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让电影节更有国际范

2017-06-29姜浩峰

新民周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菲律宾一带上海

姜浩峰

“最大亮点”,这是《人民日报》对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主题活动”所做出的评价。

无疑,“一带一路”让上海电影节更有国际范了。

每年都为电影节增色

上海国际电影节,堪称是中国率先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电影节。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当年6月,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就首次设立了“丝绸之路风貌”和“金砖五国焦点”两个展映单元。

其中,“丝绸之路风貌”单元展现了来自菲律宾、爱沙尼亚、韩国、斯洛伐克、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伊朗、尼泊尔等国家的电影。譬如改编自同名小说的尼泊尔电影《阿Q图尔克》,展示了尼泊尔当代“阿Q”的人生悲喜剧。作者在电影节上直言:“我们的作品,深受鲁迅先生小说《阿Q正传》启发。”

回看去年的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比之2015年,又增色不少——“一带一路”成了贯穿电影节始终的主题。用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总经理傅文霞的话说:“2016年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一带一路可谓处处能见。比如入围金爵奖评选的参赛影片中,就有出自伊朗、波兰、捷克、以色列、菲律宾、中国等沿线国家电影人之手的作品;亚洲新人奖的入围影片,则来自印度、泰国、以色列、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去年的上海电影节还特辟了“一带一路”专题展映单元,成为国际展映板块的常设单元;电影市场首次设立“一带一路”专区;“一带一路”论坛上,相关国家代表还联合倡议成立“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上海国际电影节论坛主管郭如冰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在去年签订的‘一带一路电影节战略合作协议上签字的,包括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爱沙尼亚‘黑色之夜电影节和埃及开罗电影节这三家国际A类电影节,以及格鲁吉亚国家电影中心。”

今年,在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主题活动,成为电影节最大亮点,完全可以说为电影节更加增色。郭如冰透露,今年电影节上“一带一路”相关活动很多,譬如6月20日举行的“一带一路”圆桌论坛,以及之前的“一带一路”电影文化交流合作备忘录的签订、 “一带一路”主题馆、“一带一路”国别文化推广等。由此看来,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电影文化交流平台的作用,是本届上海电影节的办节使命之一。

呈现沿线风景人文

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共收到来自106个国家的2528部影片申报参赛参展。其中,“一带一路”沿线有47个国家的电影人和电影机构,共申报了1016部影片,占据总数的近一半。经过遴选,3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89部影片进入金爵奖、亚洲新人奖评选和各大展映单元。这些优秀影片以多样的摄制风格和丰富的镜头语言,在大银幕上呈现电影人视角中“一带一路”沿线的风景与人文。

譬如在今年电影节的“一带一路”展映单元首批片单中,能看到一部不丹电影——《嘿玛 嘿玛》(Hema Hema)。其在去年的洛迦诺电影节、多伦多电影节上已有展映,获得不少好评。早前,就有不少国内影迷在“豆瓣”上留言交流,尋找网上观看《嘿玛 嘿玛》的地址。如今,这部影片在中国大陆首次登上大银幕。恰如导演钦哲诺布所说:“有时候你该看一些你看不懂的电影。为什么你总非得看一些你看得懂的电影呢……”许多影迷确实是因了此片神秘的悲伤与懊悔的气氛而去影院的。然而,亦有一些影迷是冲着中国演员梁朝伟和周迅在片中的客串而去的。特别是梁朝伟与刘嘉玲当年在不丹举行婚礼的情景,让影迷至今津津乐道。结合电影,又看出不少特别的感触。

与充满神秘气息的《嘿玛 嘿玛》不同,来自东欧的《克罗地亚宪法》(The Constitution)是一部喜剧片。影片海报上有这么一段文字——“a love story about hate”(关于仇恨的爱情故事)。这部出品于2016年9月的克罗地亚影片,影片中的四个主角,是四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却住在同一屋檐下——研究克罗地亚历史的弗耶科教授因被恶徒所伤而住院。在医院里,弗耶科遇到了护士马娅。在他离院后,马娅依然悉心照料着他和他年迈且卧床不起的父亲赫尔沃耶。为了报答马娅的恩情,弗耶科去帮助马娅身为警察的丈夫安特通过克罗地亚宪法的考试。由于诸如信仰、宗教等因素的不同,剧中人相互之间的摩擦无从避免,但同时,他们却逐渐因这些摩擦而发现了人性的美好,相互敞开了心扉。

影片的观影感受可以说是泪中带笑的。该片导演莱柯·格尔利奇(Rajko Grli?)出生于1947年,经历了二战之后铁托时代的南斯拉夫,又经历过1990年代南斯拉夫的分崩离析。他擅于刻画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喜,早已业界知名。譬如其1989年拍摄的《白玫瑰》,当年曾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大奖和最佳导演奖。该片讲述的是二战时期最后一个夏天在南斯拉夫发生的故事,而影片引起的思考是——敌人的孩子是否该救助?

