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2017-06-28刘娜

神州·下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数学

刘娜

摘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键,也是实现学生主体发展、自主学习的前提。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参与,在悬念中参与,在会学中参与,在活动中参与,在交流中参与,在练习中参与。这样,就能使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真正成为自主探索的学习主人。

关键词:数学;引导参与;自我探索;学习主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说明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需要。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意识的、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优化的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只有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新知,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并且在智力、能力和身心素质上获得发展与提高。为此,我就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参与,培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学习过程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巧设导入,让学生在悬念中参与

教学之道,贵在善导。导入的目的是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引起学生参与的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我在教学中总是努力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通过对旧知的复习,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同时,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准备;再采用让学生猜想、师生比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产生悬念,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顺利导入新内容。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先请学生分别报出一个电话号码,教师选择其中的六个板书,如:57286454,57978243,57282360,57854713,58269068,74175304,接着指名说出这些号码组成的数中,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然后问学生这些数哪些是3的倍数?你有什么办法?学生思考后回答:“(1)将这些数分别除以3;(2)看末位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等等。然后老师提出要和学生比赛,根据自己的方法,看谁先正确地找出3的倍数。一会儿,学生正忙着计算,老师已经报出:57978243、57282360是3的倍数,学生睁大眼睛,很想知道老师用什么秘决算得这么快。强烈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

二、指导学法,让学生在“会学”中参与

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现代学生的数学素质,不仅要求他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有会学的能力。我在教学中,一是指导学生领会例题的编排意图,掌握学习方法。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教学基本上都有相应的例题,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如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填写内容的空格,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填写;有的例题旁附有虚、实色线框,要让学生明白线框的意图;有的例题有“想”的内容,要让学生知道这是思考过程;有的法则、概念、结语等用色字表示,要让学生清楚这是重点内容;有的例题中的示意图和操作程序是为突破难点安排的,要让学生懂得根据图示顺序去分析、推想,从而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二是指导学生运用渗透、迁移规律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数学教材的编排,前后知识的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运用旧知迁移过来的。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训练学生养成利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的习惯。如:“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可要求学生根据长方形和圆的面积公式组合推导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重视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强的形象性,而数学知识大都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动学习的地位。我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依据教材的特点,合理利用操作手段,有的放矢地诱导、点拨,组织学生参与“活动”,想方设法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画一画,以及分割、拼合等操作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探索、发现未知,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和思索,才能真正领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教圆柱体的特征时,让学生结合圆柱体模型的操作,把圓柱体上下两个底面摘下来重合比较,从而使学生发现圆柱体上下两个底面是面积相等的圆。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合拢,再展开、再合拢,反复观察,让学生得出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再比一比、量一量,总结出“圆柱的高,处处相等”的特征。通过操作加深了学生对圆柱体特征的正确认识,同时也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悟到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注重设计,让学生在练习中参与

练习是消化和巩固知识、完善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是形成知识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学生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重要机会。在进行练习设计时,教师要注重设计,考虑练习的多样性、针对性、灵活性、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笔者还认为,多样化练习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亮点。我在教学乘法分配律后,为使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设计以下练习题:

(1)1001×78=(1000+1)×78

(2)99×65=(100-1)×65

(3)75×13+25×13=(75+25)×13

(4)45×63+45×36+45=45×(63+36+1)

(5)74×36+74×63=74×(36+63)=74×(100-1)

(6)73×64+27×65=(73+27)×64+27

前3题是基本题,要求每位学生必须会做,第4题难度有所增加,第5、6题可让学生根据情况选做,做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功参与。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我关注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实践中主动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方法很多,得靠教师不断探索,及时积累,因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他的根本任务犹如导游,组织学生参与他设计的活动,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在活动中体验情绪,提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真正成为自主探索的学习主体。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
我们爱数学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简:我心中的数学
美:我心中的数学
寻找另一半
错在哪里