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

2017-06-28于俊华

神州·下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乘方细绳国王

于俊华

摘要: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它不仅是贯彻教学的基本原则,更便于组织教学和调节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精心設问,刺激学生心智不断向前追求,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

我们所学的知识点,解题的思想方法,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所谓“善教者必善问”,教师首先要“善问”,这样才能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激活学生的思维。然而善问并不是问得越多越好,只知道应该问,却不知道如何问也是显然不行的。我们一定要在日常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优势,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载体、智慧碰撞的空间、展示风采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师生交流进步的主阵地。精心设计一堂数学课的提问,孩子们的生命潜能将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将会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人文的魅力。 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提问是平等的对话,应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优差生

如果一味的只顾优生而忽视差生,很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能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一定的机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化提问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的展现自己。居高临下的提问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距离感,甚至畏惧自己的回答会不会令老师满意,会不会遭来同学们的讥笑。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应注意自己语言措词及语气语态,要有一种亲和力,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同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这样学生也才会放开一切思想的顾虑,走近老师的思维中,放飞自己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但提问中无论学生的回答满不满意,都应尽量避免言语的刺伤、态度的轻慢,应充满激情、充满赏识、充满期待,耐心倾听和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巧妙的因势诱导,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

二、提问要具有思维价值,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初中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更擅长直观具体的形象思维,逻辑推理的本领处于发展阶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通过一些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问题,不断引领学生思维走向纵深。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准备好细绳、剪刀,我首先给学生演示用剪刀剪细绳:第一次,将绳子对折,找到中点将其剪断,绳子成为2根;第二次再将2根细绳一起对折,再次找出中点并将其剪断,绳子成为4根,依此类推,并将剪的次数与细绳的根数记录下来。此时,我提出下列问题:1.如果剪5次,能够得到多少根细绳?2.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如果总共剪n次,可以得到多少根细绳?怎么写出表达式?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伴随着提问,不仅引导学生感悟了乘方的含义,更深化了对乘方知识的理解,促进他们深入思考乘方的数学内涵。

三、课堂提问要引起疑问、激发兴趣

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新颖别致,使学生学习有趣味感、新鲜感。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讲解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先讲一个小故事:阿基米德是古时候的一位数学家,他和国王下棋,国王输了,国王问阿基米德要什么奖赏?阿基米德对国王说:“我只要在棋盘上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两粒米,第三格放四粒米,第四格放八粒米以此类推,按这个比例放满整个棋盘就行了”。国王以为要不了多少粮食很爽快就答应了,可是很快粮官就来报告国王:国库里所有的米都用上了,还不够一半!国王惊呆了。提出问题:棋盘里的米粒和为多少?这时学生就出现疑问,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样的问题使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目的性强,课堂效益会大大提高。在新课引人时的问题情景一方面应是学生关心的话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应使学生迫切想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四、提问要瞄准时机,把握好火候

课堂提问的时机,对课堂提问尤为重要。时机选择得当,学生思维正处于对疑惑的渴求阶段,教师抛出问题,效果明显,事半功倍。当然,不同时期的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也不同。新课伊始,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及时提问,可以锁定学生的注意力;授课过程中,当学生思维遭遇障碍,产生偏差,或思维偏离方向,此时的及时提问,可以帮助学生纠正方向,扫除思维障碍,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此时上课时间已经较长,学生容易产生麻痹和倦怠心理,教师展示问题,能够让学生重振精神,集中注意力。从教学的整体来看,课堂提问可谓贯穿始终,无论是教学的哪一环节,教师都要恰当展示问题,通过反问或追问,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不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在数学课堂上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五、提问内容要具有启示性,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思考

常言道: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在教与学的活动进程中担负着点拨、释义、解惑的引导和指导“重任”.教师在其指引过程中,运用提问手段开展教学,其目的就是为了引入学生深入思考、深刻探析,从而使自身探究思考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总之,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学生参与程度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深度.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提问作为提升学生能动参与的重要手段,有意而问、有的设问,让学生在有效、多样提问中,深入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思考探析,深入实践探索辨析,实现教与学之间效能的提升和进步.

总之,提问是惊奇与怀疑的开始,是教与学的纽带,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提问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endprint

猜你喜欢

乘方细绳国王
绕着绕着,飞了
冰块里的鱼
当当吃国王饼
从“一题多变”谈解题能力的培养
深入认识二次根式
认识乘方
会飞《像国王—样吃早餐》
国王的爱好 ——原载“伊朗漫画网” ▲
用废长统袜做竹竿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