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感培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2017-06-28王晓丽

神州·下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感受力言语语感

王晓丽

摘要: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中,语感在培养学生语言素养方面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以此说明加强积累、重视诵读、注重实践在语感培养中至关重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感培养

语感在培养学生语言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抓住课堂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感。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加强积累,培养字词感受力。

学习语文需要具备一定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还缺乏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所以培养语感首先要从字词积累着手。

语言感受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升的,学生积累词语并不仅仅依靠字典、词典,而是在大量的阅读中得到的。但说话者、写作者却千方百计地挣脱语言系统的规则,以便把自己想要传达的内涵意义表达出来,而这往往是流动的、可变的,具有个人倾向。学生要真正体会其中韵味,就必须有相应的语文知识的积淀。如欣赏李清照的《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写出了深秋时节多愁善感、独守空闺的妇人怀念亲人、孤独寂寞的情思,这种意味哪是字典上能查到的?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出现的九个名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词典上的解释能与词作者表现的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划上等号吗?主体性原先积累与储存的经验、知识跟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相互撞击,才会迸发出耀眼的直觉思维的火花。一般说来,语文学习的经验越丰富,对语文知识理解得越透彻,就越容易对语文中的现象与问题产生直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字词感受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二、重视诵读,学会整体感知语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古人对阅读的真知灼见。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达到某种程度,即言语本身的规则在言语主体身上积淀到相对完整和巩固的程度时,积淀在言语主体的言语规则自动进行组合、调整,最终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性,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如朱自清的《背影》是篇叙事散文,描写了20年前的父亲在火车站送“我”的情景,从所记内容看,作者为什么不选用《回忆我的父亲》这个既通俗又朴实的题目?从所记情景看,作者为什么不用《送别》这个更见凄切的标题?这就得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文章的内容,通过比较方可明白原题的佳妙和不可更改的理由。写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子的过程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教师利用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揣摩,读读悟悟,教师点拨:“‘蹒跚可见步履的不便,从月台下去所以用‘探,‘攀和‘缩可以想象爬的困难。”通過抓重点词句的品味训练,让学生既明白语意,也悟到语言的情味,从而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感。正如朱熹所言,阅读要“涵咏”,要有强烈的作者、读者的角色意识,沉浸在生动具体的言语情景中。新编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部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提到,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到400万字以上,可见阅读的重要。

三、渗透语感技能,增强言语实践活动。

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一定的语感技能,否则人们便无法进行言语交际了。但是,后天接受语文教育的差异,会造成人们语感素质和技能的差异。具体到每一个人,语感的素质有高下之分,即其深度、广度、美度、敏度无不因人而异,其语感技能自然就有强、弱之别。语感主体只有经常地、有目的地进行对言语对象的认知、感受和理解,才能提高语感素质的水平,使之由初级的、浅层次的语感水平向高级的、深层的语感水平推进。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

语感需要大量的语言实践,需要学生自己接触和使用语文材料。基础教育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习得语言的实际能力,或者说以感性为主,而感性又总是直接与实践联系着。“学生的语感由学生自己对言语对象的直接感受积淀而成,是学生‘感的结晶,而非教师‘讲的产品,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读、写、听、说实践”。近年来,语文教学界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演讲、作文等,各种实践活动既有对内容的美的追求,又有对文学语言的美的追求,二者在美感修养上是息息相通的,都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感训练。

语感是在语言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语言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所以,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应强化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使学生真正适应新时代的严峻挑战。endprint

猜你喜欢

感受力言语语感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卷首语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创享空间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