名流淑女,群贤毕至。舞台上上演舞剧《牧羊女亚司泰来》,这时候,市长的朋友、一个阿拉伯商人前来道喜,并送上结婚礼物——一件来自中国的龙泉青瓷。只见这瓷器通体流青滴翠,玲珑剔透,优雅静穆,引得现场宾客啧啧称奇。不巧的是,商人忘记了瓷器的名字,恰在此时,市长看到了舞台上男主角雪拉同身上那件碧青華丽的衣裳正与手中的宝贝十分相似,于是,就将这种来自中国的青色瓷器称作雪拉同。此后,龙泉青瓷——“雪拉同”的美名蜚声欧洲。

自宋代开始直至明代,龙泉青瓷一直作为最大宗的商品通过陆路和海路出口到东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等50多个国家。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教授曾这样评述:“一千多年以来,就是这个县份(龙泉),以它品质优异的大量青瓷器,在世界各地为我们换回了巨额财富,赢得了莫大的荣誉,而龙泉一名,也就由此而传遍天下……从中国东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海……无处没有龙泉青瓷的踪迹,这条漫长的‘陶瓷之路,实际上就是中国陶瓷特别是青瓷开拓出来的。”

与唐三彩和元青花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往西域不同,龙泉瓷的主要贸易流向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明时期,中国主要贸易港口为泉州、明州(宁波港)、温州等,作为距离出海港口最近的名窑产品,龙泉青瓷经由浙江宁波、福建泉州等港口外销,是中国外销瓷器中的最大宗产品,成为宋元明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角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不断兴盛的商品支撑,以及古代中国与世界交流交往的文化使者。

猜你喜欢

唐三彩元青花龙泉
话说齐缘堂龙泉铁壶
郭德纲巧用寓言劝爱徒
美从极致简中来——浅析“龙泉”紫砂壶
唐三彩韵
龙泉铁壶 文化传承中的一抹惊艳
绚丽之花——唐三彩
论唐三彩的收藏价值与鉴别
一批分离66年唐三彩文物跨海重逢
从考古发现看元青花在海内外的传播
龙泉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