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017-06-28赵瑞丽
赵瑞丽
摘要:在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这不仅应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理念,更应采取适当的方式促使学生表现出这一点。教师要从根本上给学生“让位还权”,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让学生去创造数学,引导学生利用抽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体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应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是创造的两个条件。这使得解决问题成为可能。教师要正视自己在教学中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是学与教活动中平等的一员,并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探究、获取知识的途径、方式和方法。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的要求,然后让学生做。如果有两个月饼,平均分给小亮和小青,请你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一个手指。老师接着说现在有一个月饼,要平均分给小亮和小青,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老师进一步追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月饼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便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事实证明,教师教学枯燥数学知识时,如果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等一系列活动,同时还可以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发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为什么至少包含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还要包含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这是这部分教材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算法的关键。疑问是发现的钥匙、思考的动力。我把这一难题作为自学思考题交给学生。面对这一问题,许多学生不禁会想:“是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学生急于寻“根”找“据”,便使用思维积极活跃起来。这一问题不仅激发起了学生思考的欲望,而且成了大家集中思考的目标。
三、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1.“听”的训练。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去做: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来;教师口述实际问题,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适当提问。
2.“看”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 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想”的督促。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
4.“说”的明白。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新课标要求下,课堂上更要多地体现“生生互动”。我们教师在针对教学目标,设计一个舞台,让学生在这舞台上充分地去唱,去跳。这样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動中来,同时也为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提供良好的平台。以前我们提倡“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大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解答,教师没能真正放开手让学生去探究。在师生互动中,更多的时候会给人一种错觉,那些参与的学生大都是成绩优秀的,这种光效应往往让那些后进生更加失去主动性和学习信心,于是越来越多的后进生不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最终造成两极分化。我想尝试做到“五还”,即把时间、空间、工具、提问权、评议权五权还给学生,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四、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l.师生关系要平等。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2.与学生间心理距离的拉近。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实践证明,“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是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占领课堂这个传授知识主阵地的重要渠道和措施,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紧张的思维中去体验、去探索、去学习、去创造,并激发起极度的兴趣和乐趣,从而达到最佳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