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理财:应该选择量化、大数据还是AI?

2017-06-29邢海洋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收益基金互联网+

邢海洋

今年量化基金并未站上“漂亮50”的风口,AI也尚处初级水平,大数据基金人设崩塌。股市中人心叵測,尤其在这样一个政策更迭的特殊时期,大数据“不读书不读报”,只统计,如此似乎不能洞察那些改变市场运行的深层次力量,也不能探测到真实世界中深藏不露的“沉默”的少数派。

量化基金

新股发行“注册制”不宣而战,倏忽半年。这期间投资策略斗转星移,牛市中一战成名的量化基金败下阵来。截至6月7日,在可统计今年完整业绩的54只量化基金产品中,36只收益亏损,占比超六成,其中多只量化基金产品收益亏损幅度超10%。今年来已经有5只量化基金延长募集期。

量化基金让人弃之如敝屣,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它们犯了投资之大忌,业绩大“变脸”。要知道,投资于基金的投资者多是追求稳健确定回报的,波动性是影响情绪的致命因素,就连宣称在高波动市场中追求高回报的对冲基金,都应该避免基金净值的大幅度回撤。

2016年,A股市场的整体表现低迷,上证综指全年下跌12.31%,创业板指跌幅更达27.71%,2800余只股票中,取得正收益的股票数量不足四分之一。可在这样一个一片哀鸿的资本市场,主动型量化基金的平均收益-1.12%,使投资者的损失远低于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11.25%和-13.71%。实际上,如果是在年初的暴跌后进场,量化基金普遍给投资者带来20%~30%的收益。

2016年的战绩强化了投资者心目中量化策略“天算胜于人算”的信心,而真正使量化基金深入人心的还是一年前的“股灾”。2015年A股经历了过山车的行情,出现了罕见的巨幅震荡,可这一年量化基金几乎全面盈利,41只可供统计的主动型量化基金中有38只收益为正。令“量化”泯然众人的事实还包括,业绩超过20%的有30只基金,占比达七成以上。进一步来看,净值增长前三名的基金收益都超过80%,分别是申万菱信量化小盘、大摩多因子策略、长信量化先锋A。而这一年,沪指年涨幅仅9.41%。经过了两年的验证,量化基金相对于“人工”基金的优势似乎越来越明显,以至于在年初的基金推介中,很多分析师不约而同地向力求稳健且渴望高收益的投资者推荐了量化基金。

使得量化基金崭露锋芒的,或许是它们跨市场操作战略,比如2015年虽然是大盘股的震荡年,就创业板而言却仍是十足的牛市,该年创业板指数以9倍涨幅完胜大盘,年涨幅达84.41%。这样一个妖股辈出的时代,正适合量化策略大显身手。而在今年,当创业板彻底“哑火”,中小板也一道沦陷后,量化基金似乎并未站上“漂亮50”的风口。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过去一批绩优量化基金,如长信量化先锋A、创金合信量化多因子A、大摩多因子策略等跌幅更凶,今年前5个月跌幅都达到了13%以上。

量化基金为什么不能像墙头草,见风使舵?这或许是它的基因中注定了的。区别于普通基金,量化基金主要采用量化投资策略来进行投资组合管理,严格按照模型及程序的精确设定来优化投资组合。量化型基金运用组合交易工具,下达组合交易指令可以同时自动交易数百只股票,可以做到不受基金经理的情绪波动和个人认知的影响。或许就是因为它们太“自信”、太过遵循固有的价值取向,它们才在2017年这个风格转换的特定历史节点上“走了麦城”。

大数据基金

证监会换帅,从严治市,IPO常态化大剂量,这些都是“人治”的范畴,在一个政策主导的市场,一旦治理思路大逆转,机器刻板顽固的先天不足立时“现形”。如果说量化正如牛顿所言“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轨迹,却无法测量出人心的疯狂”,互联网公司近年来热捧的大数据炒股搜集的却是投资者和公众在网络上所留下的行为痕迹,并由此揣度人心,基于大数据的投资基金是否能胜任这个复杂的市场,给投资者带来优异的回报呢?