难得格尔利奇至今仍活跃在电影拍摄第一线,并且还在思考曾经是一家人的南斯拉夫各族裔之间的关系。

罗马尼亚导演拉杜·裘德(Radu Jude)此次也携新片《受伤的心》(Scarred Hearts)参展,亦受到业界关注。裘德之前执导的《喝彩!》《无医可靠》等片,都曾被国内影迷熟知。

《受伤的心》之灵感,来源于罗马尼亚作家马克斯·布莱彻作于1937年的自传小说。故事围绕20岁的主人公埃曼努尔展开。埃曼努尔患有骨结核,在黑海海岸疗养院度过了大半辈子。期间他在疗养院中找到了爱情,并为此尽力尝试勇敢面对生活。

除了知名导演的新作以外,今年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影片,亦有新人新作——譬如菲律宾影片《拯救萨莉》(Saving Sally),讲述的是漫画家马蒂暗恋着好朋友萨莉的故事。萨莉美丽风趣,还热衷于机械发明,对于马蒂的情愫却毫无察觉。像每个爱情故事一样,这段恋情也有波折——萨莉有一对蛮横的父母,还有个混蛋男友。马蒂虽然对此无能为力,但他下定决心,要守护自己的一生挚爱,远离这个世界的丑恶……

从影片类型上看,《拯救萨莉》颇类似周杰伦担纲导演的《不能说的秘密》。它也是曾经做过插画师的阿维德·莱昂格伦(Avid Liongoren)的电影导演处女作。《新民周刊》记者在莱昂格伦的个人网站“avid.deviantart.com”上看到各种类型的作品:包括插画、动画短片、电视广告,以及目前唯一的一部電影故事片作品《拯救萨莉》。可以说,《拯救萨莉》成为了阿维德·莱昂格伦人生轨迹的重要一站。

何为命运共同体

值得注意的是,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有相当一部分参展片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拍影片。

比如《墓地情歌》(Singing in Graveyards),导演为旅居菲律宾的马来西亚华裔廖忠权(Bradley Liew)。作为廖忠权的首部剧情长片作品,《墓地情歌》今年早些时候曾荣膺首届马来西亚“金环奖”最佳电影奖。可以说廖忠权已经在马来西亚电影圈甚至东南亚、中国等地都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廖忠权的影片所讲述的则恰恰是一个菲律宾的故事——68岁的佩佩(Pepe)靠模仿菲律宾摇滚巨星乔伊·史密斯为生,他也因此在幻想与现实的边界迷失。为了寻找真正的自己,佩佩踏上了旅途,试图从偶像的阴影中挣脱出来,成为真正的自己。只有这样,他才能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歌。

菲律宾影星梅赛德丝·卡布莱(Mercedes Cabral)以及同为新锐导演的菲律宾小伙子拉夫·达兹(Lav Diaz)都在《墓地情歌》中出演了角色。

出生于1986年的梅赛德丝·卡布莱,在电影演艺之路上,主要是与菲律宾导演布里兰特·曼多萨(Brillante Mendoza)合作,出演过《人质》《出让丈夫的女人》等多部影片,亦曾在2009年与韩国导演朴赞郁有过小小合作。《墓地情歌》系其首度与一位在菲律宾发展的马来西亚华裔导演合作,如今,影片又来到中国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并进入“一带一路”展映单元。之后,卡布莱无疑很有可能进入更广阔的电影市场。

廖忠权在获得“金环奖”时直言:“太疯狂了!”他当时表示要将得奖的荣誉献给爷爷。如今,他来到爷爷曾经的祖国,等待他的也是更多观众的认知。

当然,中国也参与到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拍片之中。回顾往昔,去年的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中印合拍片《功夫瑜伽》受到瞩目。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中国与塞尔维亚的合拍片《捕梦之乡》亦宣布签约。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已与1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日前也表示,我国将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影视作品的国际合拍,在政策扶持上,或许可以给中国与沿线国家合拍片更多的支持。中国的资本资源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资源结合,对于目前仍处于瓶颈期的中外合拍片,或许能够提供一个更好的选择。而从空间分布来看,“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沿线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这对中国电影乃至中国文化传播而言,应该是个重大的机遇与挑战。当然,如果从构筑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若能讲好“一带一路”上的故事,也将成就未来的中国电影。

猜你喜欢

菲律宾一带上海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上海电力大学
7.0级强震袭击菲律宾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菲律宾・邦板牙省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