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讨

2017-06-28李倩丽

神州·下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课标课本课题

李倩丽

摘要: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实施,而课堂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本文从历史教学要分析学生,研读课标,剖析、挖掘历史课本资源出发,建议将课标要求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历史课堂教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善于创设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初中历史;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新课程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如何创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几年的教学一线中,我就如何创新历史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分析学生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既关心“ 教” , 又关心“学”,学是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才能起到有效作用,所以对学生的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教师必须对每个班级的特点、每位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制定出符合学情的教学设计。

二、研读课标,剖析、挖掘历史课本资源,将课标要求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课标是授课的依据,所以在编写教学设计之前必须认真研读,制定出本课的“三维”目标,把握重难点。对课标所要求而课本没有涉及或没有系统涉及到的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适当拓展或加以补充。

课本是教师授课的工具,该怎样利用好这一工具呢?

第一,善用单元主题,提纲挈领,建立知识框架。现在的教科书是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单元主题。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先渗透单元主题,使学生有个大体印象;在本单元内容学习完之后,师生共同进行单元小结,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单元内容。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全面分析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二,课题是课本的“黄金眼”,善用课题,把握重点。历史课本每一课都有一个课题,有不少老师简单认为课题只是在目录中为了把这一课与另一课区分开来,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在上课时只简单地把课题在黑板上板书一下,揭示一下本课的教学内容就行了。其实课题往往是用点睛之笔把课本的要点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在一堂课教学之前如能与学生共同解析课题,对于迅速把握本课的中心和要点具有很好的作用。

三、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的创新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强调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要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拓展。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探究活动。如书让学生读、看法让学生讲、知识规律让学生找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少讲、精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理解的不讲。教师的讲应是引导、启发,指出思考的方向,不是直接告诉答案,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例如,在讲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这一课时,在授完课我问了一个问题“你认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启示?”,之后我给学生一点提示即启发他们从原因中找答案,然后开展小组讨论,讨论后学生踊跃回答并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最后我加以点拨,师生共同解决了问题。而在另一班授这一课时,对这一问题由于没有學生回答,我就直接把答案给了学生。但在以后的做题和考试中,明显发现对直接给答案的班级中不如经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的班级的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透彻,会灵活运用知识。不同的教学效果让我知道老师一定要善于启发学生,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四、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善于创设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技巧

第一,教学中形象语言的使用。中学历史课本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叙述史实简略、概括,不可能象历史演义、小说那样生动、具体,教师若照本宣读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适当使用形象性的语言表述手段,是教学效果充满感情色彩,效果就大不一样。

第二,教学中丰富情感的流露。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事件有血有肉,而目前历史教材限于篇幅,把原来生动的史实浓缩成抽象枯燥的概念,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强烈的思想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种情感的流露,当然课堂上教师的语调、节奏、表情都应随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学生讲授法。对历史课本中一些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课,如文化部分,我让学生来讲。以前对文化部分的内容,我的授课方式就是给学生把知识点勾画出来。但在讲宋元文化的时候,我尝试让学生来讲。我把宋元文化分为四部分即科技、史学、文学和艺术,并分派给四位学生,让他们准备、讲授。在学生讲授的时候,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思路开阔,而且学生查阅的内容也非常生动丰富,超出了我的想象。从课后的评估来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也比较好。从课后调查来看,学生也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第四,联系生活实际法。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唤起学生的需要。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要比对卡通片的兴趣得多,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去掉了许多有血有肉的精彩内容,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在上课时,努力将历史上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挂钩,以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注意。

总之,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践和效果,让我们教师知道好的教学设计一定能够按照课标要求设计出符合课堂需求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标课本课题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