在“互联网+”风起云涌的时代,大数据是投资界最热门的话题,那时互联网巨擘摩拳擦掌,凭借获取股民和公众大数据的便利,纷纷推出自己的大数据指数,既预测市场,也顺便展示着大数据的魅力。当然,也只有BAT有能力拥有大数据,推出大数据基金自然也就成了它们的专利。

并且,与传统指数编制相比,在热点轮换快、主题投资频出的背景下,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也是“天时地利人和”,呈现给投资者的完全是一片投资新气象。比如百度百发100指数,发布不久就以优异的收益率完胜中证全指、沪深300、中证500等指数。而若按照其指数编制程序回溯,百发指数每一个年份都取得了超常的业绩,从累计收益来看,百发100的领先幅度惊人,2009年至基金发行的2014年10月的累计增长率达710%,而沪深300、中证500、中证全指分别为34%、145%和83%,如此出众的成绩真是羡煞了广大股民,更令股市大腕们相形见绌。可基于历史模拟的数据毕竟是“事后诸葛亮”,并无真凭实据。

有了大数据基金,还有必要膜拜“股神”和“一哥”吗?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在期盼着被“互联+”带着,超越A股题材与政策炒作的迷雾。

可互联网巨头的感召力令这几只互联网大数据基金发行“秒光”,投资者持币排队也买不到。可真正进入市场运作,大数据基金却并无如发现者吹嘘的那样闪亮,自2015年初开始运作以来,广发百发100指数基金的业绩回报远远低于沪深300指数,也落后于创业板指数。一直被吹嘘为“聚全国人民网上搜索之力”的神奇指数,就此人设崩塌,基金大量被赎回,买者寥寥。

A股最早出现的大数据基金是银河基金的定投宝,这只基金已经运作了3年,其业绩并无特殊之处。此后市场上陆续又成立了17家大数据基金,从累计收益来看,也未超越主动股票基金。今年以来,大数据基金净值表现最好的是南方大数据300,净值增长累计8.74%,而普通股票基金表现最好的是易方达消费行业,今年以来净值增长28.8%。截至今年6月16日的一年内,大数据基金的魁首东方红京东大数据增长24.08%,而易方达消费行业近一年净值累计增长41.74%。一年中223只主动型股票基金有149只取得了正收益,而18只大数据基金仅有4只取得正收益。当AlphaGo战胜了人类所有旗手后,至少在股票市场人类基金经理们保持住了尊严。

大数据基金背后,当BAT们信誓旦旦地宣称“大数据为王”的时候,素以冷静执着不知疲倦著称的机器却打不过“恐惧与贪婪并存”的人脑。或许是为了保全颜面,大数据基金的始作俑者们鲜有探讨。这里也只能推测一二,或许,除了出众的计算能力,电脑之落后,还是因为它的不识“人心”,股市中人心叵测,尤其在这样一个政策更迭的特殊时期,大数据“不读书不读报”,只统计,如此似乎不能洞察那些改變市场运行的深层次力量。更令人遗憾的或许还在于大数据以量为主,挖掘的是浮于表面的大多数人的行为和思考,而真正左右这个世界的,却是更为深藏不露的“沉默”的少数派。

至于大数据基金指数普遍在公布前和公布后表现不一致,模拟倒推出的结果优于基金发行后的表现,这也只有等待BAT们官方的解释了。

AI

要学会读书读报看“新闻联播”,学会揣摩证监会会议的动向,这恐怕不是大数据挖掘工具能胜任的。好在当下AI盛行起来,6月初华夏基金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宣布就人工智能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展开战略合作,蚂蚁金服日前也宣布向金融机构开放AI能力。此前则已有嘉实等机构发声布局AI领域。或许,有鉴于大数据基金的失败经历,几乎所有的合作方都没有推出人工智能基金的计划,只是宣布用AI辅助研发,让人工智能成为投研人员的帮手,充分发掘有潜力的投资标的。

美国金融市场的数据清楚地告诉投资者们,只有很少一部分的主动投资可以跑赢大盘指数。在过去的25年里,只有21.2%的投资于大型公司的基金跑赢Vanguard500指数。在2015年,这个数据只有15.4%。AI若想战胜市场,实际上是要获得市场中那些少数赢家的选股和择时能力。

此前,大数据和量化分析主要依赖量价数据,通过分析量价数据的时序序列来预估股票的涨跌。而AI则可以通过对文本数据的分类、语义分析、主题分析和情感分析,来预测市场对于一个行业或一个公司的预期。AI还将政治事件、金融事件、经济事件纳入分析范围。更重要的,AI还将模拟学习优秀投资经理的思维逻辑、行为能力。

当AI的倡导者们把AI描绘得无所不能的时候,他们自己也承认如今的AI还只能算初级水平。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当然期盼着成熟的AI的到来,届时市场将因高效AI的存在而填平所有价值洼地,战胜市场或落后市场的机会都不复存在。那时的散户也将获得和大师一样的收益。

猜你喜欢

收益基金互联网+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
东芝惊爆会计丑闻 凭空捏造1518亿日元收益
如何解开设计院BIM应用的收益困惑?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6个月回报前